施春燕
游戲,是兒童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兒童身心健康成長起著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曾經(jīng)帶給一代一代人無數(shù)歡聲笑語的傳統(tǒng)游戲,在仿真玩具、電動玩具、樂高玩具等時尚、刺激新游戲的沖擊下,逐漸丟失了它在幼兒游戲中的重要地位。本學期,我在新課程“繼承中創(chuàng)新、變化中發(fā)展”的指導思想下,努力尋求游戲三要素(內容、材料和游戲者)的動力之門,綻放傳統(tǒng)游戲昔日的光彩。
一、游戲內容動起來,傳統(tǒng)游戲更成熟
有些傳統(tǒng)游戲隱含安全隱患,遭人遺棄;有些傳統(tǒng)游戲方言局限,被人淡忘;還有更多有價值的傳統(tǒng)游戲,也備受冷落。如果,我們教師能夠將老游戲做一些診斷、補充和調整,傳統(tǒng)游戲的質量可提升一個臺階。
1.游戲與游戲的重組
傳統(tǒng)游戲中的角色游戲,具有角色形象鮮明、情節(jié)簡單易懂、玩法生動有趣等特點,深受幼兒的青睞。隨著現(xiàn)代兒童爭強好勝意識的增強,點將制、輪流制遠不能滿足孩子們的表現(xiàn)欲,游戲前角色分配難問題越來越突出了。
如《網(wǎng)魚》游戲中,一部分幼兒扮演主動逃跑的“小魚”,另一部分幼兒兩兩合作扮演被動追捕的“漁網(wǎng)”。由于“小魚”是單獨行動,自由度高。所以大家都爭搶著做“小魚”,可沒有了“漁網(wǎng)”,游戲如何進行呢?我們將“網(wǎng)魚”和“搶板凳”兩個游戲進行重組。搶到板凳的幼兒優(yōu)先扮演“小魚”,其余幼兒自然結伴成“漁網(wǎng)”。當游戲進行一段時間,幼兒出現(xiàn)追趕疲勞時,再次介入“搶板凳”游戲,重新調整角色后繼續(xù)游戲。
巧妙運用此游戲來化解彼游戲,難題迎刃而解;動靜結合的游戲安排,提高了幼兒的迅速反應能力;游戲重組后的新模式,優(yōu)化了游戲結構,科學、合理地增長了游戲時間,保證了游戲質量。
2.游戲與領域的整合
說到游戲與領域的整合,很多人會聯(lián)想到增強了游戲因素的上課。然而,成功把課堂嫁接于游戲,也能產生不一樣的課堂效應。
在體育達標項目中,幼兒都要掌握“跳躍不同高度障礙物”這項技能。盡管孩子們已經(jīng)具備了向上縱跳一定高度的能力,但面對“紙老虎”式障礙物,有的學生畏懼邁不開腿、有的偷工減料從旁跨過、有的失誤多多碰翻一地……這時,我想到了傳統(tǒng)小制作——“不倒翁”。師生在研究與制作這個科學領域小游戲時,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而課后的手工作品往往被束之高閣。玩具的應用價值遠不止為博人一笑吧!于是,我引導幼兒根據(jù)“不倒翁”原理制作了“不倒山”,并替代在障礙物的位置上。當幼兒在行進跳路線中,他們心中早就有了底氣,因為他們知道即便是自己跳躍的高度不夠,這些滑稽的“搖搖山”也只會搖搖擺擺地打個招呼……
生動形象的科學小制作加盟體育游戲,不僅成功幫助幼兒克服了畏難情緒,還增添了游戲的生動感和趣味性。
二、游戲材料動起來,傳統(tǒng)游戲更鮮活
說到傳統(tǒng)游戲,就會和“過時”“老套”這些貶義詞掛鉤。我們嘗試提供妙趣橫生的游戲材料,以激活傳統(tǒng)游戲的生命力。
1.妙用材料
用一把鐵鉤推著一只鐵環(huán)的“推小車”游戲,盛滿了我小時候對傳統(tǒng)游戲最深刻的記憶。然而堪稱經(jīng)典的游戲內容,在如今社會中卻面臨無人問津的尷尬。
我找來兩個雪碧瓶的上半段,插接成胖嘟嘟的小豬。細鐵絲變成了胖小豬,“推小車”變成了“趕小豬”,從游戲材料上進行大膽變革,在確保達成“鍛煉幼兒腰腹部肌肉”的游戲目標基礎上,游戲難度降低了,趣味性卻增強了。孩子們看著那被趕出的一只只搖頭晃腦、又有些不太聽指揮的“胖小豬”,真是又愛又恨。材料的變通,拉近了幼兒與游戲的親切感。
2.趣用材料
“炒豆豆”游戲中有一句歌謠:“炒黃豆、炒綠豆,骨碌骨碌翻跟頭”,帶押韻的念唱、手臂晃動的身體接觸,是一個非常適合小班幼兒情感交流的傳統(tǒng)游戲,記錄下多少甜蜜、融洽的回憶??赡苁呛ε掠變涸诜D時手臂會扭傷,這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游戲在幼兒園幾乎快銷聲匿跡了。其實,只要選擇合適的游戲材料,就能避免因噎廢食的魯莽。經(jīng)過多次嘗試后,我將目光鎖定在飲料瓶上。剪下兩個飲料瓶的上半段,插接成圓筒狀,再在里面灌上幾粒豆豆。游戲時,幼兒手拿這個容器的兩端瓶口,增長了手臂的長度,消除了安全隱患;另外,豆豆在晃動的容器中舞蹈,發(fā)出形象而逼真的炒豆聲,讓人愛不釋手。
生動有趣的材料,解決游戲困惑,更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