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紅
(安徽財經大學 法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實行高校本科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體現之一。國際私法作為調整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解決涉外民商事法律沖突的一門法學本科專業(yè)必修課程,有必要開展雙語教學,以期適應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為我國培養(yǎng)處理涉外法律糾紛、既懂英語又懂法律的復合型人才。目前,我國部分高校都開展了國際私法本科課程的雙語教學,但經過考察得知,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F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探討提高這門課程雙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
在我國,雙語教學主要指運用中英文兩種語言或運用全英文進行學科內容教學的一種形式,而運用全英文教學則是未來的一種發(fā)展趨勢。就《國際私法》課程來說,其體系龐雜、內容抽象、理論深奧,尤其是涉及世界不同國家的民商事法律沖突,對于學生而言,難度較大,因此,做好充分的教前準備是取得有效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首先,在熟悉教材方面,以筆者講授的“涉外結婚法律沖突和法律適用”內容為例。在開課的前幾周筆者便開始備課,不僅仔細研讀了我校法學院訂購的全英文《國際私法》教材,①霍政欣:《國際私法》(英文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而且還瀏覽了其他不同版本的中英文教材②黃進,何其生,蕭凱:《國際私法:案例與資料》(中英文對照)(上、下),法律出版社,2004版;劉穎:《國際私法資料選編》(中英文對照),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關于該內容的編寫,此外,還上網查閱了有關外國的相關法律制度以及司法實踐等,以作為我所使用的教材關于這部分內容的補充和深化。通過仔細研讀相關教材,這部分內容主要有:(1)什么是結婚,婚姻的有效性要符合哪些要件;(2)結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包括哪些;(3)針對結婚要件的法律沖突,各國的解決方法,即各國的涉外法律適用制度是如何規(guī)定的;(4)我國關于涉外婚姻的法律適用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等等。
根據這些內容并結合教學大綱,筆者確定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并設計了相關英文案例討論題,明確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運用相關法律理論和法律法規(guī)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其次,在了解學生方面,要弄清楚作為授課對象的學生的英文水平。雙語課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英文水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剛開始的幾次課,筆者并沒有意思到學生外語水平的參差不齊,因而上課基本用全英文授課,包括中外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案例的講解,同時布置課前預習作業(yè),比如對某個英文原版案例的思考和解答,結果發(fā)現,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學生對提問經常無從應答,而且學生與學生之間用英文進行的互動更是寥寥無幾,并且隨機抽查課前的預習作業(yè)時也不太理想,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很好地預習。經過調查才知道,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學生的英文水平不高,因而制約了對全英文講授內容的理解以及與老師和其他同學相互間的互動。筆者所帶的是法學本科大二學生,90%以上的學生一般都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而通過大學英語六級的學生則在50%左右。在通過英語六級的學生中,還有部分學生的口語和聽力處于中下游,等等。此種情形下,只有為數不多的學生能聽懂老師的課并用英文進行互動,其他學生聽課則非常吃力,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與之相伴,絕大多數學生對老師布置的課前預習英文作業(yè)也較為厭怠。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在這方面進行了改進,比如,不用全英文授課,尤其是對某些法律專業(yè)術語和涉及中國的法律問題,盡量采用中文的方式進行講解,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此外,在布置課前預習英文案例時,筆者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小組長由英文較好的同學擔任,并且每組都分配幾個英文較好的同學,以引領小組研習課外英文案例。在課堂上檢查作業(yè)時,要求每組選一個代表用英文回答問題,等等。這種改進方式實施后,使國際私法雙語課堂教學效果逐漸好轉起來。
最后,在巧設課件方面,現在大多數教師都用PPT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但如果只是將書本內容照搬到課件上,對照課件讀,則未免太呆板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目的,并且還可能被學生視為有偷懶和對教學內容不熟悉的嫌疑。所以,筆者覺得應該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和具體的授課內容,設計課的課型、流程、方法等。每一次課的課件都修改很多次,直到滿意為止。在課件的整體安排方面,注意做好以下幾點:第一,把教學內容進行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點面結合的布局。這樣可以防止學生學習的時候“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端。第二,注意運用相關素材,以豐富和深化課堂教學。在制作課件時注意廣泛收集相關素材,包括中英文視頻、音頻和圖片等,然后進行整理篩選,選擇最契合教學內容的素材,實現進一步豐富和深化課堂教學的效果。第三,注意課件細節(jié)方面的處理。比如,在講授“涉外婚姻法律沖突和法律適用”問題時,第一章PPT的標題筆者特選了一張結婚的喜帖的圖片;又如,在講解內容時沒有直接寫成幾部分而是通過一些圖表的方式更直觀的呈現等。這些細節(jié)方面的處理使授課內容有聲有色,生動鮮活,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良好教學效果的取得增色不少。
上課以來的教學經驗使筆者明白,上一節(jié)課不難,上“好”一節(jié)課則較為困難?!秶H私法》是法學本科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程,其體系龐雜、內容博大精深,即便采用中文授課,要想使學生學好這門課程也并非易事,而采用雙語授課更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因此,科學合理地精選教學內容,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果至關重要??茖W合理地優(yōu)化教學內容的基本原則是,既要突出一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又能有機地和學科前沿相結合。
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往往又同時是難點,對其能否準確把握關系到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要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講透重點,破解難點,厘清基本點,做到主次分明、條理明晰,從而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以“涉外結婚的法律沖突和法律適用”雙語課堂教學內容為例,教學重點是和中國的實踐密切相關的內容。例如,關于禁止有醫(yī)學疾病的人結婚的問題以及法定婚姻問題,我國和其他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差異較大,實踐中低于我國法定婚齡結婚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再如,關于同性戀婚姻問題,各國的法律規(guī)定差異也較大,有的國家已經合法化了,有的國家如美國只有部分州承認同性婚姻,還有的國家不但不承認,甚至對同性伴侶要判處死刑等。我國目前并不承認同性婚姻,但實際中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同性伴侶,他們能否獲得結婚的權利,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國在這方面和相關國家存在較大的法律沖突,等等。這些問題應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在講解這些內容時,除了教材上的基本內容外,還要進行一定的拓展,結合不同國家的文化、觀念、宗教等進行深入比較分析。
課堂教學內容要不斷更新和拓展,對于內容陳舊以及實踐方面沒有新發(fā)展的內容不要進行過多的講解,學生也沒有興趣聽。要介紹本學科關于相關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科發(fā)展趨勢和動態(tài)、科研情況,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仍然以“涉外結婚的法律沖突和法律適用”雙語課堂教學內容為例,在講授“涉外結婚的法律適用”時,除了介紹外國的相關立法和司法實踐發(fā)展外,還重點介紹和剖析了中國的最新立法和司法實踐發(fā)展,以及相關的最新學術成果。當然,雖然是雙語教學,但這部分內容使用的是中文授課,以避免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不足而導致的理解上的困境。此外,除了精選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并結合學科前沿以外,教學內容要符合邏輯,不能碎片化,否則學生的知識不成體系。
在剛開始講授《國際私法》雙語課時,常常為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而苦惱。在苦惱之余,筆者開始換位思考:自己在大學期間,希望老師能夠提供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換位思考或者說反思的結果是,筆者希望老師的課堂教學富有生動性、多樣性以及實用性。這樣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喜歡的和需要的,而呆板無趣和空泛的課堂教學則是學生厭怠的,這為改進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在教學方面,學會換位思考也是教育的要義之一??傮w上,應該使課堂教學融生動性、多樣性、實用性為一體。
由于《國際私法》課程自身的涉外性、龐雜性特點,即便采用中文授課,要想使課堂教學富有生動性都不容易,何況采用雙語授課。針對這種情形,筆者采取了相應的完善方法。比如,在講授涉外婚姻的相關法律問題時,首先在PPT上顯示哲學家柏拉圖和詩人泰戈爾等關于愛情的英文描述,同時插入人物圖片,然后引用佛家關于愛情的經典禪語,并配以音樂等作為上課的開始,以期起到烘托課堂氣氛的作用。同時,在講授過程中還切入事先準備好的相關圖片、電影視頻、國外新聞報道視頻、BBC新聞報道音頻,等等,這些都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賦予教學內容極大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講課主要站在講臺上進行單向教授。在剛開始的幾次課堂教學中,主要沿襲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但逐漸發(fā)現該方法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現為,筆者的“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常常導致學生目光呆滯、越聽越困、無精打采等情形。于是,根據課堂教學的不同內容及特點開始嘗試采用互動式、啟發(fā)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如選擇一些與教學內容高度相關的中英文案例,啟發(fā)學生思考所蘊含的法理以及判案依據,并讓學生積極討論,實現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對原先的“站臺”講課方式也進行了改變,采用“站臺”與“串堂”相結合的方式,以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起到監(jiān)督和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的作用。當然,還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教學中,筆者可能更多地通過所在學校法學院舉辦的教學研討會以及去聽一些老師的上課等方式就課堂教學進行交流,由于次數有限,加之所聽的課程都是法學范疇,在借鑒經驗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是對于雙語課教學而言,由于所在法學院目前開設的雙語教學課程很少,因而與法學院的同行很少交流。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情形下,筆者與其他學院從事雙語教學的同行以及外語學院的老師們進行交流,向他們學習,取之所長,也有助于提高雙語課堂教學效果。
筆者所在學校的其他學院有許多優(yōu)秀的長期從事雙語教學的老師,他們積累了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雖然存在著學科差異,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容的設計方法等具有普適性,都可以借鑒。在交流學習的途徑中除了參加學校組織的雙語教學競賽的觀摩之外,還可以去旁聽這些老師的授課,并與這些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或者其他紙面上的交流等。
本校外語學院的老師都是外語專業(yè)畢業(yè)的老師,具備較高的外語水平。由于雙語課堂教學主要以英文講授為主,因而發(fā)音是否準確、表達是否規(guī)范、語調是否自然等都對課堂教學的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因而可以通過學院層面的聯(lián)系,邀請外語學院的老師旁聽筆者的雙語課堂教學,并在之后予以指正。此外,在英文教案的編寫、教學內容的翻譯以及自編英語教材等方面,也應邀請本校外語學院的老師給予一定的指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