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鳳
如果問班主任,“您能叫出您學生的名字嗎?”幾乎所有的班主任都會覺得太容易了;如果問班主任,“您發(fā)現(xiàn)過學生名字里的教育價值嗎?”幾乎所有的班主任都會覺得這個問題太離譜,名字就是個代號而已,哪來的教育價值?其實,名字也是一種教育資源,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該重視這一教育資源。
建班之初,盡快記住學生名字
班級剛剛組建時,由于學生進入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面對的都是陌生的面孔,彼此之間都會渴望被人認識、了解和尊重。在這個時候,班主任如果能夠盡快記住學生的名字,會增加學生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有利于班集體的快速形成,更有利于班級管理的順利開展。
一般來說,班主任往往會在晨讀課、自習課等時間,拿著座次表依次對照學生進行熟悉。這種認識是一種單向的、靜態(tài)的“記名字”,雖然可以讓班主任記住學生的名字,但是有兩個方面的缺陷:一是忽略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記學生名字成了老師的備課內容之一;二是忽略了生生之間的交流,導致學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認齊同學,這種記學生名字的辦法亟待改進。為此,我在班級管理中就這一問題進行了實踐和探索,通過挖掘學生名字中的教育價值,找到了一條記住學生名字的新路徑。
1.說說我是誰
每接手一個新班級時,我都會在學生入班報到之前給他們寫一封信,把自己介紹給學生。同時,我也會要求學生準備一個介紹自己的小材料,可以是幻燈片、小視頻,也可以是平面海報、演講稿。開學第一天上午,我會召開一個主題為“說說我是誰”的“加長版”班會課,讓每一個學生在兩分鐘之內,借助前期準備的材料把自己介紹清楚,不僅包括自己名字的由來,還包括個人興趣愛好、特點特長等。
2.看看我是誰
“加長版”班會課結束后,當天下午我會組織一個手工課,學生在自由組合成小組后,合作完成“座位牌”的制作?!白慌啤钡臉邮接尚〗M學生獨創(chuàng),但是必須保證別人能夠從多個角度看到自己的名字,醒目且大方。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面前就有了自己的“名牌”,老師和同學都可以隨時隨地“看看我是誰”。
3.找找我是誰
前兩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在開學第一天之內完成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就不再固定。我會在開學一周之內,開展一系列與名字有關的主題活動,比如“名字接龍大賽”“猜猜我是誰”等班級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學生、師生之間迅速記住了彼此的名字,也更有力地促進了班級精神的快速形成。
常規(guī)管理,藝術使用學生名字
在一節(jié)主題班會示范課上,年輕的班主任激情四射,滔滔不絕,各種環(huán)節(jié)設計恰到好處,得到了不少聽課教師的好評。但是,我發(fā)現(xiàn)這個老師很少喊學生的名字,而是用“你來說”“你來回答”進行提問。這位班主任已經(jīng)教這些學生一年多了,很熟悉學生的名字,那么,他為什么會省略學生的名字?很多教師認為,師生之間熟悉了,名字也就不再重要了,所以,在師生交流中就會無意識地省掉學生的名字。其實,這個時候省掉的不是名字,而是名字的教育價值。
在班級管理中,我借助名字,從兩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性實踐:一是“行政”命名,強化責任意識。班級實行班務認領制度,班級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專門的同學保管。為了更加明確學生對物品的保管責任,我們會以學生的名字命名該物品。比如,王濤牌黑板擦、張帥型拖把……班級的學習小組、勞動小組不是用數(shù)字命名,而是用組長的名字命名,讓組長時時刻刻記住自己的責任。二是“獎勵”命名,鼓勵創(chuàng)新意識。如果學生有一些創(chuàng)新性做法,那么,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比如,在班級活動中,誰的策劃案獲得了通過,這次活動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時,誰的方案可行,就以他的名字命名這些規(guī)章制度;誰在重大比賽中獲了獎,班級會專設“某某某周”,用一周的時間來獎勵該學生的努力。
其實,無論怎樣命名,都是對學生希望被人關注這一心理特點的尊重。只有記住了學生的名字,時時把學生的名字掛在心間,學生才能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了解和關注。了解了、關注了,交流就通暢了,教育也就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了。因此,記住并關注學生的名字,絕對不僅僅是工作和責任,更是班級管理的藝術、教育的藝術。
編輯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