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口譯中的“翻譯非對稱”性
        ——基于英語本科生和MI學員的交傳對比研究

        2015-11-02 03:07:04陳雪梅陳麗莉
        關鍵詞:原語漢英英漢

        陳雪梅,陳麗莉

        (1.安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2.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上海 200083;3.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上海 200093)

        口譯中的“翻譯非對稱”性
        ——基于英語本科生和MI學員的交傳對比研究

        陳雪梅1,2,陳麗莉3

        (1.安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2.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上海 200083;3.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上海 200093)

        雙語水平的不對稱性,引發(fā)口譯中的“翻譯非對稱”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譯入A語時翻譯速度更快,更易出現(xiàn)代碼轉譯,而譯入B語時反而更傾向意義翻譯,加工速度較慢。本文在口譯的交傳情境下,運用修正層級模型對MI(口譯專業(yè)碩士)和英語本科大三口譯學員進行實證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翻譯非對稱”現(xiàn)象在合成雙語口譯學員身上表現(xiàn)尤為明顯,而隨著雙語水平和釋意意識的提高,不對稱現(xiàn)象也隨之減弱。

        翻譯非對稱;口譯;雙語記憶表征;修正層級模型;合成雙語者

        本文正是在口譯的交傳情境下,運用修正層級模型對MI和口譯學員進行實證對比研究,進一步探究口譯中的“翻譯非對稱”現(xiàn)象。

        二、修正層級模型與非對稱性

        不同類型的雙語者以及熟練度不同的雙語者在雙語語義加工過程中激活或抑制詞匯通達路徑(L1詞匯表征與L2詞匯表征的連接)或概念通達路徑(L1、L2詞匯表征與概念表征的連接)。L1、L2詞匯表征和概念表征之間的激活、抑制以及連接方式和強度由雙語記憶表征體現(xiàn)出來。[9]而雙語記憶表征對雙語詞匯的組織和儲存方式并非一成不變,其網(wǎng)絡表征在雙語習得和使用過程中隨著新的語言信息輸入內(nèi)容和方式的改變而不斷形塑。影響雙語記憶表征的主要因素包括雙語習得背景、學習策略、雙語水平等。心理語言學的雙語記憶表征模型主要有詞匯聯(lián)想模型(Word Association Model)、[10]概念中介模型(Concept Mediation Model)[10]和修正層級模型(The 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11]

        在詞匯聯(lián)想模型中,L2必須經(jīng)由對應的L1詞匯才能進入概念表征。在概念中介模型中,兩種語言的詞匯表征分別與概念表征直接通達,而無需建立詞匯連接。后來,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詞匯連接模型和概念中介模型是并列存在的,非熟練雙語者的表征模型支持詞匯連接模型;隨著雙語者的熟練水平增加,其表征模型愈趨于概念中介模型,于是提出修正層級模型。修正層級模型又稱非對稱模型,其非對稱性體現(xiàn)在L1詞匯表征與概念表征的通達路徑連接強于L2詞匯表征與概念表征的通達路徑,L2→L1方向的詞匯通達強于L1→L2方向的詞匯通達(強連接用實線表示,弱連接用虛線表示)。這主要是雙語者通過已有的L1詞匯習得L2詞匯造成的,而這種非對稱性會隨著雙語者二語熟練水平的增強而減弱。[11]

        顯然平衡雙語者的雙語表征形式只能用概念中介模型來闡釋,非平衡雙語者或合成雙語者的雙語表征及其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由修正層級模型來解釋。修正層級模型將雙語的習得背景和雙語水平與翻譯過程中詞匯激活的路徑和強度聯(lián)系起來,這對于口譯中激活或抑制脫離原語語言外殼還是代碼轉譯有很強的解釋力。但是目前的雙語記憶表征模型主要通過詞匯翻譯和圖片命名,只有較少研究在口筆譯的語篇層面上進行研究,如Hatzidaki&Emmanuel[12]和 Chieh-Ying Chang[13]分別運用修正層級模型對口筆譯的認知過程和方向性進行研究。從語篇視角,結合語境和語用因素對口譯的語義加工過程進行研究仍是一塊值得探索的領域。

        圖1 單詞聯(lián)想模型

        圖2 概念中介模型

        圖3 修正層級模型

        三、實證研究

        修正層級模型主要在詞匯層面解釋不平衡雙語者的非對稱性。Barik等人在同傳實驗研究中已發(fā)現(xiàn)這種非對稱性不僅存在于雙語欠熟練者,即使是非平衡雙語的職業(yè)譯員在認知加工路徑和策略的選擇上也體現(xiàn)出非對稱特征。那么這種非對稱性是否存在于交傳中,又有什么規(guī)律性變化?鑒于中國絕大多數(shù)口譯學員都是非平衡的合成雙語者,本文從語篇層面,對英語本科生和MI學員進行實證對比研究,驗證口譯學員在交傳過程中的不對稱性,并假設這種不對稱性隨著學員雙語水平和釋意意識的提高而減弱。

        (一)實驗設計

        對口譯學員雙語記憶表征的實證研究共分兩個實驗。實驗一的對象是某大學英語專業(yè)大三的28名本科生,剛剛接觸口譯課程。實驗二的對象是該大學在讀的13名MI學員,已系統(tǒng)學習了近一年口筆譯系列課程。實驗在語音室分三個部分進行。首先讓學員填寫一份問卷調(diào)查,表明自己簡單的個人信息和雙語語言習得背景,包括年齡、何時開始學習英語、學習英語的時間、教師用英語授課的比例、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專四、專八成績等等。第二部分為英漢口譯及單詞識別任務。第三部分為漢英口譯及單詞識別任務。關于交傳任務,在修正層級模型的基礎上,實驗假設由于雙語水平的不對稱性,在譯入母語和譯入外語時出現(xiàn)“翻譯非對稱”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譯入A語時翻譯速度更快,更易出現(xiàn)代碼轉譯,而譯入B語時反而更傾向意義翻譯,表現(xiàn)為脫離原語語言外殼,加工速度較慢。而隨著雙語水平和釋意意識的提高,譯員的雙語記憶表征隨之發(fā)生改變,這種不對稱現(xiàn)象也隨之減弱。關于單詞識別任務,我們假設在譯入B語的交傳任務中,因為學員以概念為中介,會更多地將近義詞誤認為原文中出現(xiàn)的單詞。相反,在譯入A語的交傳任務中,以詞匯中介模式為主,學員應能更加準確辨認出原語中出現(xiàn)的詞匯,受近義詞干擾的程度要小得多。

        對口譯任務進行評估包括以下參數(shù):語篇層面的意義對等程度(以高、中、低、偏高、偏低五個檔次)、詞匯層面的對應程度(衡量檔次同上);譯語表達的連貫性(語義邏輯連貫性和語法連貫性,衡量檔次同上);譯語表達的流暢性(以重復或停頓作為參數(shù)考察);譯語的忠實性(以錯誤數(shù)量作為參數(shù)考察);譯語的完整性(是否有省略);以及漢英和英漢反應速度(口譯用時)。對實驗的“意義對等”和“詞匯對等”程度的統(tǒng)計由五名翻譯教師按檔次分別衡量,最后取評均值。其它數(shù)據(jù)如重復、停頓、錯誤、省略按次數(shù)或單詞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取其平均值而成。

        (二)實驗對象

        實驗一的對象是28名英語專業(yè)大三的英漢雙語者。他們都是大三下學期的學生,為口譯課程班的學生。除2名學員外都已通過英語專業(yè)四級,學習英語的時間平均為9年,平均年齡是20。

        實驗二的對象是13名在讀MTI(翻譯專業(yè)碩士)英漢雙語者。他們都是一年級的學生,其中5人為口譯專業(yè)碩士方向,8人為筆譯專業(yè)碩士,但是他們都接受了近一年的口譯培訓。13人中有三名獲取的是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學位,而10人是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皆獲得專業(yè)八級證書,學習英語的時間平均為11年,平均年齡為24.

        (三)實驗材料

        為了更有效地進行對比研究,本科生和MI學員使用相同的實驗材料。英漢、漢英交傳材料分別為一篇187字的英語短文和255字的漢語短文,音頻時間分別為97秒和80秒左右。短文選自與學生課本不同的口譯教材,英文由外教錄制成音頻資料,中文有口譯教師錄制而成。選材的標準為:話題具有普及性,難度適中,不包含過于艱澀的詞匯,句型結構不復雜多變。

        詞匯識別任務的材料為兩張詞匯表,每張各設計20個單詞,其中10個為原語中出現(xiàn)的,10個為原語詞匯中的近義詞。學員在兩分鐘之內(nèi)勾取他們認為是原語中出現(xiàn)的單詞。

        (四)實驗程序

        實驗在語音室分三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讓學員填寫一份問卷調(diào)查,表明自己簡單的個人信息和雙語語言習得背景。第二部分為英漢口譯及單詞識別任務。學員首先聽到一篇187字的英語短文,音頻時間為97秒,中間允許做簡單筆記。之后學員被要求在2分鐘之內(nèi)同時完成英漢口譯。學生的口譯被錄音以備日后進一步轉寫、分析。口譯結束后,口譯教師岔開話題與學生溝通2分鐘,轉移學生注意力,以減少短期記憶的機械記憶痕跡,然后在不允許閱讀筆記的情況下進入單詞識別任務??谧g教師將一張寫有20個單詞的詞匯表分發(fā)給學員,其中10個為原語中出現(xiàn)的,10個為原語詞匯中的近義詞;然后要求學員在1分鐘之內(nèi)勾選出他們認為聽到過的原語單詞,但并不告知學生原語單詞的比例。

        第三部分為漢英口譯及單詞識別任務。學員聽到一篇255字的漢語短文,音頻時間約80秒,中間允許做簡單筆記。之后學員被要求在2分鐘之內(nèi)同時完成英漢口譯。學生的口譯被錄音以備日后進一步轉寫、分析。其它操作程序同第二部分。

        (五)實驗結果及討論

        1.英語本科專業(yè)的口譯任務和詞匯識別表現(xiàn)

        實驗結果顯示,本科生在英漢和漢英交傳任務中,“翻譯非對稱”現(xiàn)象明顯。首先,在意義加工路徑上,英漢交傳中在語篇層面的意義對等程度上明顯低于漢英交傳,而在詞匯對等層面明顯高于后者。這表明學員在漢英交傳任務中加工路徑主要以概念為中介;而在英漢交傳任務中以詞匯中介為主,但不排除以概念為中介的意義翻譯的成分。其次,在加工速度上,即使排除英漢兩種語言本身差別,英漢交傳用時明顯短于漢英交傳。英語本科專業(yè)學員的雙向口譯任務和單詞識別任務的表現(xiàn)見表一和表二。

        在連貫性上,漢英交傳的語義連貫性略高于英漢交傳;英漢交傳的語法連貫性略高于漢英交傳。英漢交傳的字詞對應痕跡明顯,故語義表達有些牽強,翻譯痕跡明顯;而在漢英交傳中,以概念為中介,因此意義傳達準確,但學員在用外語表達時,在句法上比用母語會出現(xiàn)更多錯誤。在流暢性上,漢英的重復和停頓次數(shù)明顯高于英漢交傳。這正好驗證了修正層級模型的觀點:L2→L1的反應速度快于L1→L2,L2→L1詞匯通達強于L1→L2詞匯通達,這主要是由雙語者早期“對應式翻譯”習得背景造成的,所以在漢英交傳中,譯員在譯入語的提取時會遇到困難,出現(xiàn)更多的重復和停頓,而在英漢交傳中表達反而更為流暢。這也體現(xiàn)在口譯用時的差別上,盡管英漢、漢英篇幅的差異及兩者語言特點的不同,漢英交傳用時遠遠高于口譯原語音頻的用時,而英漢交傳用時則與原語音頻播放時間大致相同。在忠實性上和完整性上,英漢交傳所犯的錯誤明顯多于漢英交傳,翻譯的不對稱性突出,與Barik的實驗結果吻合。究其原因,本科生雙語水平的不對稱性更加突出,在L2→L1交傳中對外語的理解難度高于在L1→L2交傳中比用外語表達難度;此外口譯的多任務操作性加大了對外語的聽辨難度;最后,由于合成雙語者的習得經(jīng)歷,在L2→L1交傳中自動激活大量字詞對應翻譯,脫離篇章理解的字詞對應翻譯本身就會導致許多漏譯、誤譯。這些因素使得本科生的英漢交傳在忠實性和完整性上遜于漢英交傳任務。

        表一 本科生雙向口譯任務得分平均值

        表二 本科生單詞識別任務得分平均值

        至于單詞識別任務,這與我們預期的結果有所差別。從表二中我們可以看出: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在漢英交傳中所選的原詞和近義詞在數(shù)量上都高于英漢交傳,驗證了漢英交傳中學員會更多地將近義詞誤認為原文中出現(xiàn)的單詞,但并沒有驗證在L2→L1交傳任務中學員更加準確辨認出原語中出現(xiàn)的詞匯。這種差別或許和學生的用漢語記筆記能力優(yōu)于用英語記筆記有關。

        2.MI學員口譯任務和詞匯識別表現(xiàn)

        實驗結果顯示,MI學員在英漢和漢英交傳任務中,其加工路徑未見顯著差別:前者在語篇層面的意義對等程度上略低于后者,而在詞匯對等層面略高于后者。具體來說,在漢英交傳任務中,脫離原語語言外殼現(xiàn)象明顯,而在英漢交傳任務中,以概念為中介的加工路徑占主要成分,出現(xiàn)局部的字詞對應現(xiàn)象;這表明學員在雙向交傳任務中都以概念為中介的加工路徑為主,翻譯的不對稱性隨著雙語水平的提高而減弱。MI學員的雙向口譯任務和的表現(xiàn)見表三和表四。

        表三 MI學員雙向口譯中任務得分平均值

        表四 MI學員單詞識別得分平均值

        在連貫性上,漢英交傳的語義連貫性略高于英漢交傳,但都處于中高水平,但英漢交傳中依然有字詞對應痕跡,故語義表達有些牽強;在語法連貫性方面,雙向交傳評估都很高,句法上鮮有錯誤,這也反映出雙語者的熟練水平。在流暢性上,漢英的重復和停頓次數(shù)明顯高于英漢交傳。這也驗證了修正層級模型關于L2→L1的反應速度會快于L1→L2的觀點,說明MI學員雖然雙語都達到熟練水平,但是在L1→L2翻譯過程中,詞匯提取依然有些費力,即L2→L1詞匯通達強于L1→L2詞匯通達,其雙語熟練度和專有名詞的對應翻譯仍有待加強。這也體現(xiàn)在口譯用時的差別上,漢英交傳用時遠遠高于口譯原語音頻的用時,而英漢交傳用時則控制在原語音頻播放時間的70%左右。在忠實性上和完整性上,英漢交傳所犯的錯誤明顯多于漢英交傳??梢姺g的不對稱現(xiàn)象依然存在,只是相對于本科生而言,這種不對稱現(xiàn)象有所減弱。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不同口譯方向上加工路徑的差別,另一方面也說明MI學員在對外語的聽力和理解上仍有些困難,難免在忠實性和完整性上遜于漢英交傳任務。至于單詞識別任務,情況大體與本科學員的測試結果相同,即MI學員在漢英交傳中所選的原詞和近義詞在數(shù)量上都高于英漢交傳,驗證了漢英交傳中學員會更多地將近義詞誤認為原文中出現(xiàn)的單詞,但并沒有驗證在L2-L1交傳任務中學員更加準確辨認出原語中出現(xiàn)的詞匯。究其原因,這可能與學員更擅長用漢語記筆記有關。與本科學員相比,MI學員對原語詞匯的辨認率更低,而受近義詞干擾的程度更大,表現(xiàn)在近義詞的選項明顯增多,這至少說明MI學員在加工路徑上更多以概念中介為主。

        四、結語

        實驗結果驗證了合成雙語口譯學員在英漢、漢英口譯加工過程中的“翻譯非對稱”性,表現(xiàn)為英漢交傳時反應速度更快,更易出現(xiàn)代碼轉譯,而英漢交傳時反而更傾向意義翻譯,反應速度較慢。英語本科學員在L2→L1翻譯中以單詞關聯(lián)模型為主,在L1→L2的翻譯任務中,以概念中介模型為主;而MI學員中英漢、漢英雙向交傳任務中都體現(xiàn)出以概念為中介的加工路徑。通過對比英語本科專業(yè)學生和MI學員交傳表現(xiàn),翻譯的不對稱現(xiàn)象在外語欠熟練的口譯學員身上表現(xiàn)更為突出,同時表明,不僅在詞匯層面,在交傳的語篇層面,“非對稱性”隨著雙語水平和釋意意識的提高而減弱的假設也得到了驗證。值得一提的是,雙語記憶表征的變化并不是單純隨著雙語的熟練水平的提高而優(yōu)化,在口譯學習中,“脫離原語語言外殼”的釋意意識作為技能意識培訓的核心,對激活以概念為中介的加工路徑、抑制機械的詞匯對應表達起著重要的作用。[14]因此,對于合成雙語口譯學員來說,優(yōu)化外語學習策略以提高雙語水平、培養(yǎng)口譯釋意意識應雙管齊下,這樣才能逐漸自動或有意識地激活以概念為中介的意義翻譯加工路徑,抑制不恰當?shù)脑~匯對應加工路徑,從而依據(jù)口譯任務的復雜性而靈活激活恰當?shù)募庸ぢ窂?,“翻譯的不對稱性”也將隨之減弱。

        [1]Barik,H.(1975).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Qualitative and linguistic data[J].Language and Speech 18,272-297.

        [2]Chang C.and D.L.Schallert.The impact of directionality on Chinese/English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J].Interpreting,2007(9:2):137-176.

        [3]Dillinger,M.“Comprehension during interpreting:What do interpreters know that bilinguals don't?”[J].The Interpreters'Newsletter,1990(03):41-54.

        [4]Tzou,Y.Z.,Eslami,Z.R.,Chen H.C.&Vaid,J.Effec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degree of formal training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on working memory and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Mandarin-English speak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2011,16(02):213-227.

        [5]Kroll,J.F.,&Tokowicz.N.Models of Bilingual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Looking Back and to the Future[A].In J.F.Kroll&A.M.B.De Groot(Eds.),Handbook of Bilingualism:Psycholinguistic Approache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531-553.

        [6]J?nis,M.From the A language to the B language and from the B language to the A language:What is the difference?[A].In G.Garzone,P.Mead&M.Viezzi(Eds.),Perspectives on interpreting[C].Bologna:CLUEB,2002:53-64.

        [7]de Bot,K.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as language production[A].In B.E.Dimitrova&K.Hyltenstam(Eds.),Language processing and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0:65-88.

        [8]陳雪梅.雙語記憶表征與口譯教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01):127-132.

        [9]Potter,M.C.,et al.Lexical and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 in Beginning and Proficient Bilinguals[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84(23):23-38.

        [10]Kroll,J.F.,&Stewart,E.Category Interference in Translation and Picture Naming:Evidence for Asymme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s[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94(33):149-174.

        [11]Hatzidaki A&Emmanuel M P.Bilingual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2008,(29):125-150.

        [12]Chang V.C-Y.Translation Directionality and the 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An Eye-Tracking Study[A].In O'Brien S.Cognitive Explorations of Translation[C].New York:Continu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11:154-174.

        [13]陳雪梅.雙語記憶表征視域下的“脫離原語語言外殼”[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129-140.


        The“Translation Asymmetry”in Interpreting——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Majors and MI Students

        CHEN Xue-mei1,2,CHEN Li-li3
        (1.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241000;2.School of Senior Trans latio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200083;3.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093)

        The asymmetry in bilingual proficiency incurs the “translation asymmetry”in interpreting,which features faster reaction time and easier activation of transcoding in B-A interpreting,and slower reaction time and better sense-based transition in A-B interpreting.Based on the 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asymmetry”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by conducting a contrastive study of MI students and junior students of English majo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symmetry is prominent in compound bilingual interpreting students,but the asymmetry will decrease as the students'bilingual proficiency and de-verbalization awareness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asymmetry;interpreting;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compound bilinguals

        H315.9

        A

        一、引言

        在早期的同傳實驗研究中,Barik[1]對職業(yè)會議譯員、口譯學員和業(yè)余譯者(沒有口譯經(jīng)驗的熟練雙語者)進行了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雙語水平較弱的譯者從L1(優(yōu)勢語)譯入L2(弱勢語)時,口譯表現(xiàn)較反方向的更好:省略和錯誤率減少,翻譯的字面對應痕跡不明顯,更多的在表達概念意義。Chia-Chien Chang[2]在對口譯的方向性研究中發(fā)現(xiàn)即使是職業(yè)譯員,由于雙語水平的不對稱性,在A-B的同傳中更傾向使用普通詞匯及意義翻譯(meaning-based interpreting)。而對于平衡雙語者(即雙語水平都達到母語水平者,亦稱并列雙語者)來說,Dillinger[3]發(fā)現(xiàn)平衡雙語者只是在“量”上遜于職業(yè)譯員,在“質(zhì)”(錯誤類型和策略)上并無區(qū)別。Tzou[4]等人考察雙語水平對同傳質(zhì)量的影響時發(fā)現(xiàn)雙語同等熟練者與非同等熟練者相比,前者的口譯表現(xiàn)更好;有兩名平衡雙語者雖然未接受任何口譯訓練,其同傳表現(xiàn)卻接近一年級快結束的同傳學員,表現(xiàn)為以意義翻譯為主,無明顯字詞對應痕跡。平衡雙語者和非平衡雙語者在口譯加工路徑上的差異與神經(jīng)語言學研究成果相吻合:雙語者的雙語水平越高,雙語越趨于使用同一種神經(jīng)網(wǎng)絡,L2熟練度越低越趨于使用不同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詞匯提取任務實驗中,越早習得的語言在腦神經(jīng)區(qū)域所顯示的激活部分越少[5]。這說明雙語水平和習得背景激活不同的雙語加工方式,平衡雙語者在雙語加工中具有對稱性,而非平衡雙語者且加工的自動化程度與雙語水平成正比。通過對比平衡雙語譯員和非平衡雙語譯員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得出雙語的習得背景和雙語水平與同傳質(zhì)量密切相關,平衡雙語者無論譯入哪一種工作語言,在加工路徑和策略的選擇上并無明顯差別,使用幾乎相同的加工模式;但非平衡雙語譯員在口譯過程中卻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翻譯非對稱”性,表現(xiàn)為譯入A語和B語時意義加工路徑和反應速度上不同。

        是什么原因?qū)е隆胺g非對稱”性?Janis[6]解釋譯入B語時由于B語的語言資源更少,故而在詞匯選擇上更多使用普通詞匯,在語言表達上傾向“表達意義”,而譯入A語時,則傾向于搜覓“對應表達”(equivalent expressions)。de Bot[7]進一步對翻譯的不對稱性進行了實證分析,發(fā)現(xiàn)這種不對稱性會隨著L2水平的提高減弱,指出這種不對稱性主要是對L2的詞匯提取速度較慢造成的,而口譯員在L1-L2方向更出色的口譯表現(xiàn)緣于更輕松、準確地理解源語,并指出可選擇相應策略來彌補譯入語詞匯提取困難。前者從B語言資源在產(chǎn)出過程中的相對有限性來解釋,后者從L2的詞匯提取速度來解釋。無獨有偶,Kroll的修正層級模型也在心理詞匯層面對翻譯的不對稱現(xiàn)象進行了探索。

        1674-0882(2015)05-0081-05

        2015-07-2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2YJC740008)

        陳雪梅(1978-),女,安徽無為人,在讀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口譯理論與翻譯教學;

        陳麗莉(1973-),女,安徽無為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口筆譯理論與實踐。

        〔責任編輯 馮喜梅〕

        猜你喜歡
        原語漢英英漢
        測試原語:存儲器故障最小檢測序列的統(tǒng)一特征
        密碼消息原語通信協(xié)議介紹及安全分析
        話題鏈在漢英篇章翻譯中的統(tǒng)攝作用
        從目的論看環(huán)保公示語的漢英翻譯
        商務英語翻譯中英漢褒貶義詞的應用探討
        淺談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方法
        英漢文化中的委婉語應用對比分析
        漢英文字的幽默修辭功能淺探
        語言與翻譯(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基于原語自動生成的安全協(xié)議組合設計策略及應用研究
        漢英機器翻譯中的意譯和直譯應用
        外語學刊(2011年4期)2011-01-22 05:34:26
        亚洲传媒av一区二区三区| 三级特黄60分钟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加勒比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视频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绝顶高潮合集videos|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性无码一区二区爱爱| 国产av一区麻豆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108|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 国产精品不卡免费版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女同免费|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国产精品大屁股1区二区三区| 日日噜噜夜夜久久密挑| 久久精品免费中文字幕| 久久aⅴ人妻少妇嫩草影院| 亚洲不卡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黄色一级到三级视频| 美女视频黄是免费| 摸进她的内裤里疯狂揉她动视频 | 伊人狠狠色j香婷婷综合|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桃蜜| 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美女脱掉内裤扒开下面让人插| av鲁丝一区鲁丝二区鲁丝三区 |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夜夜骑| 免费国产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gay片在线gv网站|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一级在线| 成人爽a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最新在线视频| 淫秽在线中国国产视频| 欧美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