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內蒙古赤峰學院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危險因素評析
李文靜
(內蒙古赤峰學院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 探討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選擇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間本院收治的30例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并設為觀察組,選取同期收治的30例非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住院患者為觀察對象,設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血糖,血壓,同型半胱氨酸進行測定,同時進行頸動脈彩超檢查,比較兩組數據。結果 兩組患者在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及降壓后的病情進展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兩組患者的高血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性質也存在顯著差異(P<0.05);同時,兩組患者的頸動脈狹窄程度也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 影響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是高血糖,不合理的降壓狀況,高同型半胱氨酸,頸動脈出現不穩(wěn)定的斑塊以及中、重度的頸動脈狹窄,這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至關重要。
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頸動脈斑塊;頸動脈狹窄;同型半胱氨酸;危險因素
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比較常見的嚴重病癥,其占到缺血性腦卒中的近1/3[1]。臨床上,在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進展過程中,一定時間內患者的大腦神經功能會出現損傷,并呈現階梯型惡化癥狀,或者持續(xù)性加重[2]。從對患者的危害上來講,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危害大,病死率、致殘率高。因此,分析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影響因素,對積極的治療和預防此種病癥尤為重要[3]。為了解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影響因素,筆者選擇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間收治的30例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30例非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討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危險因素,以為如何減少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殘率相關措施制定提供依據,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部所接收的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及非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60例。其中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30例(觀察組),非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30例(對照組)。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為60~82歲,平均(69.6±5.7)歲。兩組患者經頭顱CT和MRI確診。
病例納入及排除標準:患者發(fā)病后6 h神經損傷情況仍持續(xù)性惡化,以NIHSS評分為依據,前后相差>2分或死亡都可以診斷為進展性腦卒中。排除標準:①腦梗死后出血;②血管新梗死;③心功能不全導致病情進展者;④TIA及完全性腦卒中患者;⑤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缺損患者。兩組在性別、年齡等基礎臨床資料上比較無顯著統(tǒng)計差異(P>0.05),有可比性。且全部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診斷方法。常規(guī)檢查:詢問病史、測量血壓、體溫等等相關生命體征,同時對兩組患者行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液生化指標等檢測,并對患者行頭顱CT及MRI掃描,最后對患者行頸動脈彩超檢查。測定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一般<1 mm為正常,1.0~1.2為增厚,≥1.2則作為斑塊形成判定標準。同時依據患者斑塊的超聲回聲分為穩(wěn)定和不穩(wěn)定兩類。其中,回聲比較強且表面光滑為穩(wěn)定型斑塊;回聲弱有不規(guī)則暗區(qū)且表面不光滑則為不穩(wěn)定型斑塊。若二者皆存在也為不穩(wěn)定型斑塊。測定患者頸動脈管徑,計算頸動脈狹窄率。公式為:(正常血管管徑-最窄管徑)/正常血管管徑×100%。狹窄分型:①輕度型:狹窄率<30%;②中度型:狹窄率30%~69%;③重度型:狹窄率>70%。同時,患者的偏心指數>2,頸動脈斑塊出現血流信號,則可能出現斑塊潰瘍,或者存在出血。這種情況也定義為不穩(wěn)定斑塊。
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涉及計量數據采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以P<0.05表示存在顯著統(tǒng)計差異。
觀察組高血糖17例,高血壓19例,同型半胱氨酸24例,降壓后病情進展10例,分別占56.7%,63.3%,80.0%,33.3%;對照組高血糖8例,高血壓17例,同型半胱氨酸5例,降壓后病情進展2例,分別占26.7%,56.7%,26.7%,6.7%;兩組患者的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和降壓后的病情進展存在顯著統(tǒng)計差異(P<0.05),高血壓不存在顯著統(tǒng)計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壓及降壓后比較[n(%)]
觀察組不穩(wěn)定型斑塊14例,穩(wěn)定型斑塊2例,分別占46.7%,6.7%;對照組不穩(wěn)定型斑塊5例,穩(wěn)定型斑塊10例,分別占16.7%,33.3%。兩組相比具有顯著統(tǒng)計差異(P<0.05),具體見表2;觀察組頸動脈重度狹窄9例,中度狹窄14例,輕度狹窄7例,分別占30.0%,46.7%,23.3%;對照組頸動脈重度狹窄2例,中度狹窄8例,輕度狹窄20例,分別占6.7%,26.7%,66.7%。兩組相比具有顯著統(tǒng)計差異(P<0.05)。
雖然高血壓歷來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但經過上文的分析,高血壓并不是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但這并不表示血壓的變化與腦卒中的進展毫無關系。通過臨床觀察,如果患者的血壓降低不合理,極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低灌注而導致進展性腦卒中[4]。該病理機制應該與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有關。
一般來講,如果患者出現血管病變,因血壓降低而導致的低灌注就會使側支血液循環(huán)出現不良反應,進而引發(fā)局部梗死[5]。因此臨床上,對于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而言,高血壓對其影響不是非常大,但一旦血壓發(fā)生不合理性降低,則提示患者的病情加重,必須引起醫(yī)護人員重視。從國外的一些研究文獻來看[6],顯示患者的病變梗死面積與患者血壓的下降呈現正相關,而且收縮壓的影響更甚。高血壓是人體對缺血性腦卒中的正常應激性反應。因為高血壓是患者腦血管的自動調節(jié)功能出現障礙,進而導致患者出現血壓升高[7]。從臨床觀察來看,升高的血壓,不需要進行降壓治療,過了應激期后,其血壓會自動下降。而且此時如果進行降壓治療,則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降壓速度不可控而出現低壓,進一步促發(fā)進展性腦卒中。因此,除非血壓升高過快,或者是溶栓治療,一般都不提倡使用降壓治療。
高血糖則是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高危因素[8]。這是因為高血糖會導致患者血液黏稠度升高,同時也會使?jié)B透壓大幅度升高。患者的血液則會處于高滲和高凝的狀態(tài),從而使得患者的腦水腫加重,從而影響患者大腦的微循環(huán),最終加重患者的腦梗死進展。最為重要的是,高血糖容易損傷患者血管內皮,使得患者微血管呈現大范圍損傷,使得本來已經惡化的梗死區(qū)域的血氧供應。這種損傷的相互疊加,就容易導致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使得患者的病情急劇惡化。
同型半胱氨酸容易加重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狀態(tài),進而引發(fā)了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隨著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斷升高,患者動脈粥樣硬化也隨之加重,從而導致了頸動脈的血管結構發(fā)生變化,導致頸動脈狹窄。而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也會導致患者內皮細胞損傷,使得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出現結構性功能障礙,從而也會導致血液凝結。當然,同型半胱氨酸還具有神經毒性,能對患者的各種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從上面分析來看,其他兩個危險因素之間歸于動脈粥樣硬化這個最終因素上??梢?,動脈粥樣硬化是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是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容易導致不穩(wěn)定斑塊破裂,最終形成血栓。而且動脈粥樣硬化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動脈狹窄或者堵塞,使得患者血流量減少而引發(fā)進展性腦卒中。當然,不穩(wěn)定斑塊都是存在大量炎性細胞,其釋放的炎性因子,這增加缺血性腦卒中的損壞程度。不穩(wěn)定斑塊破裂發(fā)生潰瘍也是導致動脈栓塞最終導致缺血性腦卒中進展的關鍵因素。此外,影響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是高血糖,不合理的降壓狀況,高同型半胱氨酸,頸動脈出現不穩(wěn)定的斑塊以及中、重度的頸動脈狹窄。當然,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是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臨床過程中,了解這些危險因素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至關重要。
[1] 白亮亭,鐘平.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2):208-210.
[2] 佟振花,田立,劉曉婷.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2):246-247.
[3] 郭春杰,劉力峰.進展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及治療對策[J].山東醫(yī)藥,2012,45(10):70-71.
[4] 張志琳,霍紅梅,王運良,等.進展性腦卒中患者內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變化[J].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14,7(4):8-9.
[5] 徐靜紅,陳淑慧,許玉杰.進展性腦卒中與肺感染的關系[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11,4(7): 519.
[6] 王保愛.進展性卒中影響因素附62例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3,16(8):880-881.
[7] 賀建華,吳兆蘇,趙冬.腦卒中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心肺血管病雜志,20012,21(1): 59-61.
[8] 易興陽,陳存木,池麗芬,等.頸動脈粥樣硬化與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關系[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4,39(6):388-391.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 Comment
LI Wen-j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Methods To choose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progress in our hospital 30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et the observation group, selected earlier admitted 30 cases of non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 inpatients as the observed object, set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on blood glucose, blood pressure, homocysteine wer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compare two sets of data.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 in the progress of hyperglycemia, homocysteine and blood pressure afte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ut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at the same time,the degree of carotid stenosis patient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Affect the progress of a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are high blood sugar, unreasonable step-down, homocysteine, appear unstable plaque and carotid arteries and severe carotid stenosi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patients.
Advances in ischemic stroke; Carotid artery plaque; Stenosis; Homocysteine; Risk factors
R743.3
B
1671-8194(2015)35-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