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
改革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既決定了必須設立試點,改革才能通過搶占灘頭陣地,實施戰(zhàn)役乃至戰(zhàn)略突破;還決定了試點必須先行,才能為全局性的改革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由此可見,試點既承擔著改革的重要任務——突破,更承擔著改革的重要方法——示范和帶動。30多年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秘訣或不二法門就在于:突破在地方,規(guī)范在中央。
2015年6月5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試點是改革的重要任務,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試點能否邁開步子、蹚出路子,直接關系改革的成效。要牢固樹立改革全局觀,頂層設計要立足全局,基層探索要觀照全局,大膽探索,積極作為,發(fā)揮好試點對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帶動作用。這既是這么多年來,中央對改革試點最鮮明、最突出、最深刻的強調,也是繼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多年前“敢闖”“敢試”“敢冒”精神的新啟程、再發(fā)揚。
試點是改革的重要任務,因為它承擔著走出困局、打破僵局、拓展全局的重要使命。上世紀30年代,經歷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中共,選擇了陜甘寧邊區(qū)(又稱特區(qū))作為執(zhí)掌區(qū)域性政權的試點,僅僅13年,便將其成功模式拷貝到全中國——新中國成立了。十年“文革”,國民經濟到了崩潰邊緣,小崗村、鳳陽縣,安徽、四川等地農村包產到戶試點的成功,中央將其拷貝到全國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一舉解決了吃不飽飯的問題。30年前,深圳自發(fā)地要求先行先試,經濟體制改革特區(qū)的成功,中央將其復制到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便成功地建立起來了。
試點是改革的重要任務,因為歷史證明,不試點,再宏偉的藍圖,也難以下筆; 再偉大的設計,也難以施工;再正確的理論,也難以實踐。鄧小平早在1986年就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保ā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十八大前,我們之所以面臨“三個不得不”的關口,即:政治體制到了不得不改革的關口,兩極分化到了不得不解決的關口,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關口,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只有經改特區(qū),而缺乏政改試點。盡管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三個不得不”的關口,卻成為當前必須正視并認真解決的重大問題。因為當今中國的所有重大問題,均可以從政經改革不同步中查到病因,均可以從權力結構改革滯后中找到答案。
試點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因為試點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前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可以歸納為“三個倒逼”,即以開放倒逼改革,以農村改革倒逼城市改革,以經改特區(qū)改革倒逼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這“三個倒逼”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關鍵在于每個倒逼中,中央都鼓勵基層要“敢闖”“敢試”“敢冒”,基層的試點成功后,中央都及時肯定,及時推廣,從而為全國的改革樹了標桿、起了示范。因此,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中國很快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試點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因為試點有重要的帶動作用。如果說前三十年以解放生產力為導向,后三十年則必須以取得公信力為導向,同樣要完成“三個倒逼”,即以強高壓反腐倒逼紀檢體制改革,以紀檢體制改革倒逼黨委領導制度改革,以黨委領導制度改革倒逼政治體制改革。要完成這“三個倒逼”,關鍵在用人,帶動在試點。因此,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強化敢于擔當、攻堅克難的用人導向,把那些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來,激勵干部勇挑重擔。2015年7月1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進一步強調,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精神,理解改革要實,謀劃改革要實,落實改革也要實,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
中央在如此關鍵時刻,如此高度重視試點工作,讓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看到希望。如果能有像耀邦、萬里、仲勛、仲夷等敢闖、敢試、敢冒的改革者在這一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擔綱領銜主演“四個全面”的改革大戲,方能在改革缺乏動力的時代,將希望變成可能……
試點是重要任務,更是重要方法。因為無論縱觀古今,還是橫看中外,一個科學合理的先行試點,都具有化大為小,化遠為近,化整為零,化險為夷的“四化功效”。敢于先行試點突破,是地方在改革中的重要任務;及時對試點進行鼓勵、支持和規(guī)范,更是中央在改革中最為重要的方法。
我以為,兩年多的強高壓反腐令相當多的人收斂收手,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必須正視,也有不少人開始出現(xiàn)不作為、緩作為現(xiàn)象。這毫不奇怪,因為有作用力,必然有反作用力;作用力有多大,反作用力通常也有多大。反腐敗斗爭推進有多快,關鍵不在于其打擊的力度有多大,而在于其排除的阻力有多大。
30多年的紀檢監(jiān)察工作經歷,從軍隊紀委、地方紀委到中央紀委的一線實踐和理論研究,我總結出反腐敗斗爭的三句話:壓力在案中,功夫在案外,成功在改革。反腐敗斗爭的壓力當然在案中,因為沒有相當數(shù)量的腐敗案件查處,就無法形成推進斗爭所必須的強高壓力。反腐的功夫卻必須在案外,因為關鍵不在于腐敗分子撈了多少,而在于他們是如何撈走的。而反腐敗斗爭的成功則只能靠改革,只知查案,不懂改革的反腐敗,就是割韭菜!必須通過查案,認真發(fā)現(xiàn)形成腐敗的體制機制的根本性弊端,“全面深化改革”,“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制度治黨”,“重構政治生態(tài)”(習近平語),我們才能把腐敗遏制在可能的最低限度。
突破在試點,示范在試點,帶動同樣在試點。試點能否盡快設立,邁開步子、取得突破,既是地方各級改革的重要任務,更是中央改革的重要方法。因為,試點關乎改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