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528000)曾泳英
經皮穿刺肝動脈栓塞化療是通過肝動脈將化療藥物注入肝腫瘤血管內,在局部化療的基礎之上兼顧促進腫瘤組織缺血壞死的效果[1],在治療肝癌疾病方面的臨床意義非常確切。為了進一步提高肝動脈栓塞化療對肝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積極且全面的護理干預也是非常重要的[2][3]。為觀察分析經皮穿刺進行肝動脈栓塞化療治療肝癌患者期間的護理方法與價值,本次研究中以住院部所收治的32例肝癌患者作為本次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組下以不同護理方法進行干預,證實了整體化護理的確切價值,具體數據報告如下。
附表 兩組患者化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表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3月21日~2015年1月1日期間,住院部所收治的32例肝癌患者作為本次臨床研究對象,通過數字隨機表方法進行分組,16例患者設置為對照組,16例患者設置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患者為13例,女性患者為3例,年齡在30~80周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56.1±2.5)歲,均為原發(fā)性肝癌;觀察組中,男性患者為14例,女性患者為2例,年齡在30~80周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55.2±3.6)歲,均為原發(fā)性肝癌。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未發(fā)現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中納入16例患者,應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中納入16例患者,應用整體化方法進行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包括:①術前護理:由于本組患者均為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缺乏對疾病的系統(tǒng)認識,化療前有不同的負面情緒表現,因此要求護理人員術前做好對患者的解釋與宣教工作,講解化療方案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項、以及實施效果,消除患者思想顧慮,改善心理狀態(tài);②術中護理:術前1d內幫助患者做碘過敏實驗,同時對腹股溝以及會陰皮膚進行消毒,術前6h內常規(guī)禁食,穿刺部位做好備皮處理,術前0.5h內應用鎮(zhèn)靜劑干預,術中密切觀察生命體征;③術后護理:術后針對存在發(fā)熱癥狀的患者及時以物理方式或藥物方式進行降溫,避免機體大量消耗體力,同時防寒保暖,避免感染癥狀擴散至肺部;有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的患者可用藥干預,方案為10.0mg劑量阿扎司瓊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或以10.0mg劑量胃復安肌肉注射干預,若癥狀嚴重可暫時禁食并補液干預,待癥狀減輕后再恢復飲食;若表現為腹部疼痛,必須立即通知醫(yī)師,同時用藥50.0mg劑量哌替啶,肌肉注射干預,加強巡視密度,緩解患者不良情緒;術后還需要對患者肝功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若有肝功異常癥狀,則需要及時保肝治療,促進肝細胞再生。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接受化療期間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進行對比觀察。
1.4 數據處理 本文數據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與計算,計數資料以%表示,以X2檢驗,可信區(qū)間95%,檢驗水準為0.05,當P<0.05時為差異顯著,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化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附表。
臨床在對確診為肝癌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首選手術方案,通過肝癌切除的方式達到一次性根治的治療效果。但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4][5],肝癌切除術在臨床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部分肝癌患者的癌細胞組織有較高的惡性程度,早期容易發(fā)生擴散與轉移的現象,原發(fā)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會導致患者出現一定的肝功能代償問題,因此這部分肝癌患者不推薦或不具備實施手術治療的條件。針對這部分患者,為了實現對疾病的控制與緩解,多建議采取肝動脈栓塞化療的方式進行治療[6]。為了進一步提高肝動脈栓塞化療對肝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積極且全面的護理干預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16例患者實施整體化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化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整體性護理的實施對于降低患者化療期間各類并發(fā)癥,提高化療的安全性而言有重要價值。通過實施整體化護理的方式,能夠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對癥護理,控制患者因化療所產生的各種不良反應,以上對于促進患者的預后也有重要價值。
綜合以上數據分析結果認為:在經皮穿刺進行肝動脈栓塞化療過程中,實施整體化護理能夠降低肝癌患者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