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勒流醫(yī)院(528322)鐘瓊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急性傳染性咽峽炎,好發(fā)于兒童,夏秋季多見,起病急驟,臨床表現(xiàn)為高熱、咽痛、流涎、厭食、嘔吐等,常伴有腹瀉、頭痛、四肢痛,嬰幼兒可引起驚厥,可并發(fā)支氣管炎及肺炎等。我科從2013年1月~2014年6月用野菊花注射液霧化吸入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科住院治療符合皰疹性咽峽炎診斷[1]的患兒168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88例,對照組80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臨床癥狀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住院后均給予補液及對癥治療:利巴韋林10mg/kg加入10%GS中靜滴,維生素C1g/日靜滴支持對癥。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野菊花注射液超聲霧化吸入治療:三歲以下2ml/次,2次/日,三歲以上4ml/次,2次/日,療程5~7天。
1.3 療效判斷 顯效:治療兩天體溫降至正常,食欲好轉,咽峽皰疹縮小,無潰瘍形成及并發(fā)癥產生。有效:治療4天體溫降至正常,食欲好轉,咽峽皰疹縮小,無潰瘍形成及并發(fā)癥產生。無效:治療5天體溫不能降至正常,咽峽皰疹形成潰瘍,或并發(fā)支氣管炎、肺炎。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見附表。
3 討論
皰疹性咽峽炎大多數(shù)為柯薩奇病毒所引起,A組2、4、5、6、8、10型皆可引起此病,B組1~5型也可致病,但較少見。??刹《?0型也可引起本病[2]。本病傳染性很強,流行很快,易引起爆發(fā)或流行,主要侵犯1~7歲小兒,同一患者可重復多次發(fā)生本病,系由不同型病毒引起。目前臨床上無特效藥治療,多數(shù)給予對癥治療。
野菊花系菊科植物野菊的頭狀花序,其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消腫功效。藥理研究表明,其水提物和揮發(fā)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銅緑假單胞菌、福氏志賀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病毒活性,水提物強于揮發(fā)油。野菊花水提取物體內能明顯增強小白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外敷家兔關節(jié)炎模型部位,可明顯減輕血清NO和白細胞介素1 的水平,抑制關節(jié)滑膜增生和炎性細胞浸潤而發(fā)揮抗炎作用[3]。野菊花煎液還具有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10TCDI50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各藥物組的濃度為: 野菊花水提取物1∶4096,揮發(fā)油 1∶6384,而病毒唑為1∶2048[4]。野菊花水劑能明顯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參與免疫調節(jié),其注射液具有良好的解熱、抗氧化作用,具有保護缺血心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臨床廣泛用于內、外、婦、兒、五官、傳染等各科疾病。野菊花治療皰疹性咽峽炎的療效就在于其抗病毒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的抑制作用,有文獻分析它還有抗腎上腺素作用及擴張血管作用,因此具有緩解疼痛的療效,同時它有促進組織增生的作用,故有助于皰疹淺潰瘍的愈合[5]。
傳統(tǒng)上野菊花用于治療疼痛癤腫、咽喉腫痛、眼紅目赤等,長期以來都采用水煎服等方法。本研究采用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方法,將經過提取的野菊花注射液用于治療呼吸道疾病是臨床簡便易行、經濟有效的手段。超聲霧化治療原理是利用超聲的空化作用,使液體在氣相中分散,將藥液變成霧狀顆粒,通過吸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因為超聲霧化器產生的霧粒直徑在1~5mm,均勻,有效顆粒密度高,吸入時可深達肺泡和樹枝狀支氣管,易沉降于呼吸道,能提高病變局部藥液濃度,以減輕水腫,消除局部癥狀,從而發(fā)揮速效、高效的作用。據(jù)報道吸入給藥法可使70%吸入藥物直接分布在呼吸黏膜表面,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藥物濃度較口服給藥高出百倍。特別采用中藥針劑野菊花霧化吸入,具有療效高、副作用少、安全性好、用量少、操作簡便易行等特點,可避免針劑注射引起的疼痛、過敏及靜滴時間長、中藥湯劑煎煮不便等缺點,提高了臨床療效,縮短了療程,適用于基層、社區(qū)、甚至家庭,因而值得推廣。
附表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