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立 辛克北 卞孝平 楊 娟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河南 鄭州 450052)
酪酸梭菌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輕微型肝性腦病的臨床研究
張建立 辛克北 卞孝平 楊 娟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河南 鄭州 450052)
目的 探討酪酸梭菌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輕微型肝性腦?。∕HE)患者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的MHE患者100例,利用抽簽法對所有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其中觀察組(C1組)50例,采用酪酸梭菌活菌膠囊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對照組(C2組)50例,單用乳果糖治療。兩組患者完成治療后,進行數(shù)字連接試驗(NCT)并檢測血氨和內毒素水平,統(tǒng)計治療過程中肝性腦病的發(fā)生率。結果 完成治療后,NCT、C1組血氨及內毒素明顯低于C2組患者(P<0.05)。C1組患者肝性腦病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C2組(P<0.05)。結論 酪酸梭菌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MNE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氨濃度和血內毒素含量,減少NCT連接時間,并有效降低患者肝性腦病的發(fā)生率。
酪酸梭菌;乳果糖;輕微型肝性腦病
輕微型肝性腦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是指由嚴重肝病引起的,臨床缺乏肝性腦病的表現(xiàn),精神和神經功能常規(guī)檢查正常,按4級分類法不屬于肝性腦病范圍,而用嚴格的智力心理學測驗和(或)腦誘發(fā)電位檢查則表現(xiàn)異常,它可發(fā)生于各種急慢性肝病患者,主要見于各種類型的肝硬化(常見于病毒性肝硬化、血吸蟲病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及各種門體分流術等。但該疾病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確,當前認定的一種可疑因素為患者體內的小腸細菌生長迅速,導致患者體內的內毒素水平增高[1]。本文主要針對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100例MHE患者,研究采用酪酸梭菌結合乳果糖對患者進行治療后獲得的療效,現(xiàn)將具體的臨床研究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輕微型肝性腦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NCT最終確診。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齡41~66歲,平均年齡(50.9±1.2)歲;患者肝硬化的類型為: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90例,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10例。所有MHE患者均未出現(xiàn)腦轉移或精神疾病,均未使用鎮(zhèn)靜及抗精神病類藥物,無消化道出血、感染和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等并發(fā)癥。利用抽簽法完成所有患者的隨機分組,組別名稱分別設定為C1組與C2組,所有患者的年齡、體質量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C1組患者采用酪酸梭菌活菌膠囊(商品名:米桑)聯(lián)合乳果糖(商品名:杜密克)治療,酪酸梭菌每次口服1.20 g,1日2次,分別于早晚服用。乳果糖一次口服30 mL,1日3次;C2組患者單用乳果糖治療,治療方法同C1組[2]。
1.3療效判定:患者用藥前對患者進行精神及神經系統(tǒng)檢查,排除具有臨床肝性腦病的患者。NCT主要指的是將數(shù)字隨機進行排列,之后按照1~25的數(shù)字順序進行連接,并且改正錯誤的時間也全部包含在內。將>66 s的患者定為入選的患者。針對患者共需觀察14 d,在準備用藥的前1 d以及用藥結束后對患者進行NCT測定以及血氨濃度有效測定。(正常人血氨值在6~25 μmol/L)[3]。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針對本組試驗的數(shù)據(jù),統(tǒng)一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5.0進行相關性分析,利用t檢驗表示計量資料,利用卡方檢驗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P>0.05為不存在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4]。
完成治療后,分別對C1組與C2組患者進行NCT試驗以及血氨與內毒素的測定,結果發(fā)現(xiàn)在上述任一方面,C1組患者都優(yōu)于C2組患者明顯(P<0.05)。見表1。
對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于C1組患者沒有出現(xiàn)肝性腦病的情況,而在C2組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現(xiàn)了臨床肝性腦病的情況;由以往的分期方法對患者完成分期后發(fā)現(xiàn),處于Ⅱ期的患者3例,處于Ⅲ期的患者2例。對此類患者臨床采用綜合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最終患者的體征全部消失,完成治療最短時間為10 d,最長時間為20 d之后,所有患者全部出院。經過比較發(fā)現(xiàn),在出現(xiàn)肝性腦病的概率方面,C1組患者要明顯低于C2組患者,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29,P<0.05)。
在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方面,C2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現(xiàn)了程度有所不同的腹痛以及惡心癥狀,利用將乳糖進行稀釋后的一倍劑量完成治療(口服),最終患者的癥狀得到了緩解。對于C1組患者在對其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任何的不良反應,并且C1組與C2組MHE患者都沒有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
表1 C1組與C2組患者準備治療前與完成治療后NCT以及血氨濃度的具體情況()
表1 C1組與C2組患者準備治療前與完成治療后NCT以及血氨濃度的具體情況()
組別 NTC測定(s)血氨測定(μmol/L)準備治療前 完成治療后 準備治療前 完成治療后C2組(n=50) 85±25 81±28 58±22 54±20 C1組(n=50) 88±29 51±25 60±21 36±12 t 5.596 4.985 P<0.05<0.05
酪酸梭菌結合乳果糖對MHE患者進行治療,能夠發(fā)揮極其顯著的效果。針對患者充分發(fā)揮抑菌的功效,對患者腸道內毒素的發(fā)展可以進行有效控制,防止細菌快速的生長與繁殖,成功對患者尿素的腸肝內循環(huán)進行有效抑制,進而將患者體內的血氨濃度有效降低,避免對患者大腦具有的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的傷害,保證患者所患有的MHE能夠快速恢復,有效將患者出現(xiàn)肝性腦病的概率降低。酪酸梭菌+乳果糖除了能夠有效將患者體內的血氨濃度降低之外,針對患者對于蛋白質飲食具有的耐受度也能夠有效增加,成功將患者小腸的pH值降低,將患者的滲透壓也能夠有效增加,能夠充分發(fā)揮緩瀉的功效。并且能夠將患者食物中沒有完全消化的多肽成分有效排出患者體外,抑制患者過多的吸收毒素,最終將患者針對蛋白質具有的耐受程度有效提高[5]。
除了上述的一些功效之外,乳果糖還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智力,因此針對患者在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除了能夠有效將患者的智力水平提高之外,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
針對患者對比采用酪酸梭菌+乳果糖的方法與單獨采用乳果糖的方法進行治療,聯(lián)合用藥效果顯著高于單獨用藥的效果(P<0.05);并且在內毒素的吸收方面,C1組患者也顯著低于C2組患者(P<0.05);在用藥后,C1組MHE患者沒有出現(xiàn)任何的不良反應,在出現(xiàn)臨床肝性腦病的概率方面,C1組患者也顯著低于C2組患者(P<0.05)[7]。
總之,針對輕微型肝性腦病患者,采用酪酸梭菌+乳果糖進行治療,能夠顯著將患者體內血氨濃度以及內毒素含量降低[8]。對其進行NCT測定時也能夠有效減少連接時間,降低患者出現(xiàn)肝性腦病的概率,成功將MHE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1]賈林,張美華,杜洪,等.雙歧三聯(lián)活菌對鼠輕微型肝性腦病模型的實驗治療及機制[J].中華消化雜志,2012,9(9):226-229.
[2]賈林.我國輕微型肝性腦病的研究現(xiàn)狀[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5(6):156-159.
[3]祝諶予,張育軒,董振華,等.“牛麝散”代替安宮牛黃丸搶救肝性腦病及高熱昏迷的療效觀察[J].中醫(yī)雜志,2011,7(7):326-329.
[4]王寧.HepG2-GS-3A4細胞應用于人工生物肝臟以增強安定與氨的代謝[D].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2012.
[5]李立新.腫瘤壞死因子α對暴發(fā)性肝衰竭血腦屏障緊密連接蛋白ZO-1表達的研究[D].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2011.
[6]崔莉.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對人類肝癌Bel-7402細胞的存活及白蛋白mRNA表達的影響[D].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2013.
[7]王景宇.16排螺旋CT門靜脈造影對肝硬化病變程度的評價及其與肝性腦病風險相關性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2.
[8]何寶杰,李巍,吳宏.應用食醋灌腸的量及濃度對肝性腦病病菌血氨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2,9(10):568-569.
R747.9
B
1671-8194(2015)28-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