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芳
漢語謂詞省略句中允準詞的句法結構
鄧麗芳
本文在轉換生成語法框架下,構建了漢語謂詞省略句中不同允準詞的句法結構,認為“是”可以分為三種:虛助詞“是”;強調“是”;主要動詞“是”。虛助詞“是”是正的正面焦點的顯形標志,其位置是所有允準詞里最高的,要高于 “沒有”;強調“是”是個提升動詞,它與提升情態(tài)動詞處于同一位置;而主要動詞“是”位置要低于情態(tài)動詞。
謂詞省略;允準詞;否定;正反焦點;句法結構
謂詞省略自20世紀60年代一直受到語言學家,尤其是句法學家的青睞。西方語言學家主要從省略的允準條件和對省略成分的釋義研究謂詞省略,漢語謂詞省略也引起了諸多學者的注意。(Soh,2007;魏廷冀,2008;傅玉2010)漢語事實表明,漢語中“是”、否定標志“沒有”,以及情態(tài)動詞“肯”“可能”等都能允準謂詞省略?,F(xiàn)有分析大都把不同類型允準詞放在樹形圖中同一個節(jié)點Infl下,只有Soh(2007)提及了漢語中不同的允準詞在謂詞省略結構中有著不同的層次結構:
她認為虛助詞“是”和情態(tài)動詞允準的是不同的省略成分:虛助詞“是”允準∑P,其位置要高于否定短語,而情態(tài)動詞允準vP。Soh的理論能解釋為什么“*他不喜歡張三,我也不是[∑P△]”是不合法的;而“他不能去,我也不能 [vP△]”和“他不能去,我能[vP△]”是合法的。然而Soh的理論并不完善,她沒法解釋以下語言現(xiàn)象:
例1張三不是昨天去的北京,李四也不是。
例2 a.張三可能會說法語,李四也可能會。
b.*張三可能會說法語,李四也會可能。
顯然1中的“是”并非主要動詞“是”,但它也不是虛助詞“是”,因為它的位置不是凌駕在否定之上。Soh把情態(tài)動詞放在了一個節(jié)點上,事實上,情態(tài)動詞分為提升情態(tài)動詞和控制情態(tài)動詞,它們在謂詞省略句中的位置也不是任意的。Soh對謂詞省略句中允準詞的研究遺留了一些問題。目前沒有一個理論能完整地描繪出謂詞省略句中允準詞的層次結構,這正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
(一)“是”
關于漢語的“是”,語言學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朱德熙(1978)試圖把所有的“是”統(tǒng)一起來,他認為分裂句的“是”與判斷句中的“是”都是一個雙元述詞。而準分裂句可以通過主賓語位置互換等途徑得到分裂句,分裂句其實是準分裂句的變體。鄧守信(1979)把分裂句中的“是”看成一個焦點標志,他認為只要在句子焦點之前插入“是”,原來的句子就變成了分裂句。鄧的理論無法解釋為什么“是”不能直接焦點標志賓語,如“*張三喜歡是西紅柿炒蛋”。他的理論也無法解釋為什么焦點標志“是”在句子中的用法非常像主要動詞,因為它能出現(xiàn)在V-not-V結構中,如“他是不是昨天借了你的書”?Huang(1988)認為“是”分為判斷句中的“是”和表強調的“是”,表強調的“是”實質是個提升情態(tài)動詞,與情態(tài)動詞“應該”“可能”的用法一樣。以上結論的理據(jù)是:強調“是”與提升情態(tài)動詞一樣,能出現(xiàn)在V-not-V結構中,而且都能出現(xiàn)在句首,如“可能/會不會李四也知道了”、“是/是不是他昨天借了你的書”。
除了上述兩類“是”,本文提出第三類“是”,專指出現(xiàn)在謂詞省略句中的“是”,類似Soh提出的虛助詞“是”,但是Soh并未區(qū)分虛助詞“是”與強調“是”。本文之所以將它們區(qū)分,是因為虛助詞“是”至少有以下三點不能歸為強調“是”。
第一,雖然它和強調“是”都能出現(xiàn)在謂詞省略句中,但是它的位置要高于否定,如“*張三不喜歡吃蘋果,李四也不是 (虛助詞“是”)”;而強調“是”位置可以置于否定詞之后,也合理解釋了Soh無法解釋的問題,句子“張三不是昨天去的北京,李四也不是。(強調“是”)”是合法的。
第二,表強調的“是”能與“卻”“而”這類表轉折的詞連用,而虛助詞“是”不可以,如:
例3 a張三不是去了北京,而李四卻是。(強調“是”)
b*張三不喜歡瑪麗,而李四卻是。(虛助詞“是”)
第三,強調“是”與虛助詞“是”有著不同的語義,強調“是”用于強調,當它出現(xiàn)謂詞省略句中時,強調部分也可以在“是”后面重現(xiàn),這時強調部分是句子的焦點,如“張三是明天去紐約,李四也是明天。(不是今天)”“張三是在街上遇到他的,李四也是在街上。(不是在學校)”。而虛助詞“是”在語義上是空值,它只是一個帶有代詞特征的功能詞類 (v-pro)(魏廷冀 ,2008)。
(二)否定成分“不”和“沒有”
大部分語言學家認為功能中心詞能夠允準謂詞省略,而在漢語中單獨“不”和“沒”不能允準謂詞省略,通過對否定詞轄域的分析,我們支持“不”和“沒”是副詞成分,不是否定投射的中心詞。在解釋為什么漢語中“沒有”能出現(xiàn)在謂詞省略結構中允準省略時,本文認為“不”只能位于助動詞或動詞的Spec.位置,而“沒”可位于體標志“有”的Spec.位置,所以與“不”不同,“沒有”(否定副詞“沒”+體標志“有”)是對整個句子的否定,允準謂詞省略是“沒有”中的助詞“有”。事實上,漢語中“有”作為體標志可以在閩南語中找到佐證:
例4.a.Wo you shouzhe nu ge pi.
“我有收到你的信?!?/p>
b.Ni you di dianying awu?
“你有看過這邊電影嗎?”
單獨的“不”和“沒”作為副詞成分,是不能允準謂詞省略結構的,如“*張三喜歡數(shù)學,李四不”“*張三不會開車,李四也不”不管在正式還是非正式語中接受程度都很低,雖然句子“?張三吃了蘋果,李四沒”和“?張三沒有吃蘋果,李四也沒”在口語中也存在,我們一般把“沒”當作“沒有”的省略形式。
(三)情態(tài)動詞
句法上,情態(tài)動詞分為提升情態(tài)動詞和控制情態(tài)動詞。提升情態(tài)動詞,如“可能”“應該”“會”“可以”等,這類情態(tài)動詞在語義上表示一種需要或者命題的可能性;在句法上這類情態(tài)動詞不能給主語分配論元角色??刂魄閼B(tài)動詞,如“會”“敢”“肯”等,語義上表示許可、義務,句法上能分配論元角色給主語。通過對兩類情態(tài)動詞的語義和句法特征的分析,我們認為在謂詞省略句中,它們的位置也不是任意的,提升情態(tài)動詞的位置要比控制情態(tài)動詞的位置高。這又解釋了Soh沒有涉及的問題:提升情態(tài)動詞“可能”必須比控制情態(tài)動詞“會”的位置高。
分析了不同允準詞的內在特點及句法功能后,讓我們回到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即如何構建謂詞省略中不同允準詞的層次結構圖。
(一)虛助詞“是”——最高位置占據(jù)者
第二節(jié)獨立出來了第三種“是”,這種虛助詞“是”具有兩個特征:第一,它的位置比否定標志“不”高,否定詞“不”的出現(xiàn)使得句子不合法。第二,它前面不能出現(xiàn) “卻”“而”這類表轉折的詞。我們引用魏廷冀(2008)“對比焦點”和 “正反焦點”的概念,認為漢語中“YeP”和“QueP”,在謂詞省略中占據(jù)最高的位置,對比焦點的特征能在YeP和QueP的Spec.的位置得到檢驗,正反焦點有自己的映射PolP,它的位置位于YeP和NegP之間,YeP對應正的正反焦點,這個正的正反焦點的中心語是虛助詞 “是”;QueP對應的是負的正反焦點,中心語是隱形中心語(~)。
我們認為省略結構中后一分句是對前一分句命題的正面回應還是否定回應在分析謂詞省略時不可忽視。Soh認為∑P的中心詞否定句中是否定符號“不”;肯定句中是個隱性的零符號。她忽略了省略句中后一分句是對前一分句命題的正面回應還是否定回應。作為正的正面焦點標志的虛助詞“是”的位置是所有允準詞里最高的,要高于體標志“沒有”。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虛助詞“是”不能被否定以及為什么它不能與“卻”“但是”這類QueP相容,因為QueP中后一分句是對前一分句命題的否定回應。
(二)強調“是”與情態(tài)動詞的位置
上節(jié)我們分析出,表強調的“是”與提升情態(tài)動詞具有同樣的句法特征,那么提升情態(tài)動詞與控制情態(tài)動詞在句法中的位置如何?在分析情態(tài)動詞與否定域時,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情態(tài)動詞可以同時出現(xiàn)在句子中,但是提升情態(tài)動詞的位置永遠比控制情態(tài)動詞的位置高,如“張三會說法語,李四也應該會”“張三可以說法語,李四也可能可以”。Tsao(1990)也指出情態(tài)動詞可以同時出現(xiàn),它們的語序是:可能/應該+認知“會”+義務類/動態(tài)。出現(xiàn)這個情況的原因是,語義上提升情態(tài)動詞是對命題的可能性與必要性的判斷,而控制情態(tài)動詞是對個體的許可或個體須履行的義務;句法上,提升情態(tài)動詞是一元謂詞,它的位置句法上比較高,后面可以接其他的助動詞亦可放在句首;而控制情態(tài)動詞是二元謂詞,它與內論元的關系緊密,有時甚至可以直接接名詞作補語,如“張三會英語”。更有說服力的一個現(xiàn)象是,某些語言學家甚至把控制情態(tài)動詞視為一般動詞(Huang,2009)。
綜上所述,提升情態(tài)動詞與控制情態(tài)動詞都能允準謂詞省略,句法上,提升情態(tài)動詞的位置要高于控制情態(tài)動詞的位置。
(三)否定詞的位置
我們認為“不”和“沒”是副詞成分,不是否定投射的中心詞。在解釋為什么漢語中的“沒有”能出現(xiàn)在謂詞省略結構中允準省略時,本文認為“不”只能位于情態(tài)助動詞或主要動詞的Spec位置,而“沒”可位于體標志“有”的Spec.位置,所以 “沒有”(否定副詞“沒”+體標志“有”)能否定句子,允準謂詞省略?!安弧弊鳛楦痹~成分,除了不能否定最高的位置——正極正反焦點標志虛助詞“是”外,可以嫁接在謂詞省略中的任何情態(tài)助動詞前,如:“A:他肯借給我錢嗎?B:他不可能不肯”“張三不是昨天去的北京,李四也不是。(強調“是”)”。
通過對各類允準詞的句法特征分析,我們認為“是”可以分為三種:虛助詞“是”,表強調的“是”和主要動詞“是”;否定標志“不”和“沒”是副詞成分;提升情態(tài)動詞與控制情態(tài)動詞有著不同的句法和語義特征。最后我們建構出以下結構圖:
虛助詞“是”是正的正面焦點的顯形標志,而負的正反焦點的標志不是否定詞“不”,而是一個隱形中心語(~)。作為正的正面焦點標志的虛助詞“是”的位置是所有允準詞里最高的,要高于句子否定 “沒有”。表強調的“是”是個提升動詞,它與提升情態(tài)動詞處于同一位置。控制情態(tài)動詞的位置要低于提升情態(tài)動詞。否定標志“不”可以靈活地嫁接在情態(tài)動詞和動詞的Spec位置上。本文的目的是在轉換生成語法的框架下,建立謂詞省略句的樹形結構圖以示各類助動詞的不同句法地位,對各類允準詞的語義特征也只能點到為止,該研究還有待更翔實的語義學考證。
[1]Huang,J.C-T.The Syntax of Chines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2]Huang,J.C-T..Shuo shi he you[J].The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59:43-64,1988.
[3]Soh,Hooi Ling.Ellipsis,last resort,and the dummy auxiliaries SHI‘be’in Mandarin Chinese[J].Linguistic Inquiry:178-188,2007.
[4]Tsao,F(xiàn)-F.Sentence and clause structure in Chinese,Taipei:Student Book Co.,1990.
[5]鄧守信.有關漢語分裂句的一些問題[J].中國語言學報,1979(7).
[6]傅玉.最簡句法框架下的謂詞省略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
[7]魏廷冀.漢語動詞刪略句中的[也]和[卻][A].語言與文化論述[C].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8.
[8]張和友,鄧思穎.動詞分類、語義選擇與漢語的空賓語結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3(4).
[9]朱德熙.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責任編輯:賀春健
H146
A
1671-6531(2015)21-0020-03
鄧麗芳/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講師,碩士(浙江杭州3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