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郭婷婷
印象丹霞:亦不止驚艷
文圖/郭婷婷
我最初了解丹霞,是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上。看著那泛紅的大地山川,我決定在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否則,可能會留下遺憾。
那年,我不滿20歲,開啟了漫長的求學之路。忙碌于課業(yè)與考試的同時,我會每日在圖書館的書本里尋找、感知向往已久的大西北、丹霞、飛天……
當再次決定必須要去看看這些地方的時候,我已27歲。這一年我跨出了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步:婚姻。或許只是覺得應該要成家,應該停止漂泊的日子了……而當我興致勃勃地規(guī)劃著旅程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寶寶。從那之后,我便如同其他孕婦一樣在家休養(yǎng),只是那顆心從來都沒有安分過,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翻看別人的游記,幻想自己也身在其中,甚至將那些主人公想象成自己……
今年,我29歲,終于踏上了遠行的路途,沒有想象中的那樣激動、迫切,而是多了一份淡定,身邊也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一路上,看著窗外閃過的雪山、戈壁灘,我在試圖尋找一個答案:世間的風景千千萬萬,為何我獨愛西北這一份?
出發(fā)之前,我查閱了很多有關(guān)張掖丹霞的資料:這里是中國丹霞地貌發(fā)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是中國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觀賞價值,2015年被全國多家知名網(wǎng)站評選為全球25個夢幻旅行地。早在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舉辦的“選美中國”活動中,評選出了“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而張掖丹霞地貌排在第六位。這是西北唯一入選的丹霞地貌,也是國內(nèi)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qū)。
來到景區(qū)大門口,我下了車便迫不及待地張望,觸目卻只見連綿起伏的群山。干燥的空氣吹過面龐,我舔了舔唇,只覺更加干燥,心里莫名煩躁起來,腳下卻走得更快了。
上了景區(qū)的擺渡車,顛簸在并不寬敞的小路上,我一直在想,為何當年張藝謀將拍攝《三槍拍案驚奇》的地點選在了這里?又是什么吸引了《太陽照常升起》、《三國之見龍卸甲》、《黃石的孩子》等劇組來此取景?
到了景區(qū),首先看到的是七彩屏,那里不能下車,大家只能順著車窗的縫隙向外看,雙眼如同被鮮艷的水彩涂抹過一般,丹霞的七彩色澤在陽光的照耀下泛出美麗的光。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攀爬那里最大的觀景臺。平時不怎么運動的我氣喘吁吁地走在斜坡上,滿心的不高興,心想,看個景還得走這么久。而這一切的不愉快都在登上觀景臺的那一瞬間被拋在腦后了。近看、遠眺皆是起伏連綿的山脈,微紅色,夾雜著土地原有的黃色在太陽的照耀下綻放著美麗的光芒。面對眼前的美景我甚至忘了用手中的相機去拍攝、記錄。
然而,當所有人都拿著相機專注地拍照時,我卻在想:人的眼睛有5億多像素,看到的美景又豈是手中一架單反能記錄下來的?
我驚嘆于丹霞的色澤和連綿起伏,也驚嘆于大自然的魔力;我遺憾于丹霞的偏遠和荒涼,也遺憾于丹霞的脆弱。
(作者系北方旅游網(wǎng)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