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光
胸腺肽聯(lián)合抗結核藥物治療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療效
馬春光
目的 探討胸腺肽聯(lián)合抗結核藥物治療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吉林省結核病骨病醫(yī)院收治的86例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同時給予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皮下注射胸腺肽,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病灶完全吸收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病灶完全吸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CD3+、CD4+、CD4+/CD8+T淋巴細胞亞群百分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CD8+T淋巴細胞亞群百分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胸腺肽聯(lián)合抗結核藥物治療復治涂陽肺結核臨床療效明顯,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應少。
胸腺肽;抗結核藥物;復治涂陽肺結核
肺結核是臨床最為常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在我國其發(fā)病率約為367/10萬人,復治涂陽肺結核約占全部涂陽肺結核的1/3[1],治療難度較大。本研究就胸腺肽聯(lián)合抗結核藥物治療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所有患者均依據(jù)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1998年制定距本治療的診斷標準[2]確診,半年內未使用免疫抑制劑或調節(jié)劑,且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心、肝、腎嚴重功能障礙、精神類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對胸腺肽過敏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3例。研究組患者中,男
25例,女18例,年齡39~65歲,平均(49±9)歲,病程14個月至12年,平均(6.4±1.2)年;肺結核類型:浸潤型29例,慢性纖維空洞型1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38~62歲,平均(48±9)歲,病程13個月至10年,平均(6.3± 1.1)年;肺結核類型:浸潤型30例,慢性纖維空洞型1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肺結核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治療方案為3 HRZE/6 HRE。H:異煙肼(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206101),0.3g/次,1次/d;R:利福平(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203111),0.45g/次,1次/d;Z:吡嗪酰胺(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200025),0.5g/次,2次/d;E:乙胺丁醇(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204129),1.0g/次,1次/d。同時給予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219235)0.2 g/次,2次/d。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皮下注射胸腺肽(成都地奧九泓制藥廠,批號:1208274)1.6 mg/次,2次/周。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4周。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病灶完全吸收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
1.4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經(jīng)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消失,肺部無活動性病變,病灶完全吸收,痰菌轉陰持續(xù)3個月以上;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肺部病灶吸收達50%以上,痰菌轉陰持續(xù)3個月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肺部病灶吸收達20%~49%,痰菌轉陰持續(xù)1個月以上;無效:臨床癥狀較治療前無明顯減輕或加重,肺部病灶吸收低于20%或增加,痰菌轉陰時間未達1個月[3]。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2.2病灶完全吸收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病灶完全吸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病灶完全吸收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2.3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D3+、CD4+、CD8+、CD4+/CD8+T淋巴細胞亞群百分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CD3+、CD4+、CD4+/CD8+T淋巴細胞亞群百分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CD8+T淋巴細胞亞群百分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 治療前治療后CD3+CD4+對照組 43 76±1080±9 39±7 39±6研究組 43 75±987±8 38±7 44±6 t值 0.35583.8690 0.31283.2823 P值 >0.05<0.05 >0.05<0.05組別 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CD8+CD4+/CD8+對照組43 20±520±3 1.7±0.61.8±0.6研究組43 20±417±3 1.6±0.52.2±0.6 t值 0.22833.2324 0.7157 3.2439 P值 >0.05<0.05 >0.05 <0.05
耐藥性情況是結核桿菌最為重要的生物學特征[4],在對肺結核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耐藥性時有發(fā)生,導致初治失敗,而演變?yōu)閺椭畏谓Y核。合理、規(guī)則、全程應用抗結核藥物,仍是對復治涂陽肺結核治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復治涂陽肺結核由于存在耐藥性現(xiàn)象,治療難度大,單純給予抗結核藥物療效并不理想。左氧氟沙星具有抑制結核桿菌脫氧核糖核酸(DNA)旋轉酶的功能,可有效阻斷結核菌DNA的轉錄、合成、復制,其與抗結核藥物合用可形成協(xié)同增強效應。
結核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在常規(guī)抗結核藥物應用過程中,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可有效促進治療效果和降低復發(fā)率[5],故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已成為治療復治涂陽肺結核的重要內容。目前,臨床常用的免疫制劑主要為免疫增強劑、免疫調節(jié)劑、免疫添加劑。胸腺肽是一種生物活性較強的多肽類物質,可以調節(jié)T淋巴細胞的生長發(fā)育,加速其成熟;并能激活T淋巴細胞,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病灶完全吸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CD3+、CD4+、CD4+/CD8+T淋巴細胞亞群百分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CD8+T淋巴細胞亞群百分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胸腺肽聯(lián)合抗結核藥物治療復治涂陽肺結核臨床療效明顯,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應少。
[1] 朱金山.利福布汀聯(lián)合胸腺肽α1治療復治肺結核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0,33(34):43-44.
[2] 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中國結核病分類法[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8,21(12):716-717.
[3] 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領導小組.第四次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1):3-7.
[4] 曹詠紅,曹子中,李勇.耐多藥結核病診斷與治療新進展[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0,33(12):70-71.
[5] 潘英.多種聯(lián)合化療方案治療耐藥肺結核37例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8):1520-1522.
R521
A
1673-5846(2015)12-0033-02
吉林省結核病骨病醫(yī)院,吉林長春 1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