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
(長春市兒童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51)
物理降溫護理對小兒肺炎感染致高熱的降溫效果研究
陳 紅
(長春市兒童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51)
目的 分析物理降溫護理對小兒肺炎感染致高熱的降溫效果。方法 將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肺炎感染致高熱患兒7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均分成觀察組36例以及對照組36例,其中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護理降溫;觀察組患兒給予物理降溫;對比分析12 h后體溫差異。結果 在經(jīng)過不同的降溫方式后,觀察組患兒體溫下降明顯,由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針對于肺炎感染致高熱患兒,采用物理降溫能夠有效降低患兒體溫,確保患兒生命安全,在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物理降溫;肺炎感染;高熱;降溫效果
在兒科中肺炎較為常見,屬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多為咳嗽和發(fā)熱,常規(guī)治療后均可得到康復[1]。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再加之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年紀越小的患兒發(fā)生高熱的情況也就越高,若是未對患兒采取及時有效地處理措施則可能嚴重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情況嚴重時可導致患兒出現(xiàn)死亡。次次研究將分析物理降溫護理對小兒肺炎感染致高熱的降溫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將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肺炎感染致高熱患兒7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36例,對照組36例。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護理降溫;觀察組患兒給予物理降溫。對照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8個月~3歲,平均年齡(2.3±1.2)歲;觀察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10個月~5歲,平均年齡(3.1±1.1)歲。研究中所有患兒的一般資料、性別和年齡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降溫法,對患兒的基本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同時穩(wěn)定家屬情緒,采用相關的藥物降溫。觀察組患兒采用物理降溫法,方法為:使病房溫度維持在22 ℃左右,高熱時松開患兒衣物以幫助散熱,同時保持室內通風和濕度。對患兒采用冰袋降溫,將包裹冰袋的毛巾放置于患兒額頭,用毛巾包裹暖水袋放置于足底,在確?;純簷C體循環(huán)的基礎上幫助患兒散熱,提升患兒舒適度。對患兒頭部降溫同時能夠提升腦細胞對缺氧的耐受性和降低組織氧耗。為防止冰塊融化需要隨時對冰袋進行觀察并及時更換,切勿對患兒皮膚過度刺激,同時嚴密觀察和監(jiān)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心率以及血壓等情況,防止發(fā)生心律失常。除此之外可以采用乙醇擦浴。乙醇能夠擴張血管,起到良好的降溫效果,但為了防止對患兒擦拭乙醇后由于血管過度舒張使血液循環(huán)降低虛脫,所以在擦拭前可給予患兒一定熱飲。
1.3觀察指標:在經(jīng)過不同降溫方法后,對比分析12 h后體溫差異。
1.4統(tǒng)計學分析:此次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納入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以P<0.05為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卡方檢驗。
觀察組患兒1 h體溫為(38.3±0.63) ℃;3 h體溫為(38.24± 0.44) ℃;8 h體溫為(37.84±0.31) ℃;12 h體溫為(37.29± 0.29) ℃。對照組1 h體溫為(39.43±0.39) ℃;3 h體溫為(39.03 ±0.39) ℃;8 h體溫為(38.79±0.55) ℃;12 h體溫為(38.25± 0.46) ℃。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后體溫比較
在小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肺炎最為常見,多發(fā)于春秋季節(jié),病情容易反復,更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2]。由于患兒年紀較小再加之體質較弱,大腦發(fā)育不完整,肺炎會導致體溫迅速升高。高熱一旦發(fā)生且未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會使患兒出現(xiàn)昏迷和驚厥,甚至威脅生命[3]。
物理降溫是指采用液體、固體、氣體等方式通過對流、傳導等降低人體體溫?;純涸隗w溫上升期容易感到寒冷需要注意保暖,在高熱持續(xù)期間則要采用物理模式對其進行散熱和降溫。所以在對患兒降溫時需要找準時期,以防適得其反[4-6]。
此次研究中在經(jīng)過不同的降溫方式后,觀察組患兒體溫下降明顯,由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針對于肺炎感染致高熱患兒,采用物理降溫能夠有效降低患兒體溫,確?;純荷踩?,在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1]于香玲.物理降溫護理對小兒肺炎感染致高熱的降溫效果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0):582-583.
[2]陳慧.小兒上呼吸道感染高熱的降溫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4,5(14):3167-3168.
[3]張岐芳.探討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方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6):141-142.
[4]伍紅玫.護理干預對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對策[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5(6):831-832.
[5]郭連鳳,董建芳.關于小兒高熱護理的臨床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4,24(2):632.
[6]陳峰.物理降溫在輪狀病毒腸炎高熱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4(12):1494.
R473.72
B
1671-8194(2015)20-0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