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鑒
忠告雖能扶危助困,但也有一傷,便是逆耳。好的建議,如果嘔啞嘲哳難為聽,便傷了情面。若能氣順言宜,使人如沐春風,何愁不聽?
《紅樓夢》中寶釵、湘云勸寶玉學世途經(jīng)濟,結交權貴;襲人勸寶玉“作出個喜讀書的樣子來,也教老爺少生些氣,在人前也好說話?!边@樣的忠告,當聽?不當聽?
世之常理,寶玉若聽,就應受當頭棒喝,自疏于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做個有擔當?shù)拇笳煞?,封妻蔭子,光耀門楣??蓵械膶氂駞s不聽這些忠告。因為這類沽名釣譽的世俗追求,違背了他的內心。這類忠告,如同風霜刀劍,只會使人屈心抑志,徒生忍尤攘詬之感。
“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這是寶玉的宿命。面對世俗的忠告并非只有“頑石”如此,阮籍窮途,陶潛歸去,太白醉月,子瞻躬耕……他們構建著自己的精神家園,當世情與己相違時,無需多言:堅守內心,然后清風自來。村上春樹曾說:“我永遠不能忘記我的初心,無論它多么卑微,不管遇上什么,我都不能放棄它?!睂τ谀切┡c初心相違背的忠告,還是不聽的好。
怎樣的忠告應當聽呢?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說: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明白這個道理就能于萬千忠告中擇其善者而從之了。
楚懷王不聽屈原的忠告而亡國,唐太宗聽魏征的忠告而興邦。興亡之事,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懷王慕小利而失大節(jié),太宗顧大節(jié)而忍小惡。忠言之于二者,前者死,后者生,本性所致。依理可知,規(guī)勸李煜,徽欽治國,而不勸其擇賢讓位,投身藝術的忠告只是一廂情愿的“文死諫”。唐雎說信陵君,趙普諫宋太祖,寥寥片語,明警策,曉利害。若非心有戚戚,忠告之后又豈能柳暗花明。
忠告雖能扶危助困,但也有一傷,便是逆耳。好的建議,如果嘔啞嘲哳難為聽,便傷了情面。若能氣順言宜,使人如沐春風,何愁不聽?
觸龍說趙太后,先詢問太后身體,動之以情,再談?chuàng)狃B(yǎng)兒女之事平其心氣,最后以“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道理,申訴“位尊而無憂,豐厚而不勞,而挾重器多,必不能長久之理?!逼溲皂樁茁?,先取得了太后感情上的共鳴,后使其能受事理。鄒忌諷齊王時,用自身取譬,旁敲側擊,告誡君王廣開言路。弘一法師蘊藉圓融,學生有錯,他會和氣告誡以身垂范,往往事半功倍。這類忠告,既急人之所急,又據(jù)理而婉勸;其言順而易聽,其情真而動人。忠告不逆耳,人皆能受用。
古今世殊事異,然其理一也。一言以蔽之:忠言何需逆耳,良諫還需知心。
點評 本文能緊扣題目,開篇提出“忠言,當聽?不當聽?”的觀點,反彈琵琶,讓人耳目一新;然后結合不同的例子論證“聽與不聽,要看具體的情況”;最后,卒章顯志,簡潔有力。通觀全文結構嚴謹,重點突出,語言樸實,簡潔,流暢,開頭和結尾都很自然,體現(xiàn)出作者良好的語言駕馭能力。
(黃石二中 杜俊杰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