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斯玥
中國有句古語這樣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钡蚁雽⒋司涓某伞凹核鹗┯谌恕?,也未嘗不可。這樣不單單指人的日常行動,更是思想上的一句告誡。
萬物,都崇尚美好并趨于完美,樹木向陽,高山向天,河流向海,就連野獸,也會對那生得漂亮的幼崽格外嬌慣……
同一事物,之于不同的對象卻有著不同的內(nèi)質(zhì)。人,智慧的集大成者,因為立場不同,對于事物問題也有不同的看法。
珍珠之于蚌,是痛苦。它卡在蚌柔軟的肉里生長,就如同那掌心的細(xì)刺,喉頭的魚骨,它是沉重的,日日折磨著蚌。但它之于人類,戴在脖頸顯得華美,是美麗的,珍珠項鏈散發(fā)出光彩是美的升華,沒有人會厭惡它溫潤的外表和實用的潛質(zhì)。所有人都覺得珍珠是蚌甜蜜的負(fù)擔(dān),卻不知彼之蜜糖,之于蚌卻是砒霜。
在生活中,也許有人夢寐以求的恰是他人厭棄的。就像蚌一樣,人類求之;但對蚌而言,卻只代表了痛苦。
有這樣一則童話故事:
從前有一只金絲雀,它有著異常婉轉(zhuǎn)動聽的歌喉,滑柔的色澤,有人將它捕獲,獻(xiàn)給了國王。國王十分喜愛這只美麗的金絲雀。他為它建造了一個純金的籠子,每天喂它吃最鮮美的果實,喝最甘甜的清泉。但金絲雀每天都郁郁寡歡,它不再放聲歌唱,也不再展開它美麗的翅膀。終于有一天,它死了。國王十分悲傷,為它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有許多平民都來圍觀。一個孩子仰頭看著它的金籠子,說:“這只笨鳥,每天過著這么好的生活,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孩子哪知失去自由的生活,是人生的枷鎖,金絲雀要的是能在自然中無拘無束地生活。
是啊,誰又能說那純金鍛造的令人羨慕的籠子,于金絲雀來說何嘗不是一道冰冷的枷鎖呢?
中國有句古語這樣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钡蚁雽⒋司涓某伞凹核鹗┯谌恕币参磭L不可。這樣不單單指人的日常行動,更是思想上的一句告誡。不要帶上你的主觀色彩,強(qiáng)加別人認(rèn)同你的觀念。認(rèn)為你所珍惜熱愛的東西別人一定會喜歡,更不要在別人對你所喜歡的東西表示拒絕或厭惡的姿態(tài)時,對他們表示出驚訝或不可理喻的樣子。要知道“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結(jié)論就不同。這就是你之蜜糖, 有可能為彼之砒霜。
因此,我們看待問題,要根據(jù)不同的時地,不同的條件,不同的因素,慎而全地待之。
點評 文章開門見山,提出觀點,以“蚌與珍珠”和“珍珠與人”的關(guān)系提出了“你之蜜糖,彼之砒霜”的論點。身邊所處的人和事,轉(zhuǎn)化視角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展現(xiàn)出思維的深刻。論證過程中,該同學(xué)能緊扣文題,辯證地就提出的問題展開深入論述,立意深遠(yuǎn),且具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
(黃石二中 杜俊杰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