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勝
黨內選舉是黨員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把黨內的領導權、決策權、執(zhí)行權、監(jiān)督權授予黨內各級各類機關及其領導人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徑,是黨內民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對于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促進黨內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正常化,確保我們黨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黨內選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代表的推薦和選舉制度不完善
一是黨代表的推薦和選舉制度不完善,沒有真正體現(xiàn)黨員意愿。按照《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規(guī)定,雖有“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提名”的規(guī)定,但多數是選舉單位黨組織“醞釀協(xié)商”提出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并沒有真正根據多數黨員的意見提出代表初步人選。二是代表結構比例不合理,代表性和廣泛性不強,存在著黨員干部多、群眾代表少、社會各階層代表少的問題。
(二)候選人提名方式、介紹制度不健全
一是候選人提名制度存在缺陷。長期以來,過于突出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委成員候選人的推薦提名,缺乏自下而上的選舉人或黨代表聯(lián)名推薦提名的渠道和形式,更沒有建立起候選人自上而下提名和自下而上提名相結合的制度。二是候選人介紹制度不健全,代表不能比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候選人的基本情況,影響了選舉人意志的充分體現(xiàn)。
(三)選舉的范圍小、層次低
直接選舉的范圍小、層次低,黨內民主選舉的范圍不夠廣泛,比如除了總支和支部實行直接選舉外,基層黨委包括各部門的機關黨委,也幾乎都實行間接選舉。另外,黨內民主選舉的范圍不廣泛,參與民主推薦的范圍不夠寬,對候選人情況了解不夠,黨員參與評議候選人的渠道不暢。差額選舉的范圍小,層次低,差額比例小。
(四)一些地方存在對選舉結果不夠尊重的問題
一是當選舉結果與上級意圖不相吻合時,往往以上級決定代替民主選舉的結果。二是對選舉產生的干部在任期內頻繁調動,變相否定選舉結果。這不僅突出表現(xiàn)在換屆前夕對這類干部特別是對書記、副書記大量調動和委派,而且表現(xiàn)在換屆后不久和應屆中期也屢有這樣的調動和委派,其“理由”主要是進行“干部交流”。
(五)一些地方不能把黨的領導、發(fā)揚民主和依法辦事有機結合起來
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黨委意圖得不到有效實現(xiàn)和選舉人意志得不到充分體現(xiàn)的現(xiàn)象。一方面,有的黨員干部認為,黨管干部就應該黨委說了算,黨內選舉只是形式和表象,不按有關法規(guī)和章程辦事。另一方面,有些代表把民主絕對化,認為既然黨代會賦予了代表選舉權,就應該由代表自由發(fā)揮、自由選舉,而不應該為實現(xiàn)黨委意圖作種種限定,對黨委提出的候選人思想上存在對立情緒。
二、當前黨內選舉中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中國歷史上缺乏民主政治的傳統(tǒng),許多黨員干部參與民主選舉的意識不強
由于缺乏民主政治的傳統(tǒng),社會上參與民主選舉的氛圍不濃,黨內民主發(fā)揚不廣泛、不充分,以致許多黨員干部參與民主選舉的政治熱情不高,政治責任感不強。
(二)黨內民主發(fā)揚不廣泛、不充分,黨員的選舉權缺乏獨立性
由于缺乏民主政治的傳統(tǒng),現(xiàn)實生活中黨內民主發(fā)揚不廣泛、不充分、不濃厚,如黨員參與民主推薦的范圍不夠寬,參與評議候選人的渠道不暢,黨代會換屆選舉仍然走不出“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的圈子。
(三)思想認識上的片面性
一些地方黨組織要么擔心涉嫌影響黨內民主、干涉代表選舉權而放棄黨對選舉工作的領導,要么以堅持黨管干部為由,過分強調黨委意圖的實現(xiàn),追求選舉結果的圓滿性,不注重發(fā)揮黨內民主,不注重嚴格依法辦事,把選舉看作一種形式和過程。
(四)一次性會議制度以及代表作用的一次性發(fā)揮,影響了代表參與選舉的政治熱情和政治責任感
根據現(xiàn)行黨代會制度,地方黨代會每5年舉行一次,屆中不召開全體代表會議,就意味著作為黨代會代表,權力的行使只限于召開大會的幾天時間內。因此,一些黨員包括黨員領導干部對當選為人大代表的熱情要高于當選為黨代表的熱情。
(五)選舉類干部與非選舉(選拔或任命)類干部混淆不清,導致選舉往往流于形式
如把縣級以上地方黨政領導干部與各級領導機關的職能部門、工作部門的領導干部混在一起,不加分析地都由上級黨委“票決”而提出候選人或推薦人選,一些本應選舉產生的干部,變成實際上的上級任命。
三,應對黨內選舉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一)改革和完善代表推薦與選舉制度
在代表的推薦和選舉過程中,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各單位黨員領導干部的實際情況,使代表名額的分配構成合乎基層黨委的人員構成,增強代表的群眾性和代表性。要放手讓黨員提名、推薦代表候選人,把組織推薦候選人與黨員聯(lián)名提名候選人放在同等地位。
(二)建立健全候選人提名方式、介紹制度
首先,要改革和完善候選人提名方式。在候選人的討論、醞釀、考察、形成過程中廣泛聽取廣大黨員的意見和建議,真正把候選人推薦好。其次,要改革和完善候選人介紹制度。在正式選舉前要向選舉人詳細、如實地介紹候選人的學歷、經歷、實績等情況,讓選舉人充分了解候選人的情況并作出選擇。
(三)逐步擴大直接選舉的范圍和層次
我們這樣一個擁有幾千萬黨員的大黨,直接選舉在當前還不可能有很大的比重,但是,逐步擴大直接選舉的范圍卻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在那些黨員人數不是太多而又不太分散的基層黨委,從原則上說可以實行直接選舉。
(四)堅持和完善差額選舉辦法,適當擴大差額的比例、范圍和層次
《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第十七條規(guī)定:“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候選人的差額比例,不少于百分之十?!钡诙畻l規(guī)定:“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候選人數,應分別多于應選人數一至二人?!睉獙⑦@一比例適當提高,可在2人以上、常委總數的50%以下這一范圍內選擇一個合適的比例,對黨委副書記也要逐步實行差額選舉,并逐步消除“陪選”現(xiàn)象。
(五)對選舉類干部和選拔任命類干部作出明確劃分和規(guī)定,逐步擴大選舉的范圍和層次
要明確劃分選舉類干部與非選舉類干部的界限,以免相互混淆;要逐步擴大選舉的范圍,縮小任命的范圍;黨的各級各類委員會的委員包括書記和副書記,如無特殊情況,在任期內不宜任免和調動,以免出現(xiàn)以任命制損害和代替選舉制的現(xiàn)象。
(六)逐步建立和實行黨內競選制度
應把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引入黨內選舉中。通過對候選人的介紹、宣傳和比較,增加選舉的透明度,使選舉人對候選人有更多的了解,減少投票的盲目性。黨代會召開前,應將候選人的述職報告、考核結果、群眾評議等情況以書面的形式發(fā)給代表,使代表有足夠時間對候選人進行了解;建立和實行代表與候選人直接對話制度。
(七)理順黨內權力授受關系,完善黨內權力監(jiān)督制度
應理順黨內權力授受關系,解決“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一致性”的問題。當前必須解決兩個問題:其一,按照現(xiàn)行體制,地方黨委書記由全委會選舉產生,向全委會負責;其二,地方黨委書記,雖然由黨的委員會選舉產生,但在實際運行中,往往不同程度上有事先指定的成分和因素,應想辦法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八)建立健全與選舉制度相配套的黨內領導干部彈劾罷免制度
應建立彈劾罷免制度,當前,一要盡快建立黨員代表大會聽取、收集和反映黨員群眾意見的聽證制度;二要建立黨員領導干部向黨員代表大會代表提供其活動檔案的制度,以利于隨時了解、掌握領導層活動細節(jié),為彈劾制、罷免制奠定基礎;三要盡快制定彈劾制度和罷免制度,制定實施細則。
另外,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還必須有長遠的考慮和規(guī)劃,要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相適應,與政治體制改革相協(xié)調,與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相結合。另外,還要把堅持黨的領導與發(fā)揚民主、依法辦事有機結合起來。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