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朋生
摘要:新形勢下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面臨挑戰(zhàn),分析當前中職學生自身心理特征,完善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中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中職學校招生數(shù)量和辦學規(guī)模都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化。與此同時,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凸現(xiàn),有心理障礙和問題的學生在中職學生群體中所占的比例不斷提高,嚴重的還導致了惡性事件的發(fā)生。我國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因此,研究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加強中職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研究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職學生心理現(xiàn)狀
每個時期的中職學生都帶有其特定的時代氣息,在他們身上能夠折射出社會大環(huán)境對他們心理成長的影響。當前的中職學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一)自卑心理與自負心理的矛盾。來自不同家庭的中職學生既存在自卑心理又存在自負心理。家庭條件相對一般的學生往往受經濟條件的影響,在學習、生活過程中表現(xiàn)出自卑心理,存在孤獨感。而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學生往往心理上比較樂觀,容易產生不切實際、盲目樂觀的自負心理。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最直接因素。
(二)渴望被認同的心理。中職學生充滿奇思妙想,敢想敢當,敢于實施,很多學生希望自己能在學生群體中嶄露頭角,得到周圍同學和教師的認可。如果在嘗試的過程中受到挫折,容易產生失落情緒,會認為自己的才能被忽視了。中職學生有著強烈的被社會認同的心理,一旦出現(xiàn)不被認可的情況,無法及時有效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
(三)反叛心理。在傳統(tǒng)管制型教育模式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是不對等的。學生處于從屬地位,教師有著明顯的話語權。學生長期處于這種壓抑環(huán)境中,造成了他們的反叛心理。進入中職的他們,學習上已經不存在太大的壓力,向往自由的中職學生對傳統(tǒng)的管制教育比較反感,希望學校能夠給予一定的自由度。自由和紀律本身就是矛盾的,這就在無形中對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隔閡,給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擾。
(四)人生目標茫然。進入中職的學生隨著學習壓力的陡然劇降,出現(xiàn)了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生活目標隨波逐流等問題,常有生活無意義感,人生目標茫然。古語有云“預則立,不預則廢。”從邁進中職校門的那一刻起,學生就應該了解自己所處的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為自己提供了怎樣的發(fā)展空間,自己的人生坐標又在哪里,以朝著這個坐標不斷地調整自己前進的方向。
二、提高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中職心理咨詢工作人員的培訓。雖然在中職學校中已經普遍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建立了心理咨詢中心,但很多從事中職心理咨詢的工作人員主要由德育工作者擔任,他們并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心理學培訓,缺乏心理學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素養(yǎng)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心理咨詢工作人員的培養(yǎng)教育沒有納入到正軌。中職要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就必須對心理咨詢人員開展系統(tǒng)化、有針對性的培訓。
(二)利用網絡等新形式及時進行輔導。很多的中職學生在心理咨詢中心或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不敢或不愿完全敞開自己的心扉。這就導致了心理咨詢工作人員無法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做出準確的分析和判斷,以致于無法科學合理的“對癥下藥”。網絡技術的普及以及網絡世界的開放性、虛擬化等特點,使得中職學生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真實身份的前提下無所顧忌地敞開心扉,釋放自己心中積壓的苦惱與煩悶,通過網絡盡情地傾訴與宣泄,從而使心理壓力得到釋放和緩解。對于從事心理咨詢的工作人員來說,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這一資源,準確及時地把握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研究,使得心理咨詢工作開展的更有效果。
(三)加強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的良性互動。影響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學生個體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內在原因。首先,家庭是學生心理成長的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從家庭生活不美滿的環(huán)境中走出來的中職學生往往行為比較偏激,因此,父母在關心子女生理健康的同時,也應當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有的家長甚至與子女基本上沒有溝通。其次,學校在傳播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的同時,也在向學生傳播著心理健康知識、心理變化規(guī)律。第三,社會是中職學生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的主要實踐場所,同時社會也通過各種媒介影響著中職學生的成長。因此在面對就業(yè)這樣的實際問題時,家庭應該鼓勵支持,中職學校應開設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課程進行引導,社會則應該提供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機會。另外,學生這一主體也應該深刻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職業(yè)取向,端正職業(yè)態(tài)度,創(chuàng)造自身條件。因此,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才能發(fā)揮積極效應,學生才能取得職場的成功。
(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中職學生的課外空余時間相對較多,且他們往往對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充滿了興趣。學??梢越洺P缘慕M織一些針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心理健康研討會、社會公益活動等。通過心理健康課外活動讓學生體驗、反思和反饋思想情緒的變化。與此同時,學校也應該建設好校園文化氛圍,辦好宣傳欄、做好宣傳廣播等,使學生時時處處接受熏陶。
(五)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評價、預防及治療體系。針對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評價及治療體系已迫在眉睫。很多中職在新生入學階段會通過新生問卷調查等方式來建立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通過該措施,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狀況有個大致的了解,也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從而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及有針對性的治療。對中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評價,不僅有利于掌握中職學生總體的心理變化趨勢,也有利于把握學生個體的心理變化歷程,針對個體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培養(yǎng)目標。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個人的成長,關系到學生家庭的利益,也關系到國家的發(fā)展。因此重視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評價、預防及治療體系是中職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