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閣
【摘要】手術室護理人員(護士)是一群在特殊的工作環(huán)境中從事特殊護理工作的人群。手術室的特殊環(huán)境使得手術室護士經常暴露在一些危險的因素當中,從而威脅手術室護士的自身健康。因此,作為在手術室工作的護士,首先必須正確認識手術室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強化自身的防護工作,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和日常工作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職業(yè)危害 物理危害 化學危害 生理危害 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2-0129-02
職業(yè)環(huán)境與人體的健康有著密切關系手術室的環(huán)境對手術室護士的健康有著極其重要影響。相對于其他臨床科室而言,環(huán)境封閉存在有害因素特別是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因素,且由于長時間、連續(xù)的工作,使手術室護士成高危群體。另外,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各種先進儀器設備、高科技產品、各種抗腫瘤藥物及消毒劑等被手術室廣泛使用。因此,針對危害手術室護士的身體健康的因素不斷增加的現象,如何增強手術室護士的自我防護,減輕有害因素對自身的危害,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手術室存在的職業(yè)性危害
1、生物性危害
手術室護士在護理工作中,直接接觸病人的血液和體液,被病毒、細菌、支原體、霉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感染的機率為增加。據資料顯示11.7%的手術室工作人員存在意外血接觸,諸如器械護士傳遞銳利器械時意外遭受針刺傷,刀割傷以及污血濺到破損的皮膚或眼睛里。而血接觸造成感染的概率為:乙肝2%~40%,丙肝3%~10%,愛滋?。ˋIDS)0.2%~0.5%。乙肝病的致病性強,般0.004ul血液就足以使受傷者感染HBV。
2.化學性危害
手術室的工作環(huán)境相對封閉,空氣流動性較差,工作期間接觸化學消毒劑的時間長、種類多、使用頻率高。
(1)甲醛是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易揮發(fā)氣體,對人體有一定的刺激、致敏、致突變及致癌作用。據報道,甲醛濃度超過0.6mg/m 3 ,即可引起流淚,咽部不適及疼痛,并可出現惡心、嘔吐、氣喘,如果長期接觸低劑量的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月經紊亂,染色體異常及肝臟損害。
(2)2%戍二醛一般用于器械的消毒、滅菌,濺到皮膚上有強烈的刺激性,特別是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易引起胸悶、頭痛、皮膚過敏等癥狀。
(3)環(huán)氧乙烷本品因用于不耐高溫的醫(yī)療用品滅菌效果好而廣泛使用,但殘留在醫(yī)療物品上的環(huán)氧乙烷對人體有害。如不徹底排放,可以刺激眼和呼吸道,可致癌,引起流產;吸入過量的環(huán)氧乙烷氣體可引起嘔吐,意識障礙等急性中毒癥狀,皮膚若直接接觸其液體可致燒傷和凍傷。
(4)臭氧用于手術間空氣消毒,是眼和肺最危險的刺激之一。易引起頭暈、惡心等癥狀,長期接觸可致肺氣腫和肺組織纖維化。
(5)抗腫瘤藥隨著腫瘤外科的發(fā)展,越來越多抗癌藥用于手術中,往往在局部或全身用藥。苯類藥物在使用時可通過皮膚和呼吸道進入人體,損害人體正常白細胞,易出現白細胞下降、月經不正常、脫發(fā)等癥狀。還可通過胎盤運轉,孕期職業(yè)接觸抗癌藥可造成胚胎或胎兒宮內接觸,此外,對生殖功能亦有不良影響。
3.物理環(huán)境性危害
(1)由于新技術、新業(yè)務的開展,在手術室內使用電子儀器越來越多,有觸電、灼傷等危險因素的存在。骨科手術內固定器械的使用廣泛,為病人安全常在術中定位照片,手術室護士受到X線照射機會增多,長期接觸X線可致癌或胎兒畸形等放射性損害。
(2)麻醉機排出的廢氣,主要是安氟醚,異氟醚等的代謝產物。另外還有術中使用電刀、雙極電凝時產生的煙霧,腔鏡手術中二氧化碳泄漏,關節(jié)臵換術中骨水泥釋放的氣體等。長時間呼吸諸多有毒氣體,可引起人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應變能力差、心情煩躁等。
(3)噪聲污染手術室內噪音來自于使用各種監(jiān)護儀、麻醉機、電刀、電鋸、吸引器和器械車輪的摩擦發(fā)生的噪音。手術室平均噪音應是60~65分貝,但常達90分貝,是8h內允許的最高水平。噪音可引起機體的應激反應,包括心理反應和生理反應,二者同時發(fā)生,且互為因果。??蓪е路磻t鈍、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和焦慮、恐懼、憤怒或抑郁等情緒變化。
4.生理性危害
(1)因從事手術室護理工作,長期超時站立,可致下肢靜脈血流回流不暢,易生下肢淤血,甚至可造成下肢靜脈曲張。長期不規(guī)律就餐,易引起胃部病變。
(2)協助醫(yī)生給病人擺放和/或維護各種體位是手術室護士一項經常性體力勞動,加上長期奔走造成肌肉關節(jié)損傷;另外,搬動較重器械易引起肌肉拉傷和腰肌勞損。
(3)在整手術過程中,器械護士術中全神貫注于手術的配合,上身傾,頸部偏轉,相對固定在20°~80°,術野離器械護士越遠,頸部偏角越大,長時間的固定姿勢極易使肌肉、肌腱疲勞,受累的有斜方肌、頸類肌等,這些肌群長時間張弛失調造成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不良,形成組織水腫,滲出或增生,嚴重的可壓迫椎動脈和脊神經根導致頸椎病的發(fā)生。
5.心理社會性危害
(1)護理工作與法律的關系手術室護理工作中難免存在或潛在差錯或糾紛問題和隱患的襲擾。如:接錯病人,手術部位搞錯,器械或敷料遺留于病人體腔等。一旦發(fā)生醫(yī)療糾紛,不但影響正常的醫(yī)療秩序,而且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2)手術室護士每天所面臨的工作性質具有高危、高風險、高強度、無規(guī)律性,加之家庭對護理工作的不理解以及經濟、子女問題等,造成工作和生活不協調,長期處于此環(huán)境中易造成嚴重心理壓力。
二、自我防護對策
1.生物性危害的防護
術前認真查閱病人病歷,對有特異性感染者應作特別記錄。對于手術病人,術前做好乙肝三系檢查和HIV測定等相關檢查,查明為陽性患者應在手術通知單上注明,讓手術室工作人員能夠早知道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手術室護士應定期自我檢查,及時發(fā)現破損的皮膚及粘膜,及時處理,及時采取措施;使用帶有保護設計的針頭、套管針;做靜脈穿刺時或與患者的血液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時,工作人員應盡可能地戴手套操作,如果沒戴手套,在操作后要及時洗手,簡單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部90%以上的微生物,重要環(huán)節(jié)可用75%的酒精或0.5%的碘伏等消毒液浸泡。參加手術者一律戴手套最好戴雙層手套。研究表明:如果一個被血液污染的鋼針刺破一層乳膠手套或聚乙烯手套,醫(yī)務人員接觸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減少50%。根據國外報導,雙層手套穿孔率為4.7%,其中外層8.9%,內層<0.5%,而單層手套的穿孔率達11.5%-50.0%;洗手護士在安裝、準備手術刀片時,應使用工具,不要徒手安裝,防止誤傷自己;手術刀、穿刺針、縫針、刀片,注射針頭等銳利物品放在手術臺上的小碗里,不可隨意丟棄;手術中,縫針、手術刀、注射器針頭應放入彎盤內傳遞,防止誤傷他人和自己;不要重新給用過的注射器針頭戴保護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針頭、穿刺針、刀片、縫針等用后應放人銳器盒內,并加蓋回收,進行無害化處理。使用銳器盒后,針刺傷的發(fā)生率降低了50%;在尖銳物被丟棄前,應檢查銳器盒以確定未裝滿或針頭未突出,以防止運送時造成銳器傷等。
2. 化學性危害的防護
(1)用甲醛消毒、滅菌時熏箱門一定要關好,以防泄漏。取放物品時先看準放置位置再操作,動作迅速、準確。為減少開啟熏箱次,可由夜班護士根據當日上午手術次數集中開啟夾取,這樣做可以有效地來降低空氣中甲醛濃度。
(2)接觸2%戍二醛應戴口罩、手套,防止濺入眼內和腐蝕雙手及減少吸入。消毒滅菌時,容器要加蓋,盡量減少在空氣中暴露時間。合理使用化學消毒劑,縮小化學消毒劑的使用范圍。加強化學消毒劑的使用及儲藏的管理,以安全、有效為原則。
(3)環(huán)氧乙烷滅菌效果好,尤其還用于一次性用品滅菌,應設有專用的房間和排放有毒物質裝臵系統(tǒng),為了安全性,滅菌后須將物品按規(guī)定放臵一段時間再用。
(4)臭氧發(fā)生器換為定時自動開關的新一代空氣消毒機—三氧消毒殺菌機,可以彌補紫外線、化學藥物及熏蒸法的缺陷,特別是滅活速度快,消毒率高。開機過程中工作人員應避免進入被消毒區(qū)域,有條件的醫(yī)療機構可臵層流手術室。
(5) 配臵抗腫瘤藥,應戴好口罩、帽子、手套,開啟安瓿時應防止劃傷手;配制溶液時應防止藥物溢出。操作完畢后及時洗手,治療臺用濕布擦拭。
3.物理性危害的防護
(1) C型臂由專人操作,使用時注意距離防護和時間防護。無法回避的醫(yī)護人員應穿好鉛衣,其他人員盡量避開射線范圍,在病人病情許可情況下可暫避室外。參加人員進行登記,次數均攤,避免身體短期大劑量集中接受X線照射。
(2)重視麻醉廢氣的排放管理,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統(tǒng),使用密閉性良好的麻醉機減少泄漏。根據麻醉種類及手術的分類安排手術間。合理安排孕期護士工作。吸引管道應跟著電刀走,避免煙霧在局部過高。關節(jié)臵換手術更換為非骨水泥材料;腹腔鏡手術,嚴格檢查氣腹機與二氧化碳容器及銜接處,防止二氧化碳泄漏。
(3)為防止或減輕噪聲污染,盡量做到操作準確、輕柔。對于陳舊性、噪音大的儀器設備盡量淘汰,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儀器、新設備。定期檢查器械車,使用潤滑劑加強保養(yǎng)。吸引器應做到即用即開,各種監(jiān)護儀器音量大小適宜。保持室內安靜,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對話,做到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
4 生理性危害防護
(1)工作中應重視姿式自我調節(jié),盡量避免被動操作,可兩腿交替支撐身體,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適度放松減輕靜脈淤血。改善長期站立的姿態(tài),預防職業(yè)性下肢靜脈曲張:預防靜脈曲張尤為重要。預防的方法有:平時穿軟底鞋、站立時要經常改變站姿,雙腳交替承重,使另一側肢體得以緩解休息,改善血液循環(huán),防止靜脈曲張。在手術超過4小時后,可適當給洗手護士準備高度適宜的坐凳,緩解下肢靜脈瘀血,減輕靜脈曲張。
(2)傳遞器械用物時,頸部與身體同時轉動。平時加強腰背肌及頸部運動,預防頸椎病及腰背積累性損傷。合理、安排巡回手術和上臺次數;手術時間過長時,可由巡回護士與器械護士調換位置,以緩解疲勞與緊張心理,亦便于有規(guī)律進餐,但應做好臺上物品交班。在工作安排中,既要保證工作的連續(xù)性,又要注意緩解護士因工作姿勢帶來的身心疲勞,盡量減輕行為負荷,簡化人工運作的行程和程序,減少無效勞動,合理設計工作流程。
(3)熟悉手術類別及程序,充分準備用物,減少奔跑次數。協助病人擺放體位時應請醫(yī)生配合,減少體力消耗。
5 心理社會性危害的防護
(1)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嚴格執(zhí)行各項查對制度,嚴格執(zhí)行保護性醫(yī)療制度,保證搶救器械的完好率,這樣既保護病人的利益又保護自身的利益。
(2)加強心理訓練,完善工作制度,改善客觀工作環(huán)境及工作待遇,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正確對待工作壓力。同事間真情相處,緩解心理壓力。手術結束后,盡快地從緊張的工作環(huán)境中解脫出來,合理安排休息,娛樂身心,使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有張有弛。
6.其它防護措施
(1)制定職業(yè)暴露管理制度:根據職業(yè)防護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并完善職業(yè)暴露的處理流程以及應急預案,完善消毒隔離制度,制定防護流程,完善防護設施,建立醫(yī)護人員利器傷管理制度,處理及上報制度。
(2)加強醫(yī)護人員職業(yè)安全防護知識教育:把職業(yè)安全教育作為在職培訓的內容,醫(yī)院應定期組織醫(yī)護人員進行職業(yè)安全相關知識的培訓學習,并進行考核,以此加強醫(yī)護人員的職業(yè)安全知識。
手術室工作強度高、精神壓力大、工作環(huán)境密閉、人員飲食不規(guī)律等因素易導致護理人員身心健康受損。手術室各種儀器設備產生的噪聲、放射線危害、化學藥物的接觸、有害氣體的污染以及患者的血液、體液等都可導致護理人員處于危害之中,使護理人員成為職業(yè)損害的高危群體。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推動了護理事業(yè)的進步。在醫(yī)療工作中,護理事業(yè)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保障護理人員的職業(yè)安全是當今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于手術室這一特殊的工作環(huán)境,手術室護士由于各種職業(yè)因素及工作環(huán)境的原因,面臨許多的職業(yè)傷害的威脅。雖然許多醫(yī)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來降低傷害的發(fā)生,但作為在手術室工作的護士來說還是應該加強自身的防護意識,只有這樣才是降低傷害發(fā)生的最主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魏俊英.淺談手術室護士職業(yè)危害及防護措施[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15(32):4615-4616
[2]李美清,蔡秋玲,黃柳芳,鄧月梅.手術室護士的職業(yè)安全的危險因素的分析及防護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07(13):112-114
[3]李小莉.手術室護士職業(yè)危害及防護措施[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5)
[4]盧玉惺,劉敏.手術室護士職業(yè)危害及防護對策[J].四川醫(yī)學,2007,28(2):224-225
[5]王玲玲,郝彩琴,譚變霞.手術室護士的職業(yè)危害因素與防護措施[J].吉林醫(yī)學,2010,31(33):6120-6121
[6]文楚玲,鄭小金,莫美珍,黎小冰.手術室護士職業(yè)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護[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15(6):749-750
[7]沈霞.手術室護士對職業(yè)危害相關因素的調查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7,13(5)114-115
[8]楊亞紅.手術室護士的職業(yè)危害與防護策略[J].吉林醫(yī)學,2008,29(4):344-345
[9]鄭靈,丁兆紅.手術室護士職業(yè)危害與防護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4,10(7):485-487
[10]郭景芳.手術室護士的職業(yè)危害及防護措施[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3(10):308-309.
[11]李麗娥.手術室護士的職業(yè)危害及防護措施[J].海南醫(yī)學,2012,23(22):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