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與C反應蛋白和脂聯(lián)素的相關性。方法: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組142例,糖尿病無冠心病組130例,正常對照組135例,檢測其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及斑塊,測定其C反應蛋白(hCRP)和脂聯(lián)素水平,比較3組間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及斑塊發(fā)生率,分析其影響因素。結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組,糖尿病無冠心病組,正常對照組頸動脈內膜平均厚度分別為(1.09±0.23)mm、(0.87±0.16)mm、(0.66±0.14)mm,組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3組中斑塊的發(fā)生率分別為62.7%、30.1%、及0%,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頸動脈內膜中層厚與hCRP呈正相關(P<0.01),和脂連素呈負相關(P<0.05)。結論:血清hCRP和脂聯(lián)素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頸動脈內膜平均厚度顯著相關。
【關鍵詞】 糖尿病 冠心病 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 C反應蛋白和脂聯(lián)素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020-01
隨著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1],而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合并有冠心病,其發(fā)生在胰島素抵抗的早期或糖尿病診斷前的糖調節(jié)受損期[2]。超聲測量檢測頸總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增厚是早期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的無創(chuàng)性指標。本研究通過272例糖尿病患者及135例正常對照組做頸動脈B超檢查IMT,旨在分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IMT與 C反應蛋白和脂聯(lián)素的相關性。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及分組: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作出診斷,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排除①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糖尿病急癥;②出現(xiàn)視網(wǎng)膜病變和Ⅱ期以上糖尿病腎??;③伴發(fā)熱性疾病、炎癥狀態(tài)和創(chuàng)傷性出血;④肝腎功能異常。行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為冠心?。ü跔顒用}造影結果顯示至少1支主要血管狹窄》50﹪)。根據(jù)有無冠心病分為A、B兩組。A組為糖尿病無冠心病患者130例。B組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42例。正常對照組135例。
1.2 統(tǒng)計學分析 : 所有數(shù)據(jù)均用SPSS/PC11.5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第一作者 郭永輝 (唐山市人民醫(yī)院 心內科 電話 18931506823 郵編063000)
兩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和協(xié)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與IMT相關分析采用直線相關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以P<0.05為統(tǒng)計學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1各組間臨床資料與實驗室指標間的比較見表1.
表1三組臨床特征均值比較( X±s)
臨床特征正常對照組 A組 B組例數(shù) 135130 142高敏C反應蛋白(mg/L) 1.14±0.45 4.21±2.28﹡﹡ 5.55±3.15﹡﹡△脂聯(lián)素(㎎/L) 7.75±3.21 6.65±3.23 ﹡ 5.46±2.51﹡△注:與正常對照組比 p<0.05 ﹡﹡p<0.01 ;與A組比△P<0.05。A組:無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 B組: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
由表1可見A、B組hCRP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而且B組也明顯高于A組(P<0.05)。而脂聯(lián)素則與其呈負相關(P<0.05)。
3 討論
臨床研究已證實,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冠心病患病率明顯增高。胰島素抵抗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極為密切,存在著一個全身性炎癥反應[4]。近年有關研究已揭示CRP是引起動脈炎癥、造成血栓、斑塊、引起心梗與卒中的肇事物質[5]。脂聯(lián)素是近年新發(fā)現(xiàn)的一種主要由脂肪組織分泌的脂肪因子[6],在糖、脂代謝中起著負性調節(jié)作用,具有抗炎、抗動脈硬化的功能,與動脈硬化基礎的冠心病的發(fā)病危險密切相關。頸部血管超聲能顯示頸動脈血管壁,目前作為檢測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無創(chuàng)方法。本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頸動脈IMT值顯著高于正常組,伴發(fā)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頸動脈IMT值更大,IMT與CRP水平及脂聯(lián)素水平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1]Ross R.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 perspective for the 1990s.Nature,1993;362:801-809.
[2]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血脂異常防治對策專題組.血脂防治建議.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3):169-175.
[3]Scherer PE ,Williams S ,F(xiàn)ogliano M,et al.A novel serum protein similar to Clq,produced exclusively .J Biol Chen,1995,270:26746-2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