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7月22日,由上海報業(yè)集團打造的“澎湃新聞”客戶端正式上線,這個以“新聞與思想的最大平臺”為標識的新媒體,被業(yè)界看成是報紙與新媒體融合的重大嘗試,因此倍受關注?!芭炫取钡睦砟钍橇⒆阌诖蛟熘袊谝粫r政品牌,無論從前期的客戶端版塊設計,還是其在具體運作時的創(chuàng)新之舉,都受到了廣大用戶的好評。本文以“澎湃新聞客戶端”的新聞報道為案例,分析其策劃的主要優(yōu)勢與創(chuàng)新之處。
關鍵詞:澎湃新聞客戶端;時政新聞;版塊設置;專題策劃
2014年7月22,“澎湃新聞客戶端”正式上線,僅一天時間,“澎湃新聞”蘋果手機客戶端的下載量已經位居同類第二位,僅次于騰訊新聞客戶端。作為一個專注時政與思想的媒體開放平臺,其官微稱要“立志成為中國第一時政品牌”。
一、明確自身優(yōu)勢,獲取原創(chuàng)時政新聞報道的“入場券”
就一則新聞的報道策劃來說,首先要判斷這則新聞報道前期的投入與報道后的影響力是否協(xié)調,否則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策劃一系列的報道卻不能收獲相應的社會影響,這對媒體的長期發(fā)展有著不利影響。一則新聞的策劃尚且如此,作為一個綜合類型的新聞客戶端的前期策劃更是需要周密的策劃與統(tǒng)籌安排?!芭炫刃侣劇笨蛻舳顺闪⒅醣銓ζ鋵硪d的新聞策劃出基本的路徑——高質,原創(chuàng)。
“澎湃”作為上海報業(yè)集團這一國家新聞機構推出的網媒,具有信息資源的
優(yōu)先權和壟斷權。特別是在擁有新聞出版總署的牌照許可這一特權的前提之下,“澎湃”打造時政新聞品牌具有其他網絡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依賴于傳統(tǒng)報業(yè)集團,“澎湃”擁有對時政新聞的采編權和對政府央企等的采訪資源,并且掌握全部的時政類、重大突發(fā)事件、調查監(jiān)督等新聞采訪權,所以面對突發(fā)和時政類的消息,“澎湃”借助于自身優(yōu)勢而搶先發(fā)聲,自然為其成為“中國第一時政平臺”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創(chuàng)新報道模式,“提問”、“跟蹤”版塊實現全新閱讀體驗
不同的媒介在報道前期都有不同的策劃重點,作為最新推出的一個有著傳統(tǒng)紙媒優(yōu)勢的新聞客戶端,“澎湃新聞”兼顧了傳統(tǒng)媒體的深度原創(chuàng)和新媒體的強時效性,因而在其報道方式上需要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將其優(yōu)勢進行整合,這一點已經超越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新聞策劃本身,而是從報道模式上重新對其所要報道的新聞進行統(tǒng)一的安排協(xié)調,其具體表現正是它首創(chuàng)的“提問”與“追蹤”功能。
問答式新聞采取對話的形式,針對一個問題可以呈現全面、多樣的觀點。這類問答往往是根據某一條熱點新聞展開,由用戶自由提問,但問題大多與新聞中所涉及的背景信息相關。例如在巴黎恐怖襲擊案中,有用戶提問“能否介紹一下法規(guī)有那幾只武裝力量?何為法國國家憲兵?”這類問答時??梢宰鳛檐浶侣剚硌a充受眾知識,同時也解答了提問用戶想知道的具體問題。
“追蹤”功能則是幫助用戶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跟蹤,盡管在當今社會并不缺乏信息資訊,但是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向用戶推送其感興趣的信息仍然意義重大?!芭炫刃侣劇钡男侣劯欕m然也會有對其他媒體最新報道的轉載,但主干仍是建立在依靠自己團隊采集新聞的基礎之上,因而,在它界面下關注某一新聞最新動態(tài)的用戶伴隨著長期的閱讀,自然會形成一種對“澎湃新聞”特有的感情,了解這個媒體潛移默化所形成的態(tài)度,而非只是從最基本認知層面掌握一則新聞的來龍去脈。
三、優(yōu)化版塊設置,不同版塊滿足多種需求
“澎湃新聞”在策劃成立之初就定位為嚴肅有思想的新聞客戶端,其版面劃
分圍繞“時政”和“思想”分成“時事”、“經濟”、“思想”、“生活”四個版塊。
這些板塊的背后都有著海量的原創(chuàng)內容,根據時政和思想兩大板塊的分類,47個小欄目可謂琳瑯滿目,“及時、獨家、有深度”體現了傳統(tǒng)報媒在內容上的核心競爭力。澎湃新聞的競爭策略之一就是策劃出多種不同主題的小型版塊,在最大程度上把內容細化分類,從而獲得更多受眾的堅定支持。
伴隨著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斷加大,澎湃新聞客戶端所推出的“打虎記”這一欄目吸引了眾多關注。這一欄目的策劃與創(chuàng)建,不僅與當今反腐時局緊密相關,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最新的反腐案件,展現了中央肅清黨內蛀蟲的決心,更能及時向社會傳遞正確價值觀,從宏觀角度出發(fā),發(fā)表相關評論文章,對當前的反腐工作進展進行梳理總結,對存在的不正確思想給予糾正。
另外,筆者最喜歡的一個欄目則是“思想”版塊中的“私家歷史”,這一欄目中的內容可以算是軟新聞中的代表,這類軟新聞有著固定的主題,或歷史,或藝術,或文化,各有側重但都會與當前的重要事件巧妙相關。例如歷史版塊中會根據不同的節(jié)日介紹其歷史相關的事件,藝術版塊會根據當前熱映電影談談其背后的歷史淵源。這類軟新聞的策劃其實并不難做,在當今海量的互聯網資源中,很多資料可以經過有效的編輯整理后變身為一篇“應景”的特色稿件,而“澎湃新聞”的軟新聞卻也幾乎都是原創(chuàng),從記者親自撰寫到特約專家寫稿,每篇文章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和統(tǒng)一的“澎湃”烙印。
無論是硬新聞的策劃,還是軟新聞的策劃,根據用戶的的不同喜好劃分為具體的版塊,并在每一個小欄目上做到勤勤懇懇,精益求精,這使得“澎湃”的欄目細分真正有了吸引用戶持續(xù)關注的能力。
“澎湃新聞”客戶端作為一個整體,創(chuàng)建之初就進行了細致長遠的策劃,它所進行的新聞報道都在統(tǒng)一的指導思想和傳播模式之下進行,無論是結合自身優(yōu)勢,獲取新媒體客戶端的采訪資質,還是細化版塊分類,抓住有效用戶的長期關注,所有的新聞內容都在統(tǒng)一的框架內有條不紊地認真進行。
【參考文獻】
[1]姜媛.《澎湃》來襲 變身熱點———關于澎湃新聞的幾點思考[J].《青年作家》.2014年第8期
[2]郭全中.澎湃的現實與未來.[J].《傳媒評論》2014年第8期
[3]唐緒軍,吳信訓,黃定新,劉瑞生.《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2014年)》[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4]百度百科.澎湃新聞[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4116444.Htm.
作者簡介:吳洋(1991—),男,新疆石河子人,西北政法大學2013級法制新聞與傳媒法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