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燕
摘要:目的:調查分析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藥理及其應用。方法:采用回顧性方法分析,選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5年5月間的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處方共12542例,分析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藥理及應用情況。結果:第二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用藥率41.81%(5244/12542)均高于第一代27.37%(3433/12542)、第三代20.56%(2579/12542)、三代復方制劑8.06%(1011/12542)、第四代2.11%(265/12542)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P<0.05)。結論: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使用基本合理,臨床應用中藥師應注意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使用方法及范圍,從而最大限度降低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醫(yī)學水平的日益進步,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產品日益增多,且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越來越顯著,并受到了臨床醫(yī)學者的重視。尤其是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憑借著不良反應少,患者耐受性大的優(yōu)點,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受到醫(yī)患人員的青睞。為了進一步探討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種類、藥理作用及其應用情況,本文特選取我院半年內所使用的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處方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所選12542例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處方均選于我院自2015年1月-2015年5月的處方,包括藥品名稱、用藥數量、使用規(guī)格、價格及其金額等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2研究方法 根據《新編藥物學》、《藥理學》等著作,分析常用的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即頭孢曲松鈉、頭孢哌酮、頭孢克肟等。計算及統(tǒng)計分析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用藥頻度(DDDs)、日用藥金額(DDDc)、限定日劑量(DDD)。其中DDDs=某藥品年消耗總劑量(g)/限定日劑量(DDD);DDDc=某藥品用藥金額/用藥頻度(DDDs)。當DDDs數值越大時,表明該藥物的用藥頻率也就越大。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PEMS3.1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DDDs、DDDc均以%表示,以X2檢驗,若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第二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有5244例,占41.81%;均高于第一代27.37%(3433/12542)、第三代20.56%(2579/12542)、三代復方制劑8.06%(1011/12542)、第四代2.11%(265/12542)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P<0.05),詳見下表1所示:
3 討論
近幾年來,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在臨床中的品種越來越多,且在臨床應用中得到廣泛應用。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與第一代、第二代相比,有著更強的抗菌性,更廣的抗菌譜。然而,由于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價格在市場中相對其他兩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較貴,制約了其應用,使得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在醫(yī)院中并未成為首選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尤其在基層醫(yī)院中。在本次調查研究中,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用藥頻率約占20.56%,而第一代約占41.81%,第二代占27.37%,均低于前兩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較為常用的主要有頭孢曲松鈉、拉氧頭孢、頭孢克肟、頭孢他啶、頭孢哌酮、頭孢匹胺鈉等。其藥理作用如下:
頭孢曲松鈉有著廣泛的抗菌譜,且對于多種β-內酞胺酶有著降解作用。對于G-菌與 G+菌作用有著顯著效果,但對于銅綠假單胞菌、陰溝腸桿菌及其不動桿菌的敏感性較差,對于多數擬桿菌的作用效果并不明顯。拉氧頭孢屬于氧頭孢類抗生素,對革蘭陰性菌、厭氧菌均有著較好的抗菌效果,對于β-內酰胺酶的效果也較大。當前臨床大多學者表明:拉氧頭孢的抗菌效果較顯著,并得到臨床醫(yī)學者的青睞。此外,拉氧頭孢與其他的抗菌藥物有所不同,與其他的抗菌藥物作用強15倍左右,尤其對于綠膿桿菌有著較強的抗菌效果。可控制控制呼吸道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特別是耐藥陰性桿菌及其厭氧菌感染上有著較大作用,這是第一代、第二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所沒有的作用。但在使用拉氧頭孢抗菌藥物時,應注意:不適宜與抗凝血藥物聯合使用;對于出血患者慎用;為了能夠有效防止出血,必須使用拉氧頭孢時,不僅應加用維生素K外,還應給予輸血小板濃縮治療。頭孢克肟有著較強的滅菌效果,常抵抗的菌類主要有淋球菌、肺炎球菌及其流感桿菌等,與蛋白3、1a與1b有著較強的親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細菌的細胞壁合成,使得細菌快速滅亡。頭孢他定屬于近幾年來的一種新型抗菌藥物,在臨床應用中,會產生較高的血藥濃度,當藥物進入到體內后,往往不會與血漿蛋白物質產生強烈的結合作用,往往其不良反應也較小。頭孢哌酮能夠有效解決細菌所產的β-內酰胺酶所引起的耐藥問題。也有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若長期使用頭孢哌酮,可對Ampc酶致病菌耐藥,進而導致持續(xù)高產的Ampc酶發(fā)生率日益增加。為此,在臨床應用中應準確抱我用藥指證,控制藥量,進而延緩細菌的耐藥性。在本次研究中,用藥金額、DDDc及DDDs排名第一的則為頭孢哌酮。臨床中所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大多是由于醫(yī)生憑借著經驗用藥、不夠詳細了解藥動力學。頭孢匹胺鈉的臨床療效較穩(wěn)定,可用于產酶菌、耐藥菌感染等。通過本次研究可得到:頭孢匹胺鈉對β-內酰胺酶的的效果較穩(wěn)定。但應注意該用藥往往可增加細菌耐藥性,從而增加不良反應。因此,臨床醫(yī)師應掌握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適用范圍及用量,最大限度降低其不良反應。
從本次研究來看,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使用反應了本院抗菌藥物基本合理,并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發(fā)生事件。在今后的臨床用藥中,應加強頭孢類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宣傳及其監(jiān)管,最大限度防止二重感染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王建英,葉延程,王金鳳等.醫(yī)院感染患者抗菌藥物的應用調查[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0):2417-2418.
[2]冷利華.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藥理和合理應用探析[J].醫(yī)藥前沿,2014,36(11):207-207.
[3]鄭繼海,王金彩.我院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使用與細菌耐藥情況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9,12(5):359-360.
[4]馬明蘭,馬建偉.頭孢類抗生素不良反應及相關性的臨床觀察與對策[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21(01):40-42.
[5]鐘松陽,劉偉.95例I類手術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8):3926-3928.
[6]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44.
[7]李娟,鄢浩.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機制及風險規(guī)避的探討[J]中國新藥雜志,2010,19(21):1932-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