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龍
[摘 要]公共危機會給人們在物質和精神上都造成多方面影響,在公共危機事件的善后管理中,我們不僅要關注物質方面的損害,更應重視對相關人員心理方面的關愛和疏導。文章對公共危機善后管理中心理危機干預的相關理論及心理危機干預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指出心理危機干預存在的問題,并就完善我國心理危機干預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公共危機;公共危機善后管理;心理危機干預
公共危機具有突發(fā)性、不確定性、緊迫性和危害性,一旦發(fā)生,極易導致人們陷入恐懼、痛苦、驚慌、無助的狀態(tài),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而公共危機善后管理包括物質重建、社會重建和心理恢復幾個方面的內容,在此階段進行心理危機干預,有利于受影響人員的穩(wěn)定情緒,防止不良影響的擴大化,使公共危機的處理工作順利進行。因此,在公共危機的善后管理中,及時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是有必要的。
一、公共危機善后管理中心理危機干預的內涵和意義
(一)公共危機善后管理與心理危機干預的內涵
公共危機是指危及社會公眾的公共安全和生活秩序的突發(fā)性、災難性事件。突發(fā)性、緊急性、破壞性、影響社會性和擴散性是公共危機最鮮明的特征。公共危機的善后管理,是指公共危機的緊急情況被控制后,對被害人物質救濟重建、心理安撫恢復的過程。公共危機善后管理即是危機修復與重建的過程,主要包括物質重建、社會重建和心理恢復三個方面。心理危機干預又稱心理干預或危機干預,主要是指政府及非政府組織通過采取一定切實可行的措施,緩解乃至消除相關群眾的緊張、恐懼等心理失衡狀態(tài),對危機進行正常的認知和應對,使其心理功能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的過程。
(二)公共危機善后管理中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意義
由于公共危機的突發(fā)性和破壞性,很容易造成受災人員身心巨大的創(chuàng)傷。對于這些人員進行心理干預和心理救助是災后重建的重要內容。首先,消除心理恐慌是維護群眾心理健康的必然要求。人們在經歷突如其來的危機,如人為的暴恐活動或非人為的自然災害等之后,心理都會陷入極度的恐慌和不安,個別涉事者會出現精神分裂、人格障礙等嚴重心理問題,對公眾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形成沖擊,危機后的心理干預是恢復人員心理健康水平,消除危機產生的心理損傷最切實可行的措施。其次,心理干預是消除公共危機彌散性影響的重要舉措。公共危機發(fā)生后,人們會對危機的發(fā)生原因、嚴重性等進行不切實際的猜測,一旦處理不當,極易形成傳導性的過激反應,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有利于穩(wěn)定公眾情緒,使其正確認知公共危害,避免不必要的社會恐慌,從而有效消除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
二、公共危機善后管理中心理危機干預存在的問題
汶川地震后,我國的公共危機善后管理心理干預問題開始受到高度關注,也大規(guī)模的開展起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寶貴的經驗。但是,在公共危機的善后處理過程中,我國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相對薄弱一些,面臨著許多的問題。
(一)心理危機干預機制不健全
我國對心理衛(wèi)生的關注起步較晚,在公共危機處理中,人們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受災面積、傷亡人數等可見傷害,而忽視心理救援的重要性。目前,我國心理危機干預中,參與應急處置的隊伍來自不同的組織,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協(xié)調,尚未形成統(tǒng)一有效的工作機制,工作合力難以發(fā)揮。同時,心理干預納入公共危機應急預案不足,心理干預和公共危機處理未能同步進行,被動式參與到恢復與重建的工作之中。
(二)心理危機干預缺乏專業(yè)人員
一般來說,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隊伍人員包括這樣兩類人員:一類是由心理專家組成的專業(yè)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另一類是針對具體危機發(fā)生后經篩選和培訓的長期性工作隊。我國精神衛(wèi)生方面的專職人力資源非常短缺,據統(tǒng)計,我國每10萬人口只有1.27名精神科醫(yī)生,是全球平均水平的l/3。在專職隊伍中,接受過危機干預相關培訓,能從事公共危機后心理衛(wèi)生服務工作的人員也為數不多。另外,從事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人員專業(yè)素質也參差不齊,盲目的干預、盲目的熱情,可能會適得其反。
(三)心理危機干預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心理危機干預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法律、制度的保障和規(guī)范。我國心理危機干預的法律建設相對滯后,影響了心理干預的實施效果。目前,我國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法律法規(guī),對干預主體、干預客體、干預手段等缺乏必要的法律規(guī)范性指導,參與心理救濟的主體范圍、遵循規(guī)則、權利底線,被救濟者的心理承受、損害賠償等均無據可依,遵循“法無禁止即可為”原則,極易造成心理救濟混亂和參與者權益受損現象。
三、完善公共危機善后管理中心理危機干預的對策措施
心理危機干預是公共危機善后管理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做得好,將推進整個恢復與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應加強對心理危機干預的各項完善工作。
(一)加強政府的重視,強化政府在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主導作用
政府要加強公共危機管理制度建設,把心理危機干預納入公共危機管理體系之中,在心理危機干預中發(fā)揮主導作用。要構建立體化的心理干預社會支持系統(tǒng),在橫向上,要形成以精神衛(wèi)生專業(yè)人員為主體,公安、司法、教育、城管等諸多相關部門配合的動態(tài)工作系統(tǒng);在縱向上,要形成市縣鄉(xiāng)村四級心理救助支持網絡,確保危機干預橫到邊縱到底,使心理干預成為危機善后管理的中堅力量。
(二)組建心理危機干預團隊,加強專業(yè)知識隊伍建設
要組建心理危機干預團隊,加強專業(yè)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加強對心理醫(yī)生、心理學專家、精神衛(wèi)生控制人員等心理危機干預應急專家的儲備庫建設,使其成為危機狀態(tài)下的第一救援隊。加強對救援工作者和專業(yè)救援團隊的專業(yè)知識培訓,使其成為提供物質幫助和精神食糧的輸送帶,將關愛第一時間傳遞給受害人。精心挑選心理素質優(yōu)秀、溝通能力強、能靈活應對問題的優(yōu)秀志愿者加入精神撫慰與心理救援志愿者團隊。
(三)構建多種心理危機干預運行機制,協(xié)調組織之間的工作
要著力完善信息溝通發(fā)布機制,通過媒體及時公布信息,正確引導公眾情緒,促進公共危機的解決和心理危機干預的進行。建立部門協(xié)同合作機制,參與救援的機構和組織之間應加強協(xié)調,形成統(tǒng)一的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確保分工明確、落實有力。非政府和非營利組織中,存在著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應成為政府主導下的危機救援參與力量。同時,積極開展與國家、地區(qū)和國際組織間的合作,開展經驗交流,提高心理危機干預水平。
(四)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
任何措施的實施都離不開法律制度的保障和規(guī)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亦是如此。要全面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戰(zhàn)略決策,將心理干預提高到法律的層面,設立專門條例將公共危機中心理危機干預作為重要的內容來規(guī)定,明確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性和法律地位等,使心理危機干預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法制化,確保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在法治保障下進行。
(五)教育宣傳,充分發(fā)揮大眾媒體積極的心理引導作用
公眾的力量是強大的,在公共危機發(fā)生時,公眾力量的有效參與,可以緩解公共危機的負面影響,使危機變轉機,降低政府救濟的成本,提高社會的整合能力。一是要引導公眾學習危機防災等知識,增強公共危機意識,在危機發(fā)生時,可以有效應對。二是通過心理教育和危機教育,提高全民抵抗心理危機的免疫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合理可行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危機意識,調動社會公眾參與心理危機干預的積極性,提高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