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尚軍
李苦禪,原名英,號勵公。山東高唐縣人?,F(xiàn)代畫壇大寫意巨匠。出身貧寒,曾拉過人力車,借住廟宇過活。1920年拜齊白石為師,不久,齊白石看出22歲的他才華橫溢,乃天縱英才,視他為知己,贊賞他道:“英也奇吾心,苦也過吾,英也無敵,將來英若不享大名,世間是無鬼神也!”足見李苦禪在其恩師心目中的地位以及書畫上的造詣。他的藝術成就也成為了齊氏門派中不可逾越的藝術高峰。
中國大寫意花鳥畫古已有之,但直到李苦禪先生這里才得到顯著突破,面目因之而煥然一新。對于中國書畫藝術,苦禪先生有句名言:“人,必先有人格,然后才有畫格;人無品格,下筆無方?!边@與他一生飽歷風霜卻氣節(jié)不改的坦蕩情懷是分不開的,也因此形成了他特立獨行的藝術品格??聪壬漠嬜?,不管是什么題材,總是筆簡意繁,酣暢淋漓,古樸憨拙,氣勢雄厚,彌漫著陽剛之氣又蘊含著平淡天真。在用墨上,苦禪先生喜用重墨,善用焦墨,多用潑墨,巧用淡墨,而且色當墨用,厚重而簡遠;在構圖上,他又把中國山水畫的平遠法、高遠法移植于花鳥畫中,并以冷暖互見、黑白相間的方式逐層推進畫面層次,構造出凝重而深遠的繪畫意境。雄鷹是苦禪先生常畫常新的題材,也是他創(chuàng)造性極為鮮明的題材,可以說當代中國畫鷹者幾乎還是在他所創(chuàng)造的“圈圈”里打轉,他的雄鷹,方形巨眼,斧形利嘴,斜三角造型,蓄勢待發(fā)、雖靜欲飛的動勢,乍看仿佛相同,細看幅幅有變化,這就是“苦禪鷹”的藝術特點,影響彌深。
李苦禪先生經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花、八哥、鸕鶿以及雄鷹等等作為題材作畫。他用自己獨到的審美觀點與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造出許多形神兼?zhèn)洹⑶ё税賾B(tài)的藝術形象。他筆下的花鳥,既有一定寫實的成分,但又不是對自然物象純客觀的描摹,而是高度凝練之后的再創(chuàng)造。在看似隨意中蘊含著樸拙之氣,在自然含蓄中蘊含著陽剛之氣,他的運筆線條如行云流水,蒼勁樸拙,筆法凝練簡約,卻意趣盎然。筆墨縱逸豪放、雄健磅礴。他駕馭筆墨的能力,駕馭寫意技巧的能力是驚人的。對于他來說,畫幅越大就越能自由揮灑。他的作品尤其到了晚年,愈加返樸歸真,雄健蒼勁,筆墨揮灑中已經達到了“筆簡意繁”的藝術境界。
苦禪先生在談到構圖時曾說:“寫意構圖,最重要的是要造成畫面矛盾,而后再統(tǒng)一它。若只知按萬物的原始結構去構圖,都是一順地從下而上地畫,就無矛盾,無力,就溫。何為矛盾?就是在畫面的各部分要有對立方向或成角方向?!茉斐闪?,方談得上構圖的氣勢。大寫意最忌四平八穩(wěn),有時大膽造矛盾—差一點兒就畫壞了,但還沒壞---化險為夷,才是最有魅力的構圖?!?/p>
概言之,筆墨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它必須依附于物象的結構來顯現(xiàn)其五彩的墨相??喽U先生具備西畫的功底,造型結構應該是相當準確的,其點、線、面的運用都依據(jù)物象的結構來進行。
李苦禪的藝術生涯里,以畢生的精力塑造了他自己心目中的“雄鷹”的形象。早年李苦禪畫鷹,十分寫實,毫無夸張之處。隨著閱歷的增長與藝術見解的不斷提高,李苦禪畫鷹開始仔細觀察了鷹的同類隼、雕、鷲等等,在腦子里逐漸把它們的形象綜合了起來,經過不斷改變,它不再是客觀世界原始的真實了,李苦禪畫鷹而是藝術的真實了。他說:“鷹棲息在山崖,伴云高飛,它那赫赫逼人的氣勢,穿云破霧,勇猛搏擊的雄姿,給人博大豪放、奮發(fā)向上的感覺。通過長期的觀察與體驗,心中自有雄鷹千萬,我才能憑借自己的感受,畫出我理想中的雄鷹,作畫并不是摹仿自然,它是在真實的基礎上,重新再創(chuàng)造?!?/p>
在用筆上,他融進了“古拙的金石風格”,他把鷹的嘴、眼與爪都描繪成方形,突出了鷹的兇猛與雄偉,給人以無比鋒利的一種藝術張力。李苦禪畫鷹,實際上是他內心的寫照,以鷹來展現(xiàn)了他的堅毅剛強的性格,以鷹來表達自己對繪畫藝術的執(zhí)著的追求,以鷹來塑造民族的博大豪邁、雄偉堅定的精神風貌。
苦禪大師的書法同樣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他推崇“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李苦禪認為,中國寫意畫是寫出來的,西洋畫是畫出來的,如果不懂書法就不懂大寫意和寫意美學。在這方面,中國比西方高出一籌。這表現(xiàn)在“融結果美”與“手段美”于一體,“融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于一體的變革。而書法與繪畫相結合恰是這一變革的契機與關鍵。李苦禪說:“不懂書法藝術,不練書法,就不懂大寫意和寫意美學”。因而李苦禪在中國書法藝術之“畫家字”方面獨樹一幟。李苦禪在數(shù)十年覓碑訪帖之中自成樸雅、渾厚、風神、婉轉的行草藝術,達到了書法與繪畫的高度統(tǒng)一。
李苦禪大師又是一位抗日英雄??箲?zhàn)時期,他掩護身份、獲取有利情報,是在黃浩建議下,轉而從事地下工作。他所居住的柳樹井2號小院,也成為秘密交通點,很多奔赴根據(jù)地的學生、革命者在這里藏身、中轉。淪陷八年,盡管北平城遍布耀眼的刺刀和太陽旗,但抗日的暗流一直在悄然涌動。正因為有著眾多李苦禪這樣愛國人士的堅決抗爭,日本侵略者將北平作為軍事進攻堡壘、以華制華據(jù)點的妄想最終化為了泡影。
李苦禪大師在我們心里,始終是一本厚厚的藝術書卷,有著難以超越的藝術高度和永恒的藝術魅力值得我們永遠敬仰和研究。
1899年,1月11日(農歷戊戌年十一月三十日),誕生于山東省高唐縣李奇莊的一個貧苦農家,取名英杰,字超三。
1916年,入山東聊城省立二中,從國畫家孫占群習畫,首先學畫荷花
1922年,考入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西畫系,靠夜間拉人力車維持生計
1923年秋,拜齊白石為師。
1924年,成立“九友畫會”。
1925年,畢業(yè)于國立藝專。應聘為北京師范學校與保定第二師范學校的美術教師。
1930年春,應林風眠之聘,赴杭州藝專任國畫教授。
1931年,在杭州國立藝專任教。
1932年,在杭州國立藝專任教(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
1933年,在杭州國立藝專任教。
1934年,作中國畫《墨雞》和《魚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