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芬
摘要:目的:分析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實施認知心理治療的遠期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間診治的80例康復期精神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的干預方式將其分為認知心理治療組(40例)與普通知識宣教組(40例),普通知識宣教組患者僅進行一般的精神衛(wèi)生知識宣教,認知心理治療組患者則在普通知識宣教組的基礎上加強認知心理治療,觀察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的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社會功能缺陷評分以及復發(fā)率和再次住院率、再就業(yè)率情況。結果:認知心理治療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的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社會功能缺陷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普通知識宣教組(P<0.05),復發(fā)率和再次住院率明顯低于普通知識宣教組(P<0.05),再就業(yè)率情況明顯高于普通知識宣教組(P<0.05)。結論: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實施認知心理治療具有良好的遠期效果,能有效促進患者的癥狀改善,降低復發(fā)率和再次住院率,提高患者的再就業(yè)率。
關鍵詞:康復期精神??;認知心理治療;遠期效果
臨床表明,精神病患者康復期實施有效的認知心理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社會適應性。本文旨在分析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實施認知心理治療的遠期效果,特收集我院的80例康復期精神病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的80例康復期精神病患者,本組患者均經ICD-10診斷標準[1]和CCMD-3診斷標準[2]確診,急性期治療后PANSS減分率超過百分之五十或總分低于百分之六十、BPRS減分超過百分之五十,本組患者均無軀體嚴重疾病,在接受本次治療過程中有一名以上的監(jiān)護人員實施監(jiān)護,本次研究均獲得患者和監(jiān)護人的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jù)患者的干預方式將其分為認知心理治療組(40例)與普通知識宣教組(40例),認知心理治療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18歲-42歲,平均年齡(28.65±10.14)歲,其中有10例為情感障礙,30例精神分裂癥;普通知識宣教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17歲-43歲,平均年齡(29.13±10.22)歲,其中有11例為情感障礙,29例精神分裂癥。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普通知識宣教組患者僅進行一般的精神衛(wèi)生知識宣教,認知心理治療組患者則在普通知識宣教組的基礎上加強認知心理治療,具體措施為:首先是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的精神衛(wèi)生知識宣教,為其講解病情發(fā)生發(fā)展、治療方法、認知心理治療的重要性等知識,并根據(jù)實際情況,調動患者家屬聯(lián)合醫(yī)院資源為患者建立家庭社會支持系統(tǒng),使患者能夠得到更多來自家庭、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恢復環(huán)境;同時為患者進行各種生存技能訓練,包括日常生活、學習、工作、溝通等;在開展認知心理治療過程中應循序漸進,比如治療初期主要了解患者的困惑、不良情緒等,并告知患者以上問題是由于錯誤認知、信念導致,然后要使患者充分認知到對自己不良情緒和行為等結果患者本身是有責任的,再次是幫助患者糾正或放棄不合理信念,最后是通過學習建立正確的觀念以及接受理性的生活哲理,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掌握治療技巧,積極通過引導、鼓勵等方式得到患者依從性。
1.3效果判定標準
對患者實施為期兩年的隨訪,觀察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的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社會功能缺陷評分以及復發(fā)率和再次住院率、再就業(yè)率情況[3]。其中,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主要采用陰性和陽性癥狀量表(PANSS) [4]進行,社會功能缺陷評分主要采用社會功能缺陷篩查量表(SDSS) [5]進行。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檢驗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使用(x±s)表示本實驗的計量資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認知心理治療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的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社會功能缺陷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普通知識宣教組(P<0.05) ,見表1,復發(fā)率和再次住院率明顯低于普通知識宣教組(P<0.05),再就業(yè)率情況明顯高于普通知識宣教組(P<0.05),見表2。
3 討論
早上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外著名醫(yī)學研究者Gallhofer提出,精神病患者除了有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同時還存在認知功能缺陷。與此同時,另一位知名學者Harvey PD也提出,精神病患者的認知功能缺陷是一個獨立的癥狀群,而單純的應用抗精神病藥物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的陰性、陽性癥狀,但并不能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的變化,這就導致了很多精神病患者在治療后,陰性癥狀、陽性癥狀得到治愈,而因為存在認知問題導致無法適應社會,不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容易導致病情復發(fā)。隨著醫(yī)學研究的深入,臨床表明,在患者恢復期給予有效的認知心理治療能有效糾正患者的不良認知和信念,并通過技能訓練等方式逐步恢復患者的生活、工作、學習、正常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從而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降低復發(fā)率。劉玉玲[6]等通過對144例康復期精神病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試驗結果顯示,在其中的72例加強認知心理治療的患者組其整體認知能力、智商水平均顯著高于另外72例未加強認知心理護理的患者組,并得出結論,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實施認知心理治療具有良好的遠期效果。本文主要對我院的80例康復期精神病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認知心理治療組患者在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社會功能缺陷評分、復發(fā)率和再次住院率、再就業(yè)率方面均顯著優(yōu)于普通知識宣教組(P<0.05),表明了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實施認知心理治療具有良好的遠期效果,能有效促進患者的癥狀改善,降低復發(fā)率和再次住院率,提高患者的再就業(yè)率。
參考文獻:
[1]沈峰,楊彥春,鄧紅等.小組認知行為治療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療效的影響[J].華西醫(yī)學,2007,22(2):236-237.
[2]周培麗.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認知心理治療及護理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12):7461-7462.
[3]敖淑紅.康復期精神病患者認知心理治療的護理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8):4528-4528.
[4]蔡圣立.康復期精神病患者認知心理治療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4,14(28):161-161,164.
[5]漆靖,方政華.24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期實施綜合干預的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1,23(17):2190-2191.
[6]劉玉玲.康復期精神病患者認知心理治療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25(11):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