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華
【關鍵詞】 民族地區(qū);控輟保學;家庭;環(huán)境;政府
【中圖分類號】 G63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8—0022—0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作為基礎性、戰(zhàn)略性、先導性的事業(yè),肩負著人才培養(yǎng),智力支撐的重任,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地處偏遠山區(qū)的民族地區(qū)的學生輟學已給當地社會進步、經濟發(fā)展和家庭和諧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民族的希望靠教育,教育的希望不光是靠教師,還要靠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多方聯動的反應機制,不能讓今天的輟學生變成明天的文盲,更不能讓明天的文盲成為制約當地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絆腳石。
一、對于有家庭原因而輟學的學生作為控輟保學的重點
將單親家庭、貧困家庭、殘疾學生家庭、在外務工家庭等弱勢家庭登記造冊進入檔案,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在享受農村低保、醫(yī)療保險、惠農政策等方面可優(yōu)先考慮,必要時可擴大救助范圍與救助力度,真正讓這些家庭的學生感覺到沒有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安心地上學。
二、由于學生主觀因控輟保學責任制因素造成輟學的
學校負責人要制定班級、教師控輟保學責任制,把控輟指標完成情況作為教師評先選優(yōu),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堅持教師聯系制度,教師要經常和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行為習慣,幫助他們克服厭學心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求真、務實、勤奮的求學習慣,用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學生。
三、由于家長觀念意識落后的輟學生
鄉(xiāng)村社領導要經常深入農舍給他們講解《義務教育法》,講解黨的法律法規(guī),講解他們身邊優(yōu)秀的供自己孩子上學的實例,必要時召開家長培訓會。通過這些活動使家長懂得知識的重要,才能從長遠利益考慮,才能送自己的孩子入學。
四、對由于受環(huán)境因素而輟學的學生
如何加強民族地區(qū)的輿論導向作用,形成有效的社會監(jiān)管體系,也是解決輟學問題的主要對策。因此,要在民族地區(qū)加大對義務教育的宣傳,舉辦相關的教育文化活動,包括張貼宣傳標語、辦黑板報,舉辦大型的群眾專題講座,提高全社會對義務教育的認識,樹立典型的形象與榜樣,形成學習的效應。對于違法使用童工的企業(yè)和個人,可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做出嚴厲的處罰;建立群眾舉報信息箱,形成全社會人人參與的監(jiān)管制度,共同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同時,司法機關要經常深入學校,村鎮(zhèn)進行專題法律法規(guī),安全意識的講座。并配合公安機關嚴厲打擊影響社會和學校的違法行為和違法分子,在全社會樹立正氣,還這里一片藍天、白云。
五、學校要完善相關師生評價制度,豐富學生的文化娛樂生活
最大限度想法設法開足開齊音美體課,吸引每一位學生,留得住孩子,讓每一位孩子都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與愛好,并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另外,由于個別教師教法簡單粗暴,對學生關心不夠,師德不夠高尚,不安心本職工作的教師,定期召開師生座談會縮小師生間的差距。像最近在東鄉(xiāng)三中召開的《東鄉(xiāng)縣師德師風動員大會》,這個大會很及時很符合東鄉(xiāng)實際,也給部分教師指明了扎根山區(qū)的方向,堅定了決心。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間的關系,使部分學生感受了集體的溫暖,大家共同幫助輟學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動向。
六、 針對地方政府控輟保學力度不夠,國家或當地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相關配套制度
切實要把教育工作擺在優(yōu)先位置,定期研究,定期分析,常抓常議,常抓不懈。要像抓計劃生育一樣抓控輟保學。鄉(xiāng)鎮(zhèn)黨政一把手要當好“教育書記”,“教育鄉(xiāng)鎮(zhèn)長”,著眼長遠抓教育,找準定位,細化措施,靠實責任,抓實見效。決不能走走過場,搞搞形式。要嚴格落實鄉(xiāng)鎮(zhèn)、村社、學校三級責任,要在各村之間進行評比,哪個村控輟保學抓不上去,就嚴肅追究包村干部,村級干部的責任,必要時進行免職處理,在提拔,任用時實行“一票否決制”。對于互相推諉,找借口,責任不明,是非不清的單位或個人追究相關責任,對于在控輟保學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要進行獎勵。另外鄉(xiāng)村干部要經常和宗教界人士、有名望的頭人磋商教育大計,力求他們的支持和幫助,這也是提高控輟保學最有效的方法。再次對個別思想觀念陳舊落后的家長,上級部門可在享受農村低保、醫(yī)療保險、惠農借貸等方面不予優(yōu)先考慮,甚至可以辦義務教育班,接受培訓學習。
總之,只要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關注每一位輟學生的教育與發(fā)展,共同行動起來,社會參與進來,全民動員起來,堅定信心,開拓進取,齊心協(xié)力、共同奮斗,就一定能扭轉教育工作的被動局面,也只有這樣才能振興當地經濟文化,改變民族偏遠地區(qū)貧窮落后的面貌。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