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前 言
木偶藝術精美絕倫,令人嘆為觀止。傳統木偶戲舞臺,很長時間承襲戲曲舞美的特征,甚至演出場所亦與戲曲合一。如提線戲舞臺,多數是露天舞臺,背部設有遮擋操縱者的帷幕,以及“出將”、“入相”的木偶上下場門,演員持線板立于幕后操縱木偶表演,觀眾可從三面欣賞。近幾十年來,成為劇場藝術的木偶戲,承前啟后,借鑒現代戲劇藝術之長,采用新材料,聲、光、電一體化手段,營造氛圍,加設幕位、景別,強調舞臺布局的全方位效果,形成了框式結構的多功能木偶戲舞臺,突出其藝術的綜合性。當下突出“偶性”成為木偶劇觀念更新和探索的焦點。強調動作的假定性,打破框式結構,撤去遮擋物,人偶同臺甚至走出舞臺。一個作品中同時出現提線、杖頭、布袋等幾個木偶品種,“黑絲絨木偶”的使用,多景區(qū)的空間調度,大舞臺手段的運用,無一例外地深化著木偶藝術的獨立品格,同時也極大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本文筆者以新媒體動漫人偶劇《歡樂一家》為例,探討一下木偶劇舞臺美術空間的再創(chuàng)造。
一、 大舞美的空間觀
近年來,隨著電子、光學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LED全彩動態(tài)顯示屏和高亮度投影在各種大型綜藝晚會現場頻頻亮相,不僅營造了豐富多彩的虛擬空間,還在演出中與觀眾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互動關系。我們應該以大舞美的空間觀突破傳統意義上晚會和戲劇的“疆界”,廣泛吸納,大膽創(chuàng)新,綜合運用這些科技手段,為演劇藝術服務。
眾所周知,LED可以達到很高的亮度,同時具有色彩鮮艷、抗風沙雨雪等特點,室內戶外、黑夜白天均可使用。高亮度投影機則適用于需要超大畫面或處于寬敞廣闊的環(huán)境場所,如游樂園、博物館、體育館、建筑群等。它幾乎可以不受場地、角度、投射介質形狀的限制,隨時產生各種需要的大小、球形、弧線、異型等單個或多個畫面,能夠很好地配合舞臺設計師的創(chuàng)意體現。但隨著舞臺設計創(chuàng)意提出更高要求,單一手段的視覺影像呈現已經不能滿足舞美設計師的創(chuàng)意需求。這時LED顯示屏和高亮度投影之間的互補性就突顯出來??梢哉f,只有讓它們互相補充,才能盡情發(fā)揮設計師的想象空間,讓舞臺作品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多元化藝術形象。
二、 科技手段與傳統舞美
組合運用
在多媒體人偶劇《歡樂一家》一劇中,筆者嘗試運用了多方位的投影、移動的LED屏幕和傳統舞美裝置及燈光特效的有機組合,讓它們在虛擬影像空間和實體的舞美空間共同構建起演劇世界里不同尋常的多維度空間關系來豐富整體舞臺的視覺畫面,力求給觀眾帶來新的視覺體驗。
1.比例關系
在每個場景設計中,無論靜態(tài)或者變化中的動態(tài),透視比例關系是否正確尤為重要。虛擬影像里的空間與人物(偶)之間的比例關系也要同實體舞美裝置、布景及舞臺人物的比例透視關系統一,也就是要立足于觀眾的視點來審視整個舞臺空間的透視比例關系是否符合焦點透視法則。這樣構建的多維空間才能產生亦真亦假的視覺畫面,對于傳統舞美手法要體現的復雜的場景在這里可以很容易地實現?!稓g樂一家》的影像人物燒香魔與真實人物(偶)燒香魔的比例在同一空間對等。與眾人偶的表演空間互動比例相符。相同人物在影像空間與現實舞臺空間里的快速穿越,這樣就淡化了虛擬空間,使它巧妙地融入于演劇空間里了。燒香魔與舞臺上眾人偶演員的互動對話比例大小正好合適(如圖1)。
2.色彩關系
虛擬場景中的整體色彩關系定位及變化中的色彩搭配,在前期影像制作中就要考慮到在演劇中與整體舞臺的色彩關系搭配,力求做到大格局的統一。不然虛擬的影像場景將會游離出舞臺視覺畫面,觀眾觀看時尤為突兀??梢岳脽艄馍始白兓瘜τ谡w舞臺空間的渲染,使其做到與影像里畫面的色彩協調一致,并且要淡化影像空間畫面的邊緣,巧妙地過渡到實體舞臺空間即“虛”實結合。這樣才能讓影像空間完全融入于演劇空間中。
3.多元光效對材質的影響
影像里的景物質感與實際場景的景物質感在視覺上存在一定的差別,虛擬空間的材質很難取代實際的材質視覺效果。盡量避免在同一平面的并列出現,使其前后交錯并在虛擬空間也運用多元的光效處理,使之模擬在真實舞臺上的材質光效果,淡化它的質感并強化光效,并統一真假視覺空間的光效,以達到真假難分的程度。在《歡樂一家》劇中同時也探索運用了娛樂激光等手段以增加動態(tài)空間的節(jié)奏感(如圖2)。
4.多角度投射與LED屏結合
利用投影機靈活多變的多角度投射及畫面可調節(jié)糾正功能(數字燈),在舞臺上可以多方位布局擺放。如在中區(qū)前后投射(傳統手法只是觀眾席或天幕區(qū)背投),追逐移動的媒介使之瞬間變化另外景物,特別是透明媒介的前后層疊,投射的影像配以LED屏影像的穿插使舞臺立體空間瞬間產生復合重顯影像或3D效果,蒙太奇的手法在這里可以輕松實現(如圖3)。
5.光與視頻影像
舞臺燈光是為演區(qū)的人物表演及景物服務的,影像的媒介物必須要巧妙地避開燈光和其他物體的光的漫反射。兩者同是光源但作用不同,絕不可以二者同射媒介,不然將會削弱影像的清晰度與質感。并且舞臺燈光要與視頻影像在光比上達到一定的平衡,由于二者都具備技術上的可調性,因此在實際合成中很容易配合,實現理想的視覺畫面(如圖4)。
6.傳統舞美的外延
傳統舞美對虛幻場景的表現常常因場地或技術等條件的限制而無能為力,更多的時候只能依靠演員的假定性動作來設定,而觀眾則要靠自己的想象來完成對舞臺畫面意境的視知覺構成,從而失去直覺觀感的趣味性審美情趣。巧妙地運用科技手段來彌補傳統舞美的不足則可以直觀再現一些視覺特效,輔以燈光、煙霧等元素,來達到虛實結合、以假亂真的效果,為觀眾營造出美妙絕倫的視覺奇觀(如圖5)。在舞臺空間中加入了與視頻影像相統一的舞臺布景及結構,使得空間虛實多變,配合從開場虛擬3D動畫影像到實際布景中的人偶,將空間蒙太奇手法給以了極大的運用,非常符合人們好奇的觀賞心理。
三、 一些誤區(qū)
前面談了一些運用的實例,但也應該規(guī)避一些理念上的誤區(qū)。
對于有些演出為了追求短暫的視覺刺激,將視頻影像做得極其花哨,從而喧賓奪主,吞噬了舞臺上演員的表演。筆者認為舞臺劇是嚴謹藝術,相應地必然要有與之相適應的視覺藝術。視頻影像要在藝術的范圍里發(fā)揮其功能,而不能成為技術炫耀的代言人。它們只有融入演劇藝術中,才能發(fā)揮出巨大的藝術表現力。誠如燈光之父阿匹亞所說:“人們來到劇院,就是為了能親眼看看戲劇行動,因此,演員才是舞臺演出的中心因素,人們所期待的喜怒哀樂感情,也是來自演員?!本﹦”硌荽髱熋诽m芳先生也說:“中國觀眾除去要看劇中的故事內容之外,更著重看表演。”
對于當下很多演出中用LED屏幕或投影取代傳統舞美的做法,讓舞臺設計進入了“工業(yè)化流水線時代”。似乎不管如何,先在舞臺中間放上一塊主屏幕,然后才開始其他的設計。筆者認為并不可取。傳統舞美具有無可替代的空間造型屬性,它對于整體演劇空間的建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探索傳統舞美與現代科技手段的有機結合,各取所長,做到虛實相生,讓舞臺美術獲得新的藝術生命。
結 語
縱觀舞臺演出的歷史,我們發(fā)現每一次演出技術的進步都與科技的發(fā)展密不可分,從洋鐵桶到各種舞臺燈具,從幕布到LED大屏幕、投影幕,從手控燈光到電腦的全自動控制……舞臺演出的成功無不融合著一點一滴的科技進步。當代科技技術的發(fā)展,豐富了舞臺美術的表現手段,傳統舞美遷換的模式被打破,使得舞臺劇場空間有了無限可能,給觀眾帶來審美上的愉悅和視覺上的沖擊。如何駕馭這一技術手段,而不被這種手段綁架,拓開創(chuàng)意的思維,真正讓技術體現藝術,是我們要共同面對的課題。由此我們可以給予舞臺科技在演劇藝術中的真正定位,它只是舞臺上的綠葉,會呼吸的綠葉。它的真正價值在于促進戲劇行動、體現戲劇思想??萍际侄沃荒茌o助戲劇思想,推進戲劇精神,始終為表演服務,通過表演推波助瀾,實現自己的戲劇價值。
綜上所述,木偶劇作為演劇藝術的瑰寶,傳承和創(chuàng)新顯得尤為重要。在舞臺美術方面,筆者認為木偶劇的舞臺美術設計與常規(guī)舞臺劇目的設計有所不同,它不但要考慮人物的表演空間,還要考慮木偶的表演空間,有時又要同時兼顧。所以在空間的處理上要靈活多變,在一些客觀的空間比例上做一些調整,滿足劇情表現的需要。盡管筆者做了一些嘗試,但仍有很多不足,希望業(yè)界同仁共同努力,將木偶藝術發(fā)揚光大。
(作者單位:中國煤礦文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