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燕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貴州 興義 562400)
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核心自我評價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
趙 燕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貴州 興義 562400)
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兒童抑郁量表、兒童孤獨量表和核心自我評價量表,對貴州省農村366名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不同性別和年級的留守兒童在社會支持、抑郁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核心自我評價與抑郁、孤獨呈顯著負相關,且可以顯著預測其抑郁、孤獨感;留守兒童核心自我評價在社會支持與抑郁之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應。
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評價
Abstract:A sample of 366 left-behind children from the rural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 completed measures of Social Support Raring Scale,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 and Core Self-Evaluation Scale.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the left-behind children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and grade in terms of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the left-behind children’s social support,core self-evaluation and depression,loneliness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and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ir depression,loneliness;the core self-evalu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Key words:Left-behind children;Social support;Mental health;Core self-evaluation
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孩子[1]。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迅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導致留守兒童的數量不斷攀升,據《光明日報》2013年所發(fā)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xiāng)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規(guī)模約為6102萬[2]。大多數留守兒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難以享受到同齡孩子的幸福生活,使得他們更容易出現一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行為,甚至出現犯罪行為。因此,開展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實證研究并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干預提供依據,將有助于提升留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
抑郁和孤獨是兩種評估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抑郁是兒童青少年期常見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情緒障礙,不僅影響其學習能力和社會功能,而且與自殺行為密切相關;孤獨是一種消極的、彌漫性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兒童長期處于孤獨狀況將會導致社會適應不良。核心自我評價是Judge等人提出的一種人格概念,它包括自尊、控制點、神經質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四種人格特質,可以更有效地評估個體的人格狀況。社會支持是影響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對于那些處于不利環(huán)境條件下的兒童,社會支持更是一種重要的應對資源和保護性因素。因此,從社會支持的視角探討留守兒童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義的。本研究認為社會支持這一外因會通過人格這一內因來影響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即是說,留守兒童人格在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間會起到一定的中介效應。
1.研究對象
以貴州省農村地區(qū)的留守兒童為研究對象,統一培訓3名心理學專業(yè)三年級大學生為主試,隨機整群抽取自己家鄉(xiāng)的小學六年級、初一年級和初二年級各2個班級的54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包括366名留守兒童。留守兒童中,男生192人,女生174人;小學六年級88人,初一年級161人,初二年級117人;年齡范圍10~16歲,平均年齡為13.23±1.13歲。
2.研究工具
(1)研究者修訂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該問卷由研究者在肖水源所編制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3]的基礎上修訂而成。修訂后的量表內容更適合于兒童的實際情況(如同事改為同學,單位改為學校等),共10個項目,分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個維度,量表整體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75。
(2)兒童抑郁量表(CDI)[4]。該量表共 27 個項目,采用0,1,2三級計分,分別代表相應癥狀“偶爾”、“經常”和“總是”出現的頻率,其中13個項目反向計分。本研究中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78,得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高。
(3)兒童孤獨量表(CLS)[5]。該量表共24個項目,其中16個項目用于評定兒童的獨孤感,8個項目為補充項目,采用5級計分。本研究中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2,得分越高代表孤獨程度也越高。
(4)核心自我評價量表[6],采用杜建政等修訂的中文版核心自我評價量表。該量表共包括10個項目,單一維度,采用5級評分,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77。
電與磁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利用電磁理論,我國的工業(yè)、農業(yè)、醫(yī)療和國防等領域得到技術上的提升。我們更要深刻認識并應用電與磁的關系,為我國的現代化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3.統計分析
使用SPSS16.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包括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使用Amos17.0進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1.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抑郁、孤獨與核心自我評價的狀況
如表1所示,不同性別的留守兒童在社會支持和抑郁得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留守女童的社會支持得分顯著高于留守男童(P<0.01),留守男童的抑郁得分顯著高于留守女童(P<0.05),留守男童和女童在孤獨、核心自我評價得分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不同年級的留守兒童在社會支持和抑郁得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值均<0.05),在孤獨、核心自我評價得分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LSD事后多重比較發(fā)現,初二年級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顯著高于初一年級和小學六年級;初一年級留守兒童的抑郁得分顯著高于小學六年級。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抑郁、孤獨和核心自我評價在性別和年級上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表1 留守兒童抑郁、社會支持、核心自我評價的描述統計值及方差分析結果(±s)
2.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抑郁、孤獨與核心自我評價的關系分析
對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及各維度、抑郁、孤獨與核心自我評價的得分進行相關分析,結果發(fā)現,留守兒童抑郁、孤獨與社會支持及各維度、核心自我評價呈顯著負相關(P值均<0.01),社會支持及各維度與核心自我評價呈顯著正相關(P值均<0.01),抑郁與孤獨呈顯著正相關(P<0.01)。結果見表2。
表2 留守兒童抑郁、社會支持及各維度和核心自我評價的相關(r)
3.留守兒童核心自我評價在社會支持與抑郁、孤獨之間的中介效應
為檢驗留守兒童核心自我評價在社會支持與抑郁、孤獨之間是否存在中介效應,按照溫忠麟等人(2004)所建議的檢驗步驟[7],首先使用Amos17.0進行社會支持(潛變量)對抑郁、孤獨(顯變量)的簡單效應檢驗,結果發(fā)現社會支持對抑郁的路徑系數β=-0.52(P<0.01),對孤獨的路徑系數β=-0.53(P<0.01);隨后分別建立核心自我評價在社會支持與抑郁、孤獨之間的中介模型,并運用百分位Bootstrap法(重復抽樣1000次)對效應值的置信水平進行檢驗。
在核心自我評價對社會支持與抑郁的中介模型中(見圖1),社會支持對核心自我評價的路徑系數β==0.36(P<0.01),核心自我評價對抑郁的路徑系數β=-0.36(P<0.01),在加入核心自我評價作為中介變量以后,社會支持對抑郁的路徑系數β=-0.39(P<0.01)。由于依次檢驗均是顯著的,所以核心自我評價在社會支持和抑郁之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模型的擬合指數良好,x2/df=2.31,NFI=0.97,IFI=0.98,TLI=0.96,CFI=0.98,RMSEA=0.06。社會支持通過核心自我評價對抑郁的間接效應為 -0.13(0.36×-0.36),Bootstrap檢驗結果表明,在99%的置信區(qū)間內介于-0.21和-0.05之間,此區(qū)間不包括0。因此,核心自我評價的中介效應顯著(P<0.01),社會支持對抑郁的總效應為-0.52(-0.39+0.36×-0.36),核心自我評價的中介效應約占總效應的 25%(-0.13/-0.52)。
圖1 核心自我評價在社會支持與抑郁之間的中介效應模型圖
在核心自我評價對社會支持與孤獨的中介模型中,社會支持對核心自我評價的路徑系數β=0.35(P<0.01),核心自我評價對孤獨的路徑系數β=-0.10(P>0.05),社會支持通過核心自我評價對孤獨的間接效應為-0.035(0.35×-0.10),Bootstrap檢驗結果表明,在95%的置信區(qū)間內介于-0.07和0.01之間,此區(qū)間包括0。因此,核心自我評價在社會支持與孤獨之間不具有顯著的中介效應。
1.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心理健康與核心自我評價的狀況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不同性別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存在差異,留守女童的社會支持顯著高于留守男童,并主要表現在客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方面。這可能是男女兩性的個性特點和傳統觀念對性別角色的期望不同所導致的。女生一般喜歡更加親密地袒露和交流,對社會支持的感受性較高,加之人們通常認為女生相對弱小、溫柔,因而比較容易獲得他人的社會支持;男生的自主性較強,人們通常認為男生比較堅強、獨立,因而男生獲得的社會支持相對較少。不同年級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也存在差異,初二年級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顯著高于初一年級和小學六年級。其原因可能在于,隨著年級和年齡的增長,留守兒童的自我意識逐漸成熟,主動利用支持的程度會不斷提高;初二年級又處在青春初期,來自于父母、老師或撫養(yǎng)人的社會支持和關注相對更多。
不同性別的留守兒童在抑郁得分上存在差異,留守男童的抑郁得分顯著高于留守女童,這可能與男女兩性的社會支持差異以及情感宣泄有關。留守女童的社會支持水平較高,加之女孩更注重親密性關系,容易找到適當的宣泄方式和途徑,從而造成抑郁水平較低。不同年級留守兒童的抑郁得分也存在差異,初一年級留守兒童的抑郁顯著高于六年級。國內同類研究發(fā)現,隨著年級增加,兒童的抑郁水平呈現上升趨勢,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抑郁無顯著性差異,但均高于小學生的抑郁水平,這可能是由于與青春期有關的生物學因素改變所導致的[8]。
此外,不同性別、年級的留守兒童在孤獨、核心自我評價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結果表明,留守兒童的孤獨感體驗和核心自我評價狀況比較均衡和穩(wěn)定,沒有出現性別和年級的群體內差異。
2.留守兒童核心自我評價在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中介效應
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核心自我評價與抑郁、孤獨呈顯著負相關,且可以顯著預測留守兒童的抑郁、孤獨感狀況。因此,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核心自我評價水平越高,其抑郁和孤獨感水平就越低,社會支持和核心自我評價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保護性因素。
中介效應分析結果顯示,留守兒童核心自我評價在社會支持與抑郁之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25%,但在社會支持與孤獨感之間不具有顯著的中介效應。這即是說,在社會支持對留守兒童抑郁的影響作用中,有部分是通過核心自我評價來實現的。一方面,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可以直接影響抑郁,有效降低其抑郁水平;另一方面,社會支持還可以通過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積極人格而間接影響抑郁。當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水平較高時,意味著其擁有的物質援助和精神支持就越多,人格的發(fā)展狀況也越好。核心自我評價作為一種穩(wěn)定的、深層的人格特質,其水平越高,兒童越會認為自己有能力控制自身及周圍的事件,激發(fā)自我監(jiān)控系統,對壓力或環(huán)境做出積極反應,進而有效降低抑郁水平。當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水平較低時,獲取的支持和資源較少,人格的發(fā)展狀況相對較差。核心自我評價水平較低的兒童情緒穩(wěn)定性差,容易擔心、害怕和感覺無助,認為自己無力應對壓力或不利事件,從而形成消極認知和反應,加重兒童的抑郁水平。
留守兒童面臨家庭教育和父母支持缺失的風險,如何彌補留守兒童的這種缺失,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社會支持、培養(yǎng)留守兒童積極的人格特征對其心理健康而言尤為重要。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政府、家庭、學校和社區(qū)之間協調合作、共同努力建立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系統。一方面,要從多個渠道給予他們廣泛的社會支持,社會要熱心幫助留守兒童,農村基層干部、學校教師和鄰居要關心留守兒童,幫助解決他們的家庭困難[9];另一方面,父母也需要改變教育觀念及親子溝通交流方式,如重物質輕情感、重養(yǎng)育輕教育等,提升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環(huán)境,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積極人格。
[1]李燕燕,張春蕾.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J].教學與管理,2014(5).
[2]李海秀.留守兒童達6000萬流動兒童超3500萬[N].光明日報,2013-5-16(014).
[3]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4]王君.中小學生抑郁癥狀現狀及其認知行為干預研究[D].合肥: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
[5]劉平.兒童孤獨量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增刊),1999.
[6]杜建政,張翔,趙燕.核心自我評價的結構驗證及其量表修訂[J].心理研究,2012(3).
[7]溫忠麟,侯杰泰,張雷.調節(jié)效應與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J].心理學報,2005(2).
[8]劉鳳瑜.兒童抑郁量表的結構及兒童青少年抑郁發(fā)展的特點[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7(2).
[9]高亞兵.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問題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2(1).
責任編輯:丁湘梅
The Effect ofSocialSupport on Mental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Mediating Effect ofCore-selfEvaluations
ZHAO Yan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1009—0673(2015)03—0086—05
B844.1
A
2015—04—05
2013年首屆貴州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編號:2013A051)。
趙燕(1978— ),女,河南周口人,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發(fā)展心理學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