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蘭,劉艷波,史小強,張舜(鄭州市蔬菜研究所,河南,450015)
不同播期和種植密度對圓春甘藍生長及產(chǎn)量的影響
楊金蘭,劉艷波,史小強,張舜
(鄭州市蔬菜研究所,河南,450015)
為探討圓春甘藍的豐產(chǎn)栽培技術,在河南鄭州地區(qū)進行了圓春甘藍播種期及種植密度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河南地區(qū)圓春甘藍的適宜播期為9月30日至10月5日,適宜株行距為35 cm×45 cm。
露地越冬型;圓春甘藍;播種期;種植密度
圓春甘藍是鄭州市蔬菜研究所選育的適合黃淮流域露地越冬栽培的結球甘藍雜交新品種,2009年通過河南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經(jīng)河南的區(qū)域和生產(chǎn)試驗,每667 m2產(chǎn)量6 600 kg以上[1],比當?shù)刂髟云贩N的爭春甘藍增產(chǎn)17.89%和16.35%,且早熟,耐寒性強,不易先期抽薹,抗病性強,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黑腐病,葉球緊實,葉質(zhì)脆嫩味甘甜,品質(zhì)好,平均單球質(zhì)量 1.68 kg左右[1,2]。
為做到良種良法配套,充分發(fā)揮良種增產(chǎn)增效的作用,加快圓春甘藍的推廣應用,鄭州市蔬菜研究所對圓春甘藍的豐產(chǎn)栽培技術進行了初步研究。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鄭州市蔬菜研究所示范園區(qū)進行,土壤為砂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為馬鈴薯。定植田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3 000 kg、三元復合肥50 kg作基肥,深翻耙平,精細整地,起壟栽培。
1.2試驗材料與方法
試驗品種為圓春甘藍,鄭州市蔬菜研究所提供。
①播種期試驗設5個處理,在9月20日、9月25日、9月39日、10月5日、10月10日播種,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幼苗2葉1心時及時分苗,4~5片真葉時定植,起壟栽培,行距 45 cm,株距35 cm,小區(qū)面積10 m2。
②種植密度試驗共設6個處理 (具體見表2),小區(qū)面積10 m2,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重復3次。供試材料于9月28日播種育苗,2葉1心時分苗,11月13日定植于田間。起壟栽培,每壟雙行定植。定植后至年前控制肥水,防止幼苗過大而通過春化作用;冬前澆好封凍水,保持田間濕潤,防止干凍;翌年2月中旬及時澆返青水,重施追肥,以氮肥為主;包心時保證水肥供應;結球后期注意防治菜青蟲和小菜蛾等蟲害;成熟后及時采收。田間管理同常規(guī)。
各處理田間栽培管理條件一致。在生育期每小區(qū)連續(xù)選取30株調(diào)查其抗寒性、抽薹率;在采收前每處理定點選取10株觀察記載其植物學性狀、單球質(zhì)量等;收獲時以小區(qū)為單位計產(chǎn)。
2.1不同播期對圓春甘藍植物學性狀及產(chǎn)量的影響
①苗齡10月10日播種的苗齡最長,為49 d;9月20日播種處理的最短,為38 d。因為播種早,溫度高,幼苗生長快,所以苗齡生長期縮短;反之苗齡延長。生育期以9月20日播期處理最長,為172 d。播種越早,生育期越長,隨著播期的推后,各處理生育期有縮短的趨勢。
②成熟期隨著播期的推遲而后移;9月20日播種與10月10日播種處理的成熟期相差18 d,10月10日以后播種的成熟期與春甘藍的成熟期差不多,產(chǎn)品經(jīng)濟效益降低。
③抽薹性和抗寒性9月20日播種,抽薹率為13.5%,其次是9月25日播種,抽薹率為3.2%,其他播種期處理均無抽薹現(xiàn)象發(fā)生。抗寒性,9月30日播種抗寒性強,10月5日播期抗寒性較強,其他處理抗寒性一般。說明播種早,越冬前幼苗生長期長,幼苗過大,易通過春化而抽薹;播種晚,越冬前幼苗較小,抗寒性降低,容易發(fā)生凍害。
表1 不同播種期圓春甘藍生育期、抗寒性、抽薹率及產(chǎn)量比較
④單球質(zhì)量9月30日播種的單球質(zhì)量略高于其他處理,從9月20~30日,單球質(zhì)量逐漸升高,但從9月30日至10月10日,單球質(zhì)量逐漸降低。
⑤產(chǎn)量情況9月20日至10月10日,隨著播期的推遲,產(chǎn)量呈“低-高-低”的變化趨勢。9月30日播種的667 m2產(chǎn)量最高,為7 067.44 kg;10月5日播種的次之;9月20日播期處理最低。經(jīng)方差分析,9月30日和10月5日播期處理之間產(chǎn)量差異不顯著,但均極顯著高于其他播期處理。說明播種早,會先期抽薹,降低產(chǎn)量;播種晚,定植后幼苗緩苗慢,易受凍害,且生育期縮短,降低產(chǎn)量。
綜合可見,圓春甘藍在河南地區(qū)最佳的播期為9月30日至10月5日,在此播期內(nèi)播種,抗寒性強,無先期抽薹現(xiàn)象,成熟期比露地春甘藍提前10~15 d,農(nóng)戶種植效益高。
表2 不同種植密度圓春甘藍植物學性狀和產(chǎn)量比較
2.2不同種植密度對圓春甘藍植物學性狀的影響
從表2可見,株高以株行距35 cm×45 cm處理最高;而株行距45 cm×50 cm處理的開展度、縱徑、橫徑、單球質(zhì)量都是最高的。從各處理植物學性狀比較可以看出,圓春甘藍露地越冬種植隨著種植密度的降低,株高越低,開展度越大,球縱徑變化不太明顯,球橫徑略有增大,單球質(zhì)量越大,但株行距35 cm× 45 cm處理各性狀適中。
2.3不同種植密度對圓春甘藍產(chǎn)量的影響
表2可見,隨著種植密度的降低,產(chǎn)量呈下降趨勢,以株行距35 cm×45 cm處理產(chǎn)量最高,達6 901.37 kg/667 m2,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株行距35 cm×50 cm和40 cm×45 cm處理的產(chǎn)量次之,667 m2產(chǎn)量分別為6 194.03、6 074.70 kg,2個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株行距為45 cm×50 cm的處理產(chǎn)量最低,下降較為明顯,僅5 057.36 kg/667 m2,與其他處理之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綜上所述,圓春甘藍露地越冬種植的最佳株行距為35 cm×45 cm,此密度下植株健壯,單球質(zhì)量大小適中,為 1.63 kg,折合 667 m2產(chǎn)量最高,達6 901.37 kg。
不同播期、不同種植密度試驗表明,圓春甘藍在河南地區(qū)的最佳播期為9月30日至10月5日,此播期內(nèi)植株抗寒性強、無先期抽薹現(xiàn)象、單球質(zhì)量大、產(chǎn)量高、商品性狀好,成熟期比露地春甘藍提前10~15 d,經(jīng)濟效益高;株行距以35 cm×45 cm為宜,該密度下葉球大小適中,單球質(zhì)量為1.63 kg,產(chǎn)量最高,可達6 901.37 kg/667 m2。
因此,圓春甘藍在河南地區(qū)種植提倡在9月30至 10月5日播種育苗,定植株行距為 35 cm× 45 cm,每667 m2產(chǎn)量可達6 900 kg以上 。
[1]劉艷波,楊金蘭,史小強,等.越冬甘藍新品種圓春的選育[J].中國蔬菜,2010(24):79-81.
[2]楊金蘭,劉艷波,李紅記,等.越冬甘藍新品種圓春[J].中國蔬菜,2011(1):42-43.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Plant Density on Growth and Yield of Yuanchun Cabbage
YANG Jinlan,LIU Yanbo,SHI Xiaoqiang,ZHANG Shun
(Zhengzhou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Henan,450015)
This paper took the experiment of sowing date and planting density of Yuanchun cabbage in Zhengzhou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Yuanchun cabba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sowing date was from September 30th to October 5th,and the suitable spacing in the rows and spacing between rows was 35 cm× 45 cm.
Open field overwintering;Yuanchun cabbage;Sowing date;Planting density
S635
A
1001-3547(2015)18-0054-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5.18.022
國家大宗蔬菜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資助項目(CARS-25-G-28)
楊金蘭(1980-),女,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蔬菜遺傳育種、栽培及推廣工作,電話:15838326981,E-mail:jinlanyang200888@126.com
201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