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侃天下:
別人對你的肯定,是你在某個領域確實做的很棒,這個世界需要表揚的言語,但不要因為別人對你的肯定而狂妄自大、迷失自我,過分的說狂話,只會讓更多人討厭你、遠離你,記住,成全你成功的除了自己的努力,還有很多人的扶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我相信聰明人都懂得。
——@雷明
我是一個成長魯鈍的人,二十歲才知十歲時的愚笨,三十歲才知二十歲時的天真,四十歲才知三十歲時的莽撞,五十歲才知四十歲時的困惑,但這一切都是我的人生學習必經的過程,既不后悔也不責怪他人或自己,只希望再過十年有勇氣回頭看此時的自己。
——@朱德庸
童心是與兒童溝通的彩虹橋。有童心才可能理解兒童,沒有童心就沒有辦法教育兒童,因為好的兒童教育一定是符合兒童美好天性的教育。所以,陶行知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xiàn):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孫云曉
學識的淵博不是為了征服別人, 而是為了看清自己的渺??; 財富的豐厚不是為了炫耀奢華, 而是增加揚善的擔當; 地位的顯赫不是為了孤芳自賞, 而是為了率眾前行; 力量的強悍不是為了欺壓弱小, 而是為了自由的呼吸; 一個人有了能量, 不是為了彰顯自己, 而是為了更多的擔當!
——@王旭峰
學生問我人生的含義,我盯著“人”字看了半天,發(fā)現(xiàn)它原本是大跨步奔跑的姿勢。突然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路的盡頭,仍然是路,必須一直跑下去。我們曾幻想“等到……就好了”。其實,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不是結束了就可以休息的,至多彎腰提提鞋,然后繼續(xù)跑下去,直到跑不動,跌落在大自然的黑幕中……
——@董潘
大部分人在慘痛的教訓后不復盤,而只是期待不會再發(fā)生,事實上若認知不清一定還會發(fā)生并慘痛;大部分人知道先給予付出會得到更多,但就是克服不了自已的吝嗇心性;大部分人知道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會讓自已釋然,但就是以我為主帶著責備憤怒甚至仇恨伴其終生。不駕馭自己認識自已人生之樹難長成。
——@王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