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日軍大屠殺前南京人口疏散檢討

        2015-10-17 15:42:06朱繼光姜良芹
        軍事歷史研究 2015年2期
        關鍵詞:國民政府南京大屠殺南京市

        朱繼光 姜良芹

        (淮陰師范學院,江蘇淮安223300;南京大學,江蘇南京210093)

        在戰(zhàn)爭時期,作為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且人口麇集的城市,歷來為敵方軍事打擊的重點目標。組織城市人口疏散是戰(zhàn)時減少平民傷亡,減輕城市負擔,保存有生力量和戰(zhàn)爭潛力的有效措施之一??箲?zhàn)時期,國民政府①在本文中如無特別說明,均指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在一些重要城市出于軍事需要或避免人口傷亡等,對城市人口進行了有組織的疏散。近年來,學界對此領域已有所關注,但主要集中于大后方城市①相關重要研究成果包括龔克、劉言:《曾經(jīng)的傷痛 難泯的記憶——抗戰(zhàn)時期的成都人口疏散情況》,《四川檔案》2005年第3期;葉春紅:《抗戰(zhàn)時期重慶的人口疏散及其評價》,載周勇、陳國平編:《給世界以和平——重慶大轟炸暨日軍侵華暴行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年;關孜言:《重慶大轟炸期間的人口疏散研究》,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丁斌:《抗戰(zhàn)時期重慶防空洞建設研究》,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潘洵:《抗戰(zhàn)時期日軍轟炸重慶研究》,四川大學2010年博士論文等。。對大屠殺前夕南京城市人口疏散問題,目前尚無專文研究。②相關研究成果主要有張連紅:《南京大屠殺前夕南京人口的變化》(《民國檔案》2004年第3期)、姜良芹:《從淞滬到南京:蔣介石政戰(zhàn)略選擇之失誤及其轉向》(《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等,但論者論證重心尚不在人口疏散問題??箲?zhàn)爆發(fā)前后國民政府有無疏散南京城市人口計劃?如果有,又如何實施的?實施中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厘清這些問題,有助于深刻認識侵華日軍在南京實施的燒殺擄掠等暴行給中國造成的損失,以及國民政府吸取教訓在此后城市人口疏散中所采取的措施?;诖?,本文試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等館藏檔案文獻為基礎,對上述問題作一梳理,略陳管見,以求教于方家。

        一、多個疏散計劃的陸續(xù)提出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中國政府表明了堅決抗戰(zhàn)的態(tài)度。面對日軍不斷擴大戰(zhàn)爭范圍的態(tài)勢,國民政府也加快準備抗戰(zhàn)的步伐。自7月11日起,國民政府軍政部多次召開會議,會商、籌劃對日作戰(zhàn)事宜。戰(zhàn)爭狀態(tài)下,戰(zhàn)區(qū)內(nèi)政府機關及居民如大量居留,勢必影響軍事行動的開展。因此,疏散重點區(qū)域內(nèi)政府機構和普通民眾,是應對戰(zhàn)爭發(fā)展的重要預警措施。7月27日,國民政府各院部負責人就蔣介石關于首都“各院部會實施動員演習及準備遷地辦公”手令涉及的政府機關疏散事宜在行政院進行會商,會議提出在南京市內(nèi)秘密疏散辦公及跨區(qū)域異地遷移兩種方案。③《 盧溝橋事件第十七次會報》(1937年7月27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zhàn)爭正面戰(zhàn)場》(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年,第263—264頁。

        鑒于中日交戰(zhàn)區(qū)域有延展至長江流域的態(tài)勢,沿江重要城市特別是首都南京的居民疏散問題,也提到國民政府的議事日程。自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歷經(jīng)十年建設,至抗戰(zhàn)前南京市內(nèi)政府機關林立,城市人口已達101萬之多。④《 南京市政府關于分發(fā)本市生死統(tǒng)計表訓令》(1937年11月26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檔案》,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916頁。作為中國首都,南京具有特殊的政治、軍事價值,因此其無疑成為日軍重點打擊和奪取的目標。軍政部認為南京“百萬余人口,戰(zhàn)時甚感不便”,于1937年7月29日在各部委聯(lián)席會議上提出“先將婦孺遷移他處”的初步設想,其中對機關職員眷屬,“尤宜先秘密移動”,以免妨害公務。對實施疏散的影響,軍政部經(jīng)初步考量,認為“雖不免使人民稍有恐慌,但終久必歸實現(xiàn)”,因此可以著手辦理。⑤《盧溝橋事件第十九次會報》(1937年7月29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zhàn)爭正面戰(zhàn)場》(上),第267頁。另據(jù)當時美國駐華大使約翰遜從中國官方獲取的消息,也表明當時國民政府對首都確有一項龐大的人口疏散計劃,即“將南京的人口從100多萬減至約20萬,為身強力壯的男性”。⑥《美國駐華大使(約翰遜)致美國國務卿》(1937年8月6日),張憲文主編,楊夏鳴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63冊《美國外交文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3頁。將國民政府各部委聯(lián)席會議相關內(nèi)容,與美國外交文件所載相印證,可以確定,國民政府準備與日軍在長江下游開戰(zhàn)之前,已考慮疏散南京民眾,并且有具體設想。

        在戰(zhàn)時,合理選擇人口疏散的時機、規(guī)模和地點,是保障人口疏散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囿于種種因素,國民政府在具體籌劃南京人口疏散的關鍵時刻顧慮重重,以致最初疏散設想未能得以實施。1937年7月30日,軍政部認為疏散民眾撤離南京一事關系重大,提出“應由軍委會召集各院部會開秘密會商討”,妥善擬定方案,呈請蔣介石核示后,再逐步實施。①《何應欽致劉光密電稿》(1937年7月30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zhàn)爭正面戰(zhàn)場》(上),第466頁。但不久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中央層面有關戰(zhàn)前南京城市人口具體疏散方案的擬定工作被擱置。

        對南京市居民負有直接管理職責的市政機關,在長江下游地區(qū)臨戰(zhàn)前制定了一份涉及南京人口疏散的計劃。1937年7月31日,南京市防護團制定了《避難實施計劃》,在其“疏散要領”部分規(guī)定:“1、公務人員之眷屬,準其陸續(xù)回原籍。2、向在本市落戶之住鋪各戶,其眷屬無處可去者,于必要時,得令遷往郊外安全地帶,另令當?shù)剀娋Wo之。3、前列二項人事之遷移,必要時得由政府機關征發(fā)車輛、船舶,聽候備用,并應調(diào)派軍、憲、警及防護團員掩護其出境?!雹谀暇┦蟹雷o團《各項團務會議記錄》(1937年7月31日),南京市檔案館藏,南京特別市行政機構檔案·南京市防護團:1001—11/5。由上述南京市政所屬機關制定的疏散要領可以看出,其疏散重點為政府機關人員眷屬,外地在南京落戶的住鋪眷屬亦在疏散之列,其中特別提到,如其眷屬無處可去,在必要時可遷到市郊。上述兩類人員的疏散可由政府提供交通工具及安全保護。但該計劃未提及南京原住人口的疏散問題。因此,此項疏散計劃與國民政府軍政部最初設想雖有部分吻合之處,但亦存在較大差距。

        至10月間,上海戰(zhàn)事危急,國民政府就政府西遷疏散問題秘密部署。此事同樣是在緊張狀態(tài)下進行的,直到11月中下旬蔣介石才最終確定中央政府疏散西遷時間和地點③參見《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7年11月12日、13日),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藏。。11月15日,國防最高會議常務會議正式議定國民政府及中央黨部疏散至重慶,其它機關疏散地點亦有安排。會上還提出了《非常時期中央黨政軍機構調(diào)整及人員疏散辦法》。《辦法》規(guī)定“各機關于文到2日內(nèi),將派遣人數(shù)及派往地點通知后方勤務部”。④轉引自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南京人民防空志》,深圳:海天出版社,1994年,第71頁。次日,國民黨中常會討論通過了該《辦法》。⑤《 國民黨中常會第五十九次會議紀錄(1937年11月16日)》,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印:《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匯編》,出版地、年份不詳,第177頁。20日,國民政府正式宣布遷都重慶。國民政府及所屬各機關的西遷疏散,主要是部門檔案文件、物資及公務人員的輸送,為此將南京市區(qū)內(nèi)的民船全部征集編成號碼,“聽候調(diào)遣,以便運輸”。⑥《市區(qū)內(nèi)船只登記就緒》,《中央日報》(南京)1937年11月21日,第2版。由于交通運輸工具緊張,時間有限,國民政府下屬先期疏散的各機關,當時亦僅有一天的準備時間。鑒于運力有限,遷移人員被精簡,攜帶行李亦受到限制⑦據(jù)1937年時在全國經(jīng)濟委員會水利處任職的陳朕元在戰(zhàn)后市民呈文中表示,政府機關西遷,命令職員每人只準帶衣箱及行李各一件,其它財物不允許攜帶。參見《陳朕元呈》(1947年10月),南京市檔案館藏,南京市政府統(tǒng)計處檔案:1003—13/45。。整個過程極為倉促。據(jù)當年隨行西遷的國民政府文官處書記官丁紹蘭回憶,“離寧之日,一般員工都是行色匆匆,沒有思想準備”,“精神狀態(tài)很緊張”。⑧丁紹蘭:《國民政府兩次遷都的片段回憶》,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江蘇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抗戰(zhàn)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6頁。

        從上海淪陷至南京保衛(wèi)戰(zhàn)開始,從疏散時機上來看,這段時間人口疏散屬于臨戰(zhàn)疏散。按照戰(zhàn)爭發(fā)展的進程,此時應有計劃組織城市人口疏散至郊區(qū)或低危險地區(qū),一般要求快速完成。國民政府在西遷籌劃中,鑒于淞滬戰(zhàn)局及國際形勢的變化,對接近戰(zhàn)區(qū)地域居民疏散問題雖作了相應規(guī)定,但其時疏散重心放在政府機構人員及公物上,加上運力有限,對南京一般城市市民的疏散,卻未能實際進行。1937年11月13日,南京市政府奉內(nèi)政部令規(guī)定“戰(zhàn)時遷移婦孺辦法”五條,轉飭各區(qū)公所遵辦。其具體內(nèi)容有:第一,凡抗戰(zhàn)期間沿海、沿江、沿鐵路公路接近戰(zhàn)區(qū)地域、內(nèi)省重要城市、要塞附近,這些易受敵機侵襲地帶的居民,所有婦孺,應一律遷移疏散;第二,遷移的婦孺以各自散處鄉(xiāng)村為原則,由地方政府會同各當?shù)貦C關分途派員動員,并提供相應便利。如無力自行遷移及無原籍可回的婦孺,地方政府及當?shù)胤浅r期難民救濟委員會應預先妥為計劃,酌予協(xié)助,并應利用廟宇、祠堂及公共房舍或私人館屋作為收容場所;第三,婦孺遷移時,地方軍警應妥為保護,并維持交通秩序,如有阻礙遷移的壯丁,應酌予制止;第四,遷移婦孺人數(shù)眾多,一般通行的輪船、火車或汽車等不敷容納時,由當?shù)卣苯由糖⒔煌C關,在可載范圍內(nèi),加派船車優(yōu)先運送;第五,如遇緊急狀況,遷移人數(shù)過多,而交通工具供應不濟時,得由地方政府酌察實情,先指定附近的安全地區(qū),暫為安置,嗣后分別轉送。①《接近戰(zhàn)區(qū)地域遷移婦孺辦法》,《中央日報》(南京)1937年11月14日,第3版。上述辦法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盡管明確了疏散對象,即易遭受日軍攻擊地帶的居民及戰(zhàn)區(qū)的所有婦孺,但在疏散的具體辦法上,諸如地點、交通工具及安全保護等僅作了宏觀性指導,并無強有力的保障措施,因此對于南京城市人口疏散并無多少實際意義。另外,上述疏散辦法提出之際,正是國民政府及其所屬機關西遷之時,為保證大批公務人員的疏散及檔案、物資向后方轉移,當時南京全市的交通工具(含汽車和民船)全部用在了軍事輸送與國府西遷上,一般城市居民很難乘車、船離開南京,這就使上述居民疏散辦法基本停留在了紙上。盡管11月19日南京市長馬超俊曾致電交通部長俞飛鵬,商議維持水上交通辦法,希望“西駛各船抵達后,即續(xù)回遷送難民”。②《馬市長關懷難民 維持水上交通送難民出境》,《中央日報》(南京)1937年11月26日,第1版。但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載送西遷人員和物資的車船很難在南京陷落前趕回。

        二、機關職員眷屬和軍屬的撤離與民眾的無序疏散

        如前文所述,國民政府和南京市政機關雖然提出了有關南京人口疏散計劃,但從其后具體施行情況看,均未有對南京城市人口作有計劃的疏散,特別是對于占城市人口相當比例的普通市民的疏散缺乏籌劃,實質(zhì)上是任其去留,從無過問。

        早在1937年7月底平津地區(qū)淪陷后,隨著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推進,首都南京各機關職員眷屬陸續(xù)疏散。疏散命令來自何處?是來自國民政府還是南京市政機關?就這一問題,筆者在個人能力范圍內(nèi)查閱相關檔案,迄今未發(fā)現(xiàn)明確記載此命令的文件。但通過時人對當時職員眷屬疏散的記述,我們大致可以判斷出命令的發(fā)布方及涉及范圍。1937年7月底應蔣介石之邀由北平赴廬山參加談話會的胡適返回首都南京。8月2日,他便從坊間得知有關疏散機關職員眷屬的消息:“軍政部有口頭命令,令公務人員把家眷送走。于是大家紛紛搬家了?!雹壑袊鐣茖W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胡適的日記》(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579頁。家住南京西流灣八號、時任江蘇省府委員兼教育廳長的周佛海,由于其高級公職人員身份,在當天日記中記載了他赴教育廳“分別通知各職員送眷回籍”等事④蔡德金編注:《周佛海日記》(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第13頁。。周佛海通知江蘇省府機關職員送眷回籍,說明其疏散命令不可能來自南京市政機關,只能是來自更高層級的國民政府。至于命令的形式,可以基本推斷是口頭傳達而非正式文件。這在戰(zhàn)后一些政府公務人員的呈文中,也得到印證。當時在上海棉花摻水摻雜取締所任總務課長的孫梓敬,于戰(zhàn)后索賠呈文中說,1937年8月3日奉傳諭“凡公務員眷屬務須于八月五日以前疏散離京”。8月5日,孫從南京頭條巷三益里住宅攜眷返吳江原籍。⑤《孫梓敬呈》(1945年9月28日),南京市檔案館藏,南京市抗戰(zhàn)損失調(diào)查委員會檔案:1003—17/25。除南京行政機關職員眷屬先期疏散外,在南京的國民革命軍各級軍官同期也接到將眷屬疏散離京的正式建議。①《 美國駐華大使(約翰遜)致美國國務卿》(1937年8月4日),張憲文主編,楊夏鳴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63冊《美國外交文件》,第1頁。

        由此可見,中日雙方在淞滬地區(qū)交戰(zhàn)前,國民政府駐南京各機關職員眷屬及軍屬已被先期動員疏散。其目的一是減少南京的戰(zhàn)時人口,此為戰(zhàn)前既定目的。二是解除戰(zhàn)時機關職員及各級軍官的后顧之憂。時任行政院政務處長的何廉后來在回憶錄中說:“日機開始轟炸南京時,我的家屬已離京?!雹诤瘟?《何廉回憶錄》,朱佑慈等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第132頁。周佛海也于8月6日將其妻及子女等送上船去湖南。③蔡德金編注:《周佛海日記》(上),第14頁。當然也有些公務人員是在淞滬之戰(zhàn)爆發(fā)后才將眷屬緊急送回原籍。如行政院參議馮凌甫,就是在9月初將眷屬送回西安。④馮凌甫:《抗戰(zhàn)八年西安生活的鱗爪》,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陜西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陜西文史資料》第23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頁。三是減輕首都缺糧的壓力。1937年8月初顧頡剛在南京訪友時亦接觸到南京人口疏散事,他在日記中記述:“中央以減少南京食糧問題,命令公務人員眷屬遷去,京滬路與長江航路皆擠甚?!雹蓊欘R剛:《西北考察日記》,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5頁。至于國民政府采取非正式命令形式實施疏散,則可以理解為主要是出于擔心公開疏散,會造成南京其他居民心理恐慌,影響社會穩(wěn)定。

        盡管國民政府疏散機關職員眷屬的命令通過非公開方式傳達,但眾多眷屬撤離南京的消息不脛而走。由于國民政府缺乏對南京市民疏散的整體籌劃與組織,而機關職員眷屬及軍屬紛紛疏散的舉動在淞滬會戰(zhàn)前已使部分南京普通民眾產(chǎn)生惶恐,自我疏散行為隨之產(chǎn)生。8月初,民眾的撤離方向主要是沿著鐵路及長江水道前往內(nèi)地及南京周邊。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美籍教授魏特琳8月2日在日記中記述了當時的情形:“火車和輪船非常擁擠,車票提前數(shù)天預售。數(shù)以千計的人將要撤離?!雹蓿勖溃菝髂荨の禾亓?《魏特琳日記》,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頁。美國駐華大使約翰遜在8月3日發(fā)給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Cordell Hull)的正午358號電報中說:“這兩天南京的鐵路非常擁擠。長江上去上游和下游的汽輪同樣擠滿了離開(南京)的居民?!雹摺?美國駐華大使(約翰遜)致美國國務卿》(1937年8月4日),張憲文主編,楊夏鳴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63冊《美國外交文件》,第1頁。在8月4日下午371號電報中又反映,由于民眾的自我疏散缺乏規(guī)劃,因此,避難方向有時顯得混亂與矛盾?!耙恍┤苏巴鶟h口和內(nèi)陸地區(qū),而大多數(shù)人似乎正前往上海,但奇怪的情況是,不少逃離上海的中國人正前往南京尋求安全之地?!雹唷?美國駐華大使(約翰遜)致美國國務卿》(1937年8月6日),張憲文主編,楊夏鳴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63冊《美國外交文件》,第2頁。向南京近郊地區(qū)的疏散同樣混亂不堪。曾在南京生活的學者楊步偉回憶了當時的情形:“一般人民還是像無頭蒼蠅似的亂打主意一陣,不知何處最安妥,今天這家出南門,明天那家出通濟門,有的出去又跑回來。因恐遇土匪打劫不敢住下來,又搬回來,真是亂得不堪?!雹釛畈絺?《雜記趙家》,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6—107頁。而美國駐華大使約翰遜認為:“這些舉動無疑加劇了業(yè)已存在的緊張情緒的蔓延,還會被新聞媒體夸張報道?!雹狻睹绹v華大使(約翰遜)致美國國務卿》(1937年8月6日),張憲文主編,楊夏鳴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63冊《美國外交文件》,第3頁。

        1937年8月中旬中日淞滬之戰(zhàn)爆發(fā)。其后日本軍機的無差別轟炸和出于對戰(zhàn)爭本身的恐懼,成為南京市民大量自行疏散的另一重要因素。8月15日開始至南京淪陷的近4個月里,只要天氣允許,日機即對南京展開空襲。家境比較富裕的居民多乘船向長江上游的內(nèi)地遷移,部分居民則前往蘇北、皖北等地投奔親友,小戶平民則避往南京鄉(xiāng)下或暫時出城躲避戰(zhàn)火。盡管如此,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平民因經(jīng)濟條件、家庭因素或他鄉(xiāng)無親可投,被迫滯留南京城內(nèi)。①參見張連紅:《南京大屠殺之前南京市民的社會心理》,《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2年第4期。有學者通過多方史料對當時仍滯留南京的人口進行測算,認為至是年11月初,除滯留南京的外地難民和中國守軍外,南京常住人口中至少有46.8—56.8萬人左右沒有疏散。②張連紅:《南京大屠殺前夕南京人口的變化》,《民國檔案》2004年第3期。

        至11月中旬,國民政府西遷之際,又有部分平民隨之疏散。由于水陸交通工具受政府運輸部門統(tǒng)制,被優(yōu)先安排軍事運輸及政府工作人員疏散,長江水道上的國內(nèi)商船已基本停運?!叭魏我粋€方向都沒有運輸工具,家什物品、辦公設備都被堆放在街道和人行道上?!雹勰暇┦ケA_圣公會教堂傳教士厄內(nèi)斯特·福斯特(Ernest H.Forster)的夫人克拉麗莎在1937年11月21日離開南京前往武漢前記錄的一些情況。章開沅編譯:《天理難容——美國傳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殺(1937—1938)》,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26頁。普通民眾離京只有搭乘開赴上游的外國輪船。但這些客輪在途經(jīng)蘇州、常州、鎮(zhèn)江等地后,早已擠滿旅客,過京時尚能搭載的旅客已極為有限,而“岸上候船者不計”。集結下關的逃難民眾,為搶登太古公司長沙輪,“冒著大雨,預先乘無頂鐵駁到江中專候終日者不下一千余人”。④長江:《感慨過金陵》,大文出版社,1938年,第16頁。少數(shù)旅客即使能夠登船也要付出高昂代價。據(jù)當時首都電話局“軍話專線臺”話務領班王正元回憶:“十一月底以前,南京的輪船票就很難買了。自南京宣布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后,逃難者蜂擁逃離南京,一張船票比原值高出四五倍。輾轉過手的黑市票,甚至高出十數(shù)倍。由于輪船都是停泊在江心,不敢靠岸,即使買到票的,也必須雇小木船登輪,而小木船也是漫天要價。小船擠滿了人和行李,江面上,落水吁救時見,舍命奪船迭聞。”⑤王正元:《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的軍話專線臺》,唐生智、劉斐等著:《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第53頁。盡管交通條件極為惡劣,但市民的自我疏散仍沒有停止。他們“大都搭乘麇集江岸的大大小小船只,上駛武漢,或下流上海;少數(shù)人搭乘末班幾趟火車,也有些人則沿著公路撤離”。⑥George A.Fitch,My Eighty years in China.Taipei:Mei Ya Publications,Inc.,1967.p.99.這種自發(fā)的疏散行為一直持續(xù)到南京保衛(wèi)戰(zhàn)開始。據(jù)意大利《新聞報》12月初報道,當時“數(shù)以百計的老百姓還坐在裝著家什的行李上,在空蕩蕩的建筑物之間、江邊等待著渡船”。直到“星期二(12月7日)晚上,最后一艘滿載難民的渡船準備起航。人群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擠滿了船只,這樣的場景給我們一個人們撤離的完整印象?!雹摺?日本人在攻占南京前發(fā)出最后通牒》,《新聞報》1937年12月9日,張憲文主編,張生、楊夏鳴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71冊《東京審判書證及蘇、意、德文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20—321頁。此后南京衛(wèi)戍司令唐生智為表示背水一戰(zhàn)決心,撤除下關至浦口間的輪渡,關閉了南京各城門。南京市民的大規(guī)模疏散基本不再可能。

        總的來看,從國民政府西遷開始,由于戰(zhàn)時交通工具統(tǒng)制,能夠搭載疏散居民的交通工具很少,如學者張連紅在其文章中的判斷——這期間,“市民中能夠離開南京者并不多”。⑧張連紅:《南京大屠殺前夕南京人口的變化》,《民國檔案》2004年第3期。

        三、南京城陷時大量市民滯留原因之分析

        緣何國民政府在南京城市人口疏散方面出現(xiàn)計劃性的疏漏?前文已指出,從國民政府看,主要是在淞滬會戰(zhàn)前后出于穩(wěn)定民心,維持首都社會秩序的需要。從實際情況看,淞滬會戰(zhàn)期間軍事輸送頻繁,政府機關內(nèi)遷導致交通工具緊張。

        第一,國民政府企圖通過穩(wěn)定首都南京社會秩序,向外界展示其堅決抗日的決心。

        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國民政府通過各種形式向國內(nèi)及國際社會表明堅決抗戰(zhàn)的態(tài)度。臨戰(zhàn)之際,首都社會秩序為國內(nèi)國際社會所矚目,其穩(wěn)定顯得尤為重要。蔣介石也意識到公務人員眷屬和軍屬疏散引發(fā)的問題,“最近要公務人員送眷屬回籍,社會上的秩序已亂起來了,交通站上都是擠得水泄不通?!@種態(tài)度與戰(zhàn)時戰(zhàn)事上,是無利而有害的?!雹佟?國防聯(lián)席會議記錄(1937年8月7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戰(zhàn)爆發(fā)后南京國民政府國防聯(lián)席會議記錄》,《民國檔案》1996年第1期。

        基于此,為避免給外界留下民國首都未戰(zhàn)先亂的不良印象,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前國民政府對軍政機關眷屬疏散引發(fā)的市民撤離、社會謠言、哄抬船票價格等進行了嚴厲制止,以穩(wěn)定社會秩序,消除民眾心理恐慌。首先,嚴加追查散布戰(zhàn)爭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其次,多方組織聯(lián)合行動,維持南京車站、碼頭秩序。8月9日,首都新生活運動促進會與首都憲警等17個機關會商,向車站和碼頭增派警察、憲兵及勞動服務隊,共同協(xié)作維持秩序。再次,嚴禁濫售船票和哄抬價格,保證輪船正常輸送旅客。憲兵司令部下關船舶檢查所在當天亦召集有關機關及輪船公司代表談話,決定:禁止舢板運輸旅客,禁止旅館攬客者、小販、賣報人等靠近碼頭,禁止各船公司亂售船票,嚴禁力工索取額外報酬,對持有船票而未能乘船者,輪船公司和船票售票所賠償其損失。②《 日本駐華大使川越致駐北京參事官森島電》(1937年8月12日合第532號),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合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南京大屠殺》,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3頁。上述措施盡管未能完全制止市民的逃散,但南京秩序有所好轉。8月11日,魏特琳在日記中寫道:“在我看來,今天早上南京似乎比較安靜,人們又恢復了日常生活。”③[美]明妮·魏特琳:《魏特琳日記》,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譯,第10頁。

        淞滬會戰(zhàn)打響后,國民政府為塑造首都抗日形象,在輿論宣傳上極為高調(diào)。如《中央日報》先后發(fā)表了《自衛(wèi)抗戰(zhàn)聲明書》及首都戒嚴令。④《中央日報》(南京),1937年8月15日,第1張第3版;1937年8月16日,第2張第1版。即使在上海失陷后,《中央日報》在《告京市民眾》社評中仍在向南京市民傳遞將堅守首都的信息,并呼吁市民作為堅守后盾,“做出一個榜樣來,給全國人民看看”⑤《告京市民眾》,《中央日報》(南京)1937年11月22日,第1版。。在中外記者招待會等場合,國府軍政要人蔣介石、張群等公開宣稱將繼續(xù)堅守首都南京,“不會放棄”⑥《 駐滬岡本總領事致駐北平森島參事官電》(1937年11月25日 合第1133號)(1937年11月26日 合第1137號),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合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南京大屠殺》,第23頁。,向中外展示堅持抗戰(zhàn)到底的姿態(tài)。問題是,國民政府與軍隊是否真有與南京共存亡的決心?而無論如何,在這種所謂的守城決心下,不能無視一般市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

        在城市管理及防空方面,國民政府及南京市政當局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市政管理上,全市范圍內(nèi)委托保甲長加強基層組織管控,實行“五戶連坐”,以防奸鋤諜;設立市日用品管理委員會,組織供應物品,保證市民日常所需;基本穩(wěn)定城市交通及供電系統(tǒng);開展抗戰(zhàn)宣傳教育,組織募捐活動。⑦詳見張連紅:《南京大屠殺之前南京市民的社會心理》,《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2年第4期。城市防空上,政府在戰(zhàn)前做了準備,除宣傳防空知識及進行防空演習外,并設置高炮陣地,建筑大量防空洞,統(tǒng)制防空警報。⑧《 廣田外務大臣致駐北平森島參事官電》(1937年9月6日合第1371號),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合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南京大屠殺》,第8頁。在防空機構組織下,南京市民也克服了恐慌情緒。日本駐南京情報人員曾在報告中表示:“一般市民已習慣空襲,面無懼色,態(tài)度冷靜?!雹帷?駐滬岡本總領事致廣田外務大臣函》(1937年10月27日機密第2144號),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合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南京大屠殺》,第15頁。

        國民政府要人在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一直堅守南京,以示抗敵決心。國府主席林森以70余歲高齡坐鎮(zhèn)首都,直至政府西遷。為防止民心因其撤離而發(fā)生波動,他特別囑咐送行人員須“堅守秘密”⑩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馮玉祥日記》第5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69頁。。蔣介石則直至日軍兵臨南京城下,于12月7日撤離。可是他們離開南京有交通工具保障,而一般市民卻無法離開南京。

        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至上海淪陷前后,國民政府在媒體宣傳、城市管理及防空、政府要人留守南京等方面做了相當工作,以對外展示抗戰(zhàn)決心,此一階段大規(guī)模疏散城市人口似乎很不適宜,因此僅對公務人員眷屬、外來在京落戶人員采取了一些疏散行動。但在堅守南京表象下,面對戰(zhàn)火威脅,國民政府及蔣介石對于如何安置和保護在首都的市民,沒有詳細計劃和采取實際行動。上海淪陷前后,蔣介石關注的重心是遷都及其對中日戰(zhàn)局的影響①參見姜良芹:《從淞滬到南京:蔣介石政戰(zhàn)略選擇之失誤及其轉向》,《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而罔顧南京城市人口的大規(guī)模疏散問題。國民政府方面亦僅在11月中旬頒布的遷移婦孺辦法中,口頭許諾提供種種交通便利而已。

        第二,戰(zhàn)時滬寧地區(qū)囿于軍事運輸任務較為繁重,交通工具極度緊張。

        由于淞滬會戰(zhàn)中日雙方鏖戰(zhàn)數(shù)月,人員及物資耗損驚人,使人員、給養(yǎng)及彈藥等軍事輸送任務極為繁重。為保證前線軍需運輸,1937年9月國民政府將軍政部船舶管理所擴充為軍委會船舶運輸司令部,以統(tǒng)制江河船舶征調(diào)管理。此后,南京對汽車、船舶等運輸工具也實施了統(tǒng)制:成立了汽車總部,全市在編汽車600輛中,被征發(fā)200輛,其中150輛被派往前線,50輛作為憲兵司令部用車;設立了南京市船舶總隊部,將南京市200噸以下、100噸以上220余艘船只編入該部,并于10月20日在下關設立辦事處。②《 駐華大使川越致廣田外務大臣函》(1937年11月1日 上大普通第37號),張憲文主編,經(jīng)盛鴻等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1冊《戰(zhàn)前的南京與日機的空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鳳凰出版社,2005年,第178頁。

        由于淞滬戰(zhàn)況慘烈,中國軍隊各類補給輸送緊急,船舶運輸司令部每月均需征調(diào)近百艘各型輪舶,將后方部隊及軍需物資經(jīng)長江水道運至南京,再中轉至淞滬前線。南京市船舶總隊統(tǒng)制的車、船等亦多參與轉運軍資工作。在一段時期內(nèi),“漢宜京鎮(zhèn)間船艫相接,無間晝夜”。③《船舶鐵道運輸司令部運輸報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后方勤務總司令部(后方勤務部)檔案,八〇五/644。1937年8月至12月為運輸繁忙時期,其中尤以11月為最。當月用船多達116艘,轉運部隊及傷兵共近28萬人、軍品6000噸,以及其它武器、給養(yǎng)若干。④《船舶鐵道運輸司令部工作報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后方勤務總司令部(后方勤務部)檔案,八〇五/644。國府機關職員及物資則由交通部航政司雇用國營及民營輪船公司船舶輸送。由于運輸工具緊張,缺乏統(tǒng)一調(diào)度,疏散內(nèi)遷過程混亂不堪。不少機關、部隊及學校等單位擅自征雇、截用或扣留船舶,導致不敷分配。據(jù)名記者范長江描述:下關各碼頭堆積大量待運物品,除少量公物外,絕大多數(shù)“都是官吏私人的家具和行李”。⑤長江:《感慨過金陵》,第17頁。在船舶緊張之際,以致重要軍品反遭遺棄。⑥張燕萍:《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經(jīng)濟動員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36頁。如當時沿海最大、最重要的金陵兵工廠11月中旬接到西遷疏散命令,將機器設備拆卸裝箱后,限于船舶緊張,四千余噸設備與材料直至11月底方才裝運完畢。對該廠員工的撤離,當局沒有安排船只,僅由廠方發(fā)給少量路費,令其自行疏散。⑦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南京人民防空志》,第72頁。

        由于軍事運輸?shù)姆泵σ约罢鬟w的需要,國民政府運輸機構不可能再抽出大批運力來疏散在京的數(shù)十萬市民。因此,盡管國民政府公布了“戰(zhàn)時遷移婦孺辦法”,但當時南京市交通運輸?shù)膶嵡?,決定其不可能得到切實有效的施行。

        余論

        戰(zhàn)時進行城市人口疏散,是現(xiàn)代戰(zhàn)爭狀態(tài)下國家為保護普通民眾生命與財產(chǎn)安全的重大戰(zhàn)略措施。特別在經(jīng)濟落后的國家,由于疏散工作的艱難更顯得特別重要??箲?zhàn)初期國民政府盡管意識到了城市人口疏散的必要性,但在首都南京人口實際疏散中卻存在諸多問題,留下了慘痛的教訓:疏散人口限制在一小部分群體,成效大打折扣,造成城市人口中占絕大多數(shù)的普通居民無序逃散,相當部分市民滯留南京,嗣后遭受日軍蹂躪屠殺。南京陷落后,除軍人外未及疏散的數(shù)十萬常住人口中,被日軍屠殺者約20萬左右。①此數(shù)根據(jù)戰(zhàn)后南京軍事法庭在判決書中認定的南京大屠殺期間遇難人數(shù)30萬以上,與學者孫宅巍所考證的大屠殺期間中國遇難軍人7—9萬人這一數(shù)字的相抵而得出。參見孫宅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中究竟有多少軍人》,《抗日戰(zhàn)爭研究》1997年第4期。留京公私財產(chǎn)損失同樣驚人,據(jù)戰(zhàn)后南京抗戰(zhàn)損失調(diào)查委員會對市民各類財產(chǎn)直接損失的不完全統(tǒng)計,約折合法幣2318億元(1937年損失時價值)。②抗戰(zhàn)期內(nèi)南京市民財產(chǎn)損失價值,據(jù)1946年統(tǒng)計時折合當時法幣約2萬億元。參見《南京市抗戰(zhàn)損失調(diào)查委員會工作節(jié)略》(1946年9月),南京市檔案館藏,南京市抗戰(zhàn)損失調(diào)查委員會檔案:1003—17/1。時人后來對此次城市人口疏散也多有批評,指出其“疏散人口不夠”,工作不力。③宇雲(yún):《江門失陷的教訓》,《申報》(香港版)1939年4月17日,第2張第6版。盡管日軍是造成南京城市人口生命和財產(chǎn)損失的直接元兇,但負有保護民眾職責的國民政府在疏散工作中的失誤值得反思。

        南京陷落后,面對日軍侵華范圍的擴大與深入,國民政府及各地市政管理機關吸取了南京城市人口疏散不力所留下的慘痛教訓,為避免民眾無謂的犧牲、保存持久抗戰(zhàn)力量計,在重點城市均進行了積極的城市人口疏散工作。如武漢會戰(zhàn)初期,為提前做好武漢城市人口疏散工作,該市軍政當局先后在1938年7月底、8月初發(fā)表《為疏散人口告民眾書》(武昌市政處發(fā)布)、《告武漢同胞書》(武漢衛(wèi)戍總部政治部發(fā)布),且設立專門疏散機構——武(昌)(漢)陽疏散委員會④該委員會于1938年7月成立,設委員7人,以湖北省會警察局、武昌市政處、武陽兩縣政府、兩縣黨部、湖北水上警察局等機關代表組成,下設總務、調(diào)查、勸導、交通四組,專職從事疏散武漢市人口的調(diào)查登記、勸導及代表民眾接洽、分配車船運輸工具等工作,在整個武漢城市人口疏散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參見《5.武昌市抗戰(zhàn)史料匯編初稿(節(jié)錄)》,http://www.whfz.gov.cn:8080/pub/dqwx/dfwx/kzsl/whlx/content.htm,2014年6月20日。,至10月下旬武漢棄守前,較好完成了該市人口疏散工作。華南重鎮(zhèn)廣州在會戰(zhàn)前亦較早進行了城市人口疏散的動員、組織工作。地處大后方的陪都重慶為避免日機空襲帶來大規(guī)模人口傷亡,在1939年三四月份進行城市人口疏散的動員,并成立疏散委員會專負其責。5月初“重慶大轟炸”后,三天內(nèi)緊急疏散市民25萬余人,減少了城市人口傷亡。⑤參見重慶抗戰(zhàn)叢書編纂委員會編:《重慶抗戰(zhàn)大事記》,重慶:重慶出版社,1995年,第43—44、47、50頁。正是吸取了抗戰(zhàn)初期首都南京城市人口疏散不力的沉痛教訓,中國內(nèi)地市政管理機構面對日軍的武力進攻,進行了較為嚴密的城市人口疏散工作,避免了類似南京悲劇的再次上演,保存了繼續(xù)抗戰(zhàn)的有生力量。

        猜你喜歡
        國民政府南京大屠殺南京市
        南京市集中“檢視”三方評議
        見證南京大屠殺暴行的歐美友人
        華人時刊(2022年23期)2022-05-10 08:20:12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都市生命統(tǒng)計
        近代史學刊(2020年2期)2020-11-18 09:14:54
        孫中山民生主義與國民政府的直接稅改革
        近代史學刊(2020年2期)2020-11-18 09:12:18
        從汕頭到上海:國民政府的“廢兩改元”之路(1925—1933)
        近代史學刊(2019年1期)2019-08-24 08:03:18
        南京大屠殺80周年誰的記憶與誰的哀慟
        青年與社會(2018年2期)2018-01-25 15:41:59
        南京市鼓樓區(qū)黑臭河道的治理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僑界寄哀思
        華人時刊(2016年1期)2016-04-05 05:56:22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中國火炬(2015年1期)2015-07-25 10:26:30
        南京市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9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自拍在线观看| 男女互舔动态视频在线观看| 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 91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搞黄色很刺激的网站二区|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人妻av乱片av出轨|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网站| 日韩字幕无线乱码免费| 麻豆精品导航| 国产香蕉尹人在线观看视频| 依依成人影视国产精品| 蜜桃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 av天堂吧手机版在线观看| 国模91九色精品二三四|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 免费成人毛片| av在线网站一区二区| 7194中文乱码一二三四芒果|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19| 色视频线观看在线网站|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日韩高清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亚洲二区| 午夜不卡av免费| 99免费视频精品| 在线免费看91免费版.| 天堂无码人妻精品av一区| 国产艳妇av在线出轨|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高潮无码毛片| 国产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网|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