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人民志愿軍撤軍回國的若干史實考辨

        2015-09-12 03:26:20田武雄
        軍事歷史研究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金日成中國人民志愿軍

        田武雄

        (北京大學 歷史學系,北京100871)

        1953年朝鮮停戰(zhàn)后,中國人民志愿軍即分批從朝鮮撤離。但至1957年底,尚有數(shù)十萬中國軍隊駐扎朝鮮。1958年,這些部隊分三批全部撤回國內(nèi)。目前,學界對這次撤軍行動的一些關(guān)鍵史實,如金日成提出的兩套撤軍方案及差別所在、撤軍回國后的部隊去向、撤軍人數(shù)等問題,或鮮有研究,或說法不一。筆者綜合運用新近解密的多國檔案、近年出版的中國領(lǐng)導人文獻以及各種內(nèi)刊資料,嘗試梳理與考辨中國人民志愿軍1958年撤軍行動的若干史實,以期彌補既有研究之不足。

        一、金日成所提志愿軍撤軍行動的兩個方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著《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記述,1957年11月毛澤東與金日成在莫斯科就1958年內(nèi)全部撤離中國人民志愿軍達成一致。從莫斯科回國后,金日成分別于12月16日和25日兩次致信毛澤東,“先后對志愿軍撤出朝鮮問題提出了兩個方案。一是由朝鮮政府發(fā)表聲明,提出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的主張,中國政府積極響應(yīng);一是由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寫信給聯(lián)合國,要蘇聯(lián)在聯(lián)合國提出主張,以推動聯(lián)合國采取行動?!雹佘娛驴茖W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修訂版)下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571頁。此書引用參考了不少檔案資料,是國內(nèi)有關(guān)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的比較全面和權(quán)威的研究成果。從這段表述來看,金日成所提兩套方案的差別在于:是由朝鮮政府發(fā)表聲明提議雙方撤軍,還是由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寫信給聯(lián)合國提出撤軍要求。

        然而,對照毛澤東1958年1月24日給金日成的回信②參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第37—39頁;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0—342頁;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372—374頁。3種書(集)都收錄了毛澤東1958年1月24日給金日成的回信,但文字略有出入。第一種根據(jù)中央檔案館保存的電報稿刊印,第二種根據(jù)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原件刊印,第三種根據(jù)第二種刊印,但將其中出現(xiàn)“聯(lián)合國軍”字樣的地方都加上了引號。,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段表述是不夠準確的。毛澤東在回信中首先指出,金日成12月16日來信中所提方案較好,中方對這一方案提出了一些具體意見。接下來毛澤東逐條陳述了這些意見。在第一條意見中,毛澤東寫道:“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寫信給聯(lián)合國,要求‘聯(lián)合國軍’撤出朝鮮,的確是有一定的好處的,因為這樣可以便于蘇聯(lián)作為聯(lián)合國的一個成員國在聯(lián)合國內(nèi)提出主張,推動聯(lián)合國采取行動。③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的《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中,這句話是:“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寫信給聯(lián)合國,要[蘇]聯(lián)作為聯(lián)合國的一個成員國在聯(lián)合國內(nèi)提出主張,推動聯(lián)合國采取行動”。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第37—38頁。相較而言,《毛澤東文集》和《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根據(jù)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原件刊印的文本表述更清晰、準確。但是,這個方式也有缺點,那就是把整個聯(lián)合國作為同我們敵對的一方,而實際上派出侵略軍隊組成聯(lián)合國軍的,只是少數(shù)聯(lián)合國的成員國。因此,我們建議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發(fā)表一個公開聲明?!雹苤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340—341頁;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72頁。

        可見,“但是”之前的語句是毛澤東轉(zhuǎn)述金日成12月16日信中所提方案并對其優(yōu)點加以肯定?!暗恰敝髣t是毛澤東對這一方案的不同看法。最后,毛澤東提出了中方的建議。不難看出,上述《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中第二個方案才是金日成12月16日來信所提的方案,而第一個方案則是毛澤東在金日成所提方案的基礎(chǔ)上,稍加改動后所建議的方案,并非金日成12月25日來信所提方案?!犊姑涝瘧?zhàn)爭史》對于金日成兩次來信所提方案的表述顯然源自毛澤東的回信,但卻是一種誤讀。

        2013年出版的《毛澤東年譜(1949—1976)》可以印證筆者的看法。該書寫道,金日成在1957年12月16日致信毛澤東,信中對中國人民志愿軍撤出朝鮮的具體步驟與措施提出以下意見:“首先,由我國最高人民會議向聯(lián)合國致信,提議聯(lián)合國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時由朝鮮撤退。其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fā)表聲明,同意上述提議,并宣布在1958年底以前撤完。其次,周總理來訪我國,由朝中雙方發(fā)表共同公報時應(yīng)包括這一問題?!雹葜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3),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288頁頁下注。另外,金日成曾于1957年12月17日向蘇聯(lián)駐朝鮮大使普扎諾夫(?。抱濮侑学擐唰?通報了12月16日給毛澤東寫信的內(nèi)容。金日成在通報時所說的撤軍方案是:1958年1月召開的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將向中國政府提出,要求于1958年內(nèi)從朝鮮撤出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時致函聯(lián)合國,要求美軍從南朝鮮撤離。①參見"Journal of Soviet Ambassador to the DPRK A.M.Puzanov for 17 December 1957"December 17,1957,AVPRF F.0102,Op.14,Delo 6,Listy 14 - 25.Translated for NKIDP by Gary Goldberg.http://digitalarchive.wilsoncenter.org/document/115956,2013年2月23日訪問。NKIDP(North Kore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Project)即北朝鮮國際文獻項目,是由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主持的子項目之一,致力于在全球范圍搜集、翻譯和公布關(guān)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檔案文獻。目前主要是將蘇聯(lián)、東歐以及中國的外交檔案中有關(guān)朝鮮的內(nèi)容收集、整理并翻譯成英文發(fā)布其官方網(wǎng)站。顯然,這與《毛澤東年譜》中的表述有些出入。《毛澤東年譜》中只字未提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向中國政府提出撤軍要求,而是將朝方分別向中國政府和聯(lián)合國提出的撤軍要求模糊化為朝方向聯(lián)合國提議雙方同時撤軍。②筆者傾向于認為《毛澤東年譜》中的表述不夠準確,而NKIDP翻譯和公布的普扎諾夫工作日志中的記錄更為可靠。因為據(jù)NKIDP公布的另一份英譯蘇聯(lián)檔案,早在1957年12月4日,金日成就在朝鮮勞動黨中央主席團會議上提議分別向中方和聯(lián)合國寫信要求撤出中國軍隊和聯(lián)合國軍。這一提議即金日成12月16日來信的雛形。詳見田武雄:《同聲異氣:中國1958年從朝鮮全部撤軍方案的形成》,《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盡管如此,至少可以斷定的是,金日成12月16日來信提出的第一套方案的要點是:由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寫信主動提出外國軍隊撤軍的要求。

        金日成12月25日來信提出的第二套方案是什么呢?從毛澤東給金日成的回信其實已可以推斷,該套方案提議的方式應(yīng)當不是由朝鮮主動提出撤軍要求。那么,其具體內(nèi)容又是什么?筆者目前尚無法看到信的原文。據(jù)《周恩來傳》披露,第二套方案的要點是:由中國政府發(fā)表聲明,提議雙方撤兵,朝鮮政府聲明同意和支持。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傳(1898—1976)》,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1371頁。另見周總理接見蘇聯(lián)尤金大使談話記要,1958年1月8日,第5、6頁,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109-00828-01。顯然,第二套方案與第一套方案相比,朝鮮由主動要求變?yōu)楦阶h支持,而中國則由被動響應(yīng)變?yōu)橹鲗Сh。這才是金日成先后所提兩套方案的根本差別。金日成之所以在提出第一套方案一周多以后,再次寫信給毛澤東提出另一套方案,恐怕是擔心第一套方案太過凸顯朝鮮的主體地位,令中國領(lǐng)導人感到不快。故而在毛澤東未及答復前,又提出截然不同的另一套方案備選。如果兩套方案的差別只在于由朝鮮政府公開聲明要求撤軍,還是由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寫信提議撤軍的話,金日成大可不必先后兩次致信毛澤東。《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中的表述既與史實不合,又與邏輯和常識相悖。

        從毛澤東給金日成的回信可知,金日成的擔心可能是多余的。毛澤東在回信中首先指出,由朝鮮“主動提出外國軍隊撤出朝鮮的要求,然后由中國政府響應(yīng)朝鮮政府的要求,是比較適宜的”。因而,中方認為采用金日成“12月16日來信中所提出的方案較好?!辈贿^,如前所述,毛澤東并未完全接受金日成提出的方案,而是針對這一方案提出了具體意見。在回信中,毛澤東建議把由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寫信的方式改為由朝鮮政府公開發(fā)表聲明的方式。其理由是應(yīng)區(qū)分聯(lián)合國和聯(lián)合國軍出兵國,不要與整個聯(lián)合國為敵。④參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第37—38頁;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340—341頁;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72頁。這一建議在實際上避免了在聯(lián)合國內(nèi)討論撤軍問題的可能。否則,聯(lián)合國很可能在美國操縱下再次通過譴責中國、并要求中國撤軍的決議。

        二、志愿軍回國后的去向

        收到毛澤東的回信后,中朝雙方迅速就撤軍方案達成了一致。1958年2月,周恩來率團訪問朝鮮期間,中朝雙方就撤軍問題發(fā)表了聯(lián)合聲明。隨后,中國人民志愿軍撤軍行動即付諸實施。1958年3月10日,在第一批部隊撤離朝鮮前夕,志愿軍司令部要求各部隊做好撤軍中的保密工作,并提出十條具體要求,其中明確規(guī)定不能透露回國后的駐防位置和任務(wù)等。①《認真做好撤軍中的保密工作 志愿軍司令部提出十條要求》,《志愿軍》報1958年3月15日,第3版。6月10日,在第二批部隊撤離前,志愿軍政治部又正式發(fā)布《撤軍政治工作三十條》,要求“加強保密教育”,“不得泄露軍事秘密”。②《 志愿軍政治部正式公布撤軍政治工作三十條》,《志愿軍》報1958年6月18日,第2版;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經(jīng)驗總結(jié)審編小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經(jīng)驗匯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第1008頁。因而,長期以來,有關(guān)志愿軍回國后的去向始終是個謎。時至今日,《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一書及其它有關(guān)志愿軍的著作或回憶錄,對于志愿軍撤軍回國后的去向都語焉不詳,甚至諱莫如深。③一般只交待回國時間,不提回國后的駐防位置。即便提到回國后的去向,也很籠統(tǒng)。如“中國人民志愿軍各部隊分批撤出朝鮮回國后,按照中央軍委的部署開赴祖國各地,積極投身到建設(shè)和保衛(wèi)社會主義祖國的行列?!币娷娛驴茖W院戰(zhàn)爭理論和戰(zhàn)略研究部:《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戰(zhàn)史》,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年,第214頁。那么,志愿軍回國后如何安排呢?通過爬梳近年來出版的中共領(lǐng)導人年譜等資料,筆者從中找出了一些蛛絲馬跡。

        確定將于1958年內(nèi)從朝鮮全部撤軍后,中國軍方開始為撤軍行動做準備。1958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軍委開會專門研究中國人民志愿軍從朝鮮撤軍問題,決定總參作戰(zhàn)部和志愿軍總部部署和安排撤軍工作。1月28日,志愿軍司令員楊勇向國防部長彭德懷提交報告,對各軍回國后的駐防位置和志愿軍直屬機關(guān)處理等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④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修訂版)下卷,第572頁。為了擴大撤軍行動的政治影響,并觀察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的動態(tài),楊勇建議3月中旬開始撤出位于一線的第16、23軍?!叭缜闆r無變化”,再繼續(xù)撤離其他部隊。同時建議第19兵團與濟南軍區(qū)合并,“以充實濟南軍區(qū)的機構(gòu)”。至于志愿軍一級機關(guān),據(jù)楊勇在報告中的轉(zhuǎn)述,原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鄧華曾向彭德懷建議志愿軍撤回后,在長春成立吉黑軍區(qū)。楊勇認為這一建議的“好處是離朝鮮近,萬一有事,再回朝鮮方便,同時東北的部隊較多,可以分擔一部分部隊的訓練任務(wù)。缺點是只能照顧一個方面,不便機動。東北是一個戰(zhàn)役方向,設(shè)兩個指揮機關(guān),指揮不太方便,也不合乎目前精簡的精神”。同時,楊勇也否定了將志愿軍一級機關(guān)“與沈陽軍區(qū)合并”的方案。他指出,由于志愿軍一級機關(guān)經(jīng)過戰(zhàn)爭鍛煉,積累了指揮和訓練經(jīng)驗,且“機關(guān)干部素質(zhì)還好,機構(gòu)尚健全”,因此建議將其與武漢軍區(qū)合并,作為機動的指揮機關(guān)。因為“這樣不僅能保存這個機構(gòu),而且能夠應(yīng)付意外的情況”⑤姜鋒、馬曉春、竇益山等:《楊勇將軍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第345—346頁。彭德懷看過楊勇的報告后,將它轉(zhuǎn)呈給毛澤東。2月3日,毛澤東閱后,批示:“退彭德懷同志。此件看過”,并未明確表態(tài)。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第69頁;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3),第 294頁。

        2月7日,總參謀長粟裕提出關(guān)于志愿軍撤軍方案和回國后部署的兩個方案報告。2月13日,第143次軍委會議研究志愿軍撤回國內(nèi)部署,彭德懷說,估計戰(zhàn)爭開始,第一線兵力過密不利。因此,兵力配置,縱深可多一些,第一線疏散些,一處兵力不宜集中過多。以遷就駐房為主,盡量不建新營房。最后會議決定:“基本同意粟裕同志關(guān)于志愿軍撤軍方案和回國后部署方案報告的第二個方案。在實施步驟上,應(yīng)根據(jù)駐區(qū)氣候條件,先撤回的部隊駐東北,第二步撤回的部隊駐華北,最后撤回的部隊駐華中和四川,以便進行營房補修生產(chǎn)等工作?!雹咧泄步K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粟裕年譜》,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第620頁;王焰主編:《彭德懷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73頁。可見,中央軍委主要是根據(jù)全國總體兵力部署、駐地營房情況、駐區(qū)氣候條件來確定撤軍的先后順序和回國后的駐防位置的。據(jù)此,志愿軍5個軍(分別是第1、16、21、23、54軍)回國后的去向大致已確定。第一批撤回的志愿軍部隊將留駐東北,繼續(xù)承擔必要時防衛(wèi)朝鮮的任務(wù),其余大部分部隊則將撤回遠離朝鮮半島的中國內(nèi)地。對于部隊的撤出順序,中央軍委最終確定:“先前沿,再西海岸,后中間”的方針。因為“先撤出第一線部隊能迅速擴大志愿軍的撤軍影響,同時可以觀察敵人的動態(tài),最后撤出中間的部隊以便應(yīng)付意外情況?!雹佘娛驴茖W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修訂版)下卷,第580頁。這表明楊勇關(guān)于部隊撤出順序的建議部分得到了軍委的采納。

        2月15日,周恩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訪朝時在會談中表示:“我們在東北原有四個軍,志愿軍撤退后再增加兩個軍。只要朝鮮政府一作出決定,我們就可以派志愿軍來。”②《 周恩來與外國首腦及政要會談錄》,北京:臺海出版社,2012年,第153頁。據(jù)楊勇1月28日給彭德懷的報告,留駐東北的兩個軍是第一批撤回國的第16和第23軍。參見姜峰、馬曉春、竇益山等:《楊勇將軍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第345頁。明確告知朝方,志愿軍5個軍中只有兩個軍將留駐東北。同時承諾中國將繼續(xù)向朝鮮提供軍事保護,必要時可以出動6個軍,比現(xiàn)有志愿軍總數(shù)還多1個軍。這樣,中國既實現(xiàn)了從朝鮮全部撤軍的目標,從而有利于減輕軍費負擔,又繼續(xù)保持著對兄弟國家的軍事義務(wù)。

        中央軍委雖然已就志愿軍回國后的部署方案作出了決定,但志愿軍部隊撤出朝鮮前,志愿軍官兵不少人對于回國后的駐地,有各種各樣的想法。“不少干部怕到艱苦的地方去”,“有些人雖然口頭表示服從祖國需要,但實際思想還與這一要求有距離”,“有的希望回國后住城市,不愿住鄉(xiāng)村;有的想趁撤軍機會離隊轉(zhuǎn)業(yè);也有些人對行軍有顧慮:行李重、天氣熱、路途遠等。”③《 撤軍工作已有良好開端 當前急須解決三個問題》,《志愿軍》報1958年3月22日,第1版;《結(jié)合總路線宣傳采用了鳴放辯論 一營官兵撤軍教育后干勁十足》,《志愿軍》報1958年6月25日,第1版。隨周恩來訪朝期間,總參謀長粟裕在志愿軍歡迎會上講話時說:“最近也聽到反映:志愿軍幾個軍調(diào)回國有的不愿意駐東北,最好駐到關(guān)內(nèi),最好駐到中原地區(qū)不冷不熱的地方,這是不應(yīng)該的。我們的軍隊,只有經(jīng)常的鍛煉,能夠吃苦耐勞,這樣才能在任何困難條件下來作戰(zhàn),戰(zhàn)勝敵人?!雹堋端谠N倪x(1949.10—1984.1)》第3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338頁。要求志愿軍官兵經(jīng)受鍛煉,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要去。在撤軍過程中,志愿軍各部隊以座談、鳴放、辯論等形式加強思想教育,批判了“在撤軍問題上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個人打算”。通過教育,提高了官兵的思想認識,大家紛紛表示,“只要對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感情,那么,祖國的任何地方都好。組織上叫到哪里,就應(yīng)到哪里去?!雹荨?思想陣地上遍插紅旗 二〇四部隊黨委擴大會議上通過鳴放辯論端正“到好”思想》,《志愿軍》報1958年7月5日,第1版;《結(jié)合總路線宣傳 采用了鳴放辯論 一營官兵撤軍教育后干勁十足》,《志愿軍》報1958年6月25日,第1版。

        志愿軍5個軍最終到底撤到了哪里?筆者綜合各種資料得知,第16、23軍回國后編入沈陽軍區(qū),分別駐防吉林和黑龍江。第54軍回國后駐重慶。第21軍回國后編入北京軍區(qū),駐山西。第1軍回國后駐防河南開封,隸屬武漢軍區(qū)。⑥參見張明金、劉立勤主編:《中國人民志愿軍歷史上的27個軍》,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4年,第327、340、353、412頁;《中國陸軍歷史簡介(一)(二)(四)》,哈爾濱工程大學工學網(wǎng),http://gongxue.cn/guofangshichuang/ShowArticle.a(chǎn)sp?ArticleID=139011,http://gongxue.cn/guofangshichuang/ShowArticle.a(chǎn)sp?ArticleID=139026,http://gongxue.cn/guofangshichuang/ShowArticle.a(chǎn)sp?ArticleID=139028,2014年4月1日訪問。志愿軍各部隊回國后駐防位置并非入朝前的駐地或原部隊活動區(qū)域,中央軍委在駐地安排上是否有意為之,還有待更多更可靠的史料加以論證。至于志愿軍直屬機關(guān),則未能如楊勇司令員曾設(shè)想的那樣,保留下來與武漢軍區(qū)合并。1959年1月,志愿軍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建制均被撤銷。⑦軍事科學院戰(zhàn)爭理論和戰(zhàn)略研究部主編:《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戰(zhàn)史》,第177、178、180頁。直屬機關(guān)大部分干部被分配到解放軍各總部工作。政治部文工團、京劇團、話劇團、雜技團、評劇團以及后勤部修械所,則分別由山東省、北京軍區(qū)、沈陽軍區(qū)、江西省等地方和軍隊單位接收。⑧《王平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第516頁;南草:《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文工團在朝鮮的8年》,《新文化史料》2000年第1期。另據(jù)《楊勇上將》一書所述,志愿軍總部處長以下原班人馬分別到后來的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見舒云:《楊勇上將》,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5年,第48頁。另有一部分官兵回國后,直接“脫下征衣,參加經(jīng)濟建設(shè)”。①徐平、高強:《對1956—1958年軍隊精簡整編的重新估價》,第六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shè)規(guī)律的探索”,長沙,2006年9月,第674頁。

        三、志愿軍撤軍人數(shù)

        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從朝鮮撤軍時,志愿軍總部曾公布過每批的撤軍人數(shù)。其中第一批為8萬人,第二批10萬人,第三批7萬人,撤軍總數(shù)應(yīng)為25萬人。《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一書講到志愿軍撤軍人數(shù)時使用的也是這一數(shù)字。②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修訂版)下卷,第580頁。第20兵團領(lǐng)導機關(guān)先于1958年3月12日撤出朝鮮,3月15日起志愿軍第一批部隊才開始公開撤離。第20兵團領(lǐng)導機關(guān)人數(shù)應(yīng)該未計入25萬人的總數(shù)之內(nèi)。軍事科學院出版的另一本書《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戰(zhàn)史》也持此說。③軍事科學院戰(zhàn)爭理論和戰(zhàn)略研究部主編:《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戰(zhàn)史》,第176頁。不過,關(guān)于志愿軍撤軍人數(shù)問題,尚存在其它多種說法。國防大學徐焰教授在其多部軍史著作中持21萬說,但是未給出具體的資料出處和算法。④參見鄭惠等主編,余雁著:《五十年國事紀要·軍事卷》,長沙:湖南出版社,1999年,第210頁。另見:鄭惠、林蘊暉主編,徐焰著:《六十年國事紀要·軍事卷》,長沙:湖南出版社,2009年,第110頁。黃毅、郝鴻儒主編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后勤史》(以下簡稱《后勤史》)持22萬說,但并沒說明另有3.7萬后勤人員是否計算在內(nèi)。⑤黃毅、郝鴻儒主編:《中國人民志愿軍后勤史》,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年,第300、307頁。還有一些學者也認為當時志愿軍在朝鮮總兵力22萬余人。⑥李輝、簡世華:《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從朝鮮撤軍的簡要經(jīng)過》,《軍事歷史》1994年第2期。1957年12月底,中國駐朝鮮大使喬曉光在與蘇聯(lián)駐朝大使普扎諾夫談話時透露,志愿軍部隊人數(shù)接近30萬。⑦"Journal of Soviet Ambassador to the DPRK A.M.Puzanov for 20 December 1957"December 20,1957,AVPRF F.0102,Op.14,Delo 6,Listy 14 -25.Translated for NKIDP by Gary Goldberg.http://digitalarchive.wilsoncenter.org/document/115958,2013 年 2月22日訪問。此外,美國情報對志愿軍人數(shù)的估計前后不一,1956年7月至1958年8月前,估計為29萬左右。⑧Microfilm:Confidential U.S.State Department Special Files,Korea,F(xiàn)irst Supplement,1951-1966,Reel 7,pp.569-573;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5 -1957,Vol.23 part2,Korea,pp.287 -288,322 -325.而1958年9月10日則估計已撤出20萬人,尚有11.1萬人即將撤離,即總數(shù)為31萬余人。⑨CREST(CIA Records Search Tool),CIA -RDP79T00975A003900350001 -0,Central Intelligence Bulletin,September 10,1958,p.3.

        究竟哪一個數(shù)字準確?幾種說法為何差異較大?筆者認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和《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戰(zhàn)史》兩書中給出的25萬余人的數(shù)字比較準確。兩書編者是中國最權(quán)威的軍事科研機構(gòu),有條件接觸第一手資料,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比較可信。而且通過與其它幾種說法相互比照印證,也能夠確定這一點。李輝、簡世華的論文詳細說明了每批撤離的軍兵種構(gòu)成及其人數(shù),總計22萬余人的數(shù)字基本上是準確的。不過,通過對照《后勤史》所述的志愿軍后勤單位和人員的構(gòu)成,李輝、簡世華提出的22萬余人中顯然遺漏了后勤第2分部、4個大站、2個汽車團、10個醫(yī)院以及汽車修理廠、軍械修理廠等單位和人員。這部分人員估計占3.7萬志愿軍后勤人員的2/3左右。22萬余人加上遺漏的部分,總共也約為25萬人?!逗笄谑贰芬粫薪o出的22萬人的數(shù)字包含了部分志愿軍后勤機關(guān)人員,如加上志愿軍后勤系統(tǒng)3.7萬多人的總數(shù),再減去其中重復計算的部分,大致也在25萬人左右。李輝、簡世華的論文指出:1958年撤軍行動中有1萬余人的部隊因臨時任務(wù)于各批之間零星撤回。徐焰教授所持的21萬說,很可能沒有將這1萬余人計算在內(nèi),此外也未將3.7萬志愿軍后勤人員計算在內(nèi)。至于喬曉光向普扎諾夫通報的數(shù)字,則只是概數(shù),并未具體說明其構(gòu)成和算法。

        而美國情報評估則不完全可信。由于其情報來源的缺陷(多為秘密信息來源或中朝方面的公開報道)以及評估方面的疏誤,①對美國情報評估情報來源及其可靠性的分析,參見沈志華:《導論》,沈志華、楊奎松主編:《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壹),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5—32頁。使得其情報評估結(jié)果既有滯后性,也有矛盾性,不能及時而精確地反映中國人民志愿軍人數(shù)的變化。其情報評估只能作為一種參考,用以反映志愿軍人數(shù)大致的變化趨勢。

        四種撤軍人數(shù)論斷詳情對照表

        猜你喜歡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金日成中國人民志愿軍
        那些年,中朝領(lǐng)導人頻繁互訪
        益壽寶典(2018年16期)2018-01-27 14:47:51
        金日成死亡內(nèi)幕:第一架搶救飛機撞在山上
        中外文摘(2017年22期)2017-11-01 13:48:41
        為領(lǐng)導干部薦書
        為領(lǐng)導干部薦書
        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65周年
        軍事歷史(2015年5期)2015-05-31 13:24:08
        鄧小平傳:1904~1974
        全國新書目(2015年4期)2015-05-11 23:03:32
        中央文獻出版社
        鄧小平和金日成的情誼
        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50周年(之一)
        軍事歷史(2000年1期)2000-12-06 05:54:04
        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五十周年(之三)
        軍事歷史(2000年4期)2000-11-22 07:13:18
        百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成人无码网www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神马不卡一区二区三级| 麻豆三级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视频最新| 五月婷婷丁香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 人妻 在线 视频| 免费无码午夜福利片69| 亚洲成在人线电影天堂色| 日本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9精品无码a片在线1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日本高清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髙潮呻吟久久av| 久久婷婷五月国产色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国产女优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无码| 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百度网盘| 少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大香香| 久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欲av| 亚洲精品久久麻豆蜜桃| 国产av久久久久精东av| 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手机视频|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在线 | 国产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日本激情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黄色| 强行无套内谢大学生初次| 天堂在线观看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