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姚茂,女,漢,四川閬中,學歷研究生在讀, 西華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摘要:建構主義起源于維果斯基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啟示我們:在外語教學中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和師生互動的合作教學方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語言能力是在完成一系列的語言交際活動中實現(xiàn)的,有效的課堂活動設計,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得語言技能,還可以通過在完成交際任務的相互協(xié)作中體驗教育的價值,實現(xiàn)人格的提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外語教學有極大的啟示。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6-0088-01
教育心理學中的建構主義是以往把學生作為知識灌輸對象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fā)展。行為主義對語言教學曾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它只關心可觀察到的反應行為,忽略了學習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反應,而認知主義強調學生對外部刺激的加工處理和內化吸收,認為學習是使知識及其結構內化為學習者的知識的過程。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建構,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來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和理解。行為主義“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認為教師是主要的知識來源,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認知主義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學生互動”的模式轉變,這就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合作者,這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及其應用。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對外語教學和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培養(yǎng)有一定的啟示作用。英語教學的改革也應該以這一理論為指導,從教學方法、模式和教學理念上改進英語教學。
一、建構主義理論的學習觀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xié)作活動而實現(xiàn)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到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并把情境創(chuàng)設作為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以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情境化的背景中真正做到了從做中學,為學習者自主選擇和自主發(fā)展提供了空間。這樣,學習就有了主動性。再者,不同的人即使看到同一事物,進行加工時也會產生對事物不同方面的想法,在用自己的方式建構時,對事物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學習者之間通過合作可以更快和更全面地了解新的事物,在教學中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建構主義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建構主義有四個比較明顯的特性,而這四個特性放在英語教學中有著很大的幫助,下面以英語教學為例,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談談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發(fā)和指導。
(一)主動性。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能力培養(yǎng)。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對客觀特質的假設與推測。因此,建構主義知識觀認為對知識意義的把握建立在自己經驗之上,要以研究的方式來學習。建構主義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以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為目標,注重塑造、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景,展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外語是一門實踐課,其語言技能需要通過學生個人的時間才能培養(yǎng)和提高。外語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想、多說、多做,激發(fā)學生的獨立意識和交際意識,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建構外語新知識的主體,適時適量地引入課堂,豐富教學內容,從而使外語學習成為一項輕松有趣、人人都想參與的活動。還要尊重其個體差異,從他們的原有知識和經驗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實際,為其提供更多的交流觀點和問題結果的機會,提供富有個人意義的學習經驗。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外語的能力。
(二)情境性。設置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情景。建構主義強調知識的情景性,強調真實情景下的學習,老師可靈活地運用情境引導學生,使學生能通過實踐,對單詞,句型等有更好的理解和運用。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只有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才會主動地進行自我探索和語言的實踐應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親自體驗應用語言、探求新知,從而開發(fā)其潛能。在整個教學活動由“教師講授為中心”向以“問題討論為中心”的轉變。
(三)群體性。注重開展合作學習與綜合性學習的活動。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主體社會互動和語言應用的結果,知識不僅存于個人頭腦中,也存在于社會之中,為眾人所享用。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社會互動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在盡可能的自然環(huán)境中同伴間互動、合作發(fā)生的。建構主義理論的一個核心價值是“合作學習”。由于學習者對事物的理解不同,因此在知識的建構過程中,學習者都是按照自己獨有的方式對事物理解之后進行建構。因此,個人與其他學習者合作能夠充實自己的知識體系。把學習者分成若干小組,教師布置明確的學習任務,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要參與完成任務。這一理論強調集體性任務,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幫助、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從而完成共同的目標。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見證并參與了同伴之間的思維活動,這樣有助于學習者建構起對事物更深層次的理解,因而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習者實現(xiàn)意義建構。
(四)轉變性。轉換教師角色。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者、知識的管理者、學生的學術顧問,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基于這樣的理論,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由過去的語言灌輸者變成導入者、觀察者、語言顧問和指導者等,在任務的每個階段中,教師有著不同的角色,從而使枯燥的英語課堂充滿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