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環(huán)
重慶市鋼城實驗學校
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藝術
張澤環(huán)
重慶市鋼城實驗學校
初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是學習方式的改善。這首先體現(xiàn)在課堂上,因此,進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藝術的研究,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人認為,孩子雖小,但也是獨立的人。蹲下來跟孩子談話,不只是為了表示大人與孩子的“親密接觸”,更重要的是為了表示大人對孩子的尊重。而且,蹲下來跟孩子談話,既在有形之中縮短了大人與孩子形體上的距離,使孩子沒有壓抑和恐懼感,又在無形之中讓孩子從小就意識到自己同大人是平等的,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教育就應如此,課堂更應如此!
“蹲下來與孩子說話”,是讓教育者將教育的對象看為真實的孩子,而不是理想中的孩子。由于學生與老師的視角不同,他們常常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而看不到我們想讓他們看到的東西,而且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課堂必須抓住孩子們最關注的問題,以此為抓手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藝術。
所謂教學藝術節(jié)奏是指教師教學活動的組織富有美感的旋律性變化。一堂成功的課猶如奏樂,按照旋律、曲調抑揚頓挫,音節(jié)疏密相間,節(jié)奏明快和諧,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機相聯(lián)。整個課的節(jié)奏體現(xiàn)音樂性,就會給人以藝術享受。如果45分鐘都是一個調子,平鋪直敘,學生就會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教學藝術節(jié)奏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快慢適宜。教學內容有難有易,有重點與非重點,重點要突出,可反復地講;難點要分散,則緩慢地講;一般內容要交代,可簡明地講;新課引入宜快;需要學生記筆記的地方,則應適當放慢速度。切忌平均用力。課堂教學中快、慢節(jié)奏交替出現(xiàn)“柔性”轉喚,使教學組織結構如行云流水,順暢自然。
(2)動靜結合。教師組織教學時,要巧于安排教學方式,使之有動有靜,動靜結合,按照科學順序有機組合搭配起來,使教學活動在運動交替中有節(jié)奏地進行。如在學生答問、討論之后,教師作出總結,寫板書,學生做筆記,課堂氣氛由鬧轉為靜。
(3)疏密相間。密而不疏,學生精神長時間緊張,容易疲勞;疏而不密,學生情緒則會過于松弛,注意力就難以集中。
雨果認為:“風格是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他說,“沒有風格,你可以獲得一時的成功,獲得掌聲、熱鬧、鑼鼓、花冠、眾人的陶醉的歡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勝利、真正的榮譽、真正的桂冠”。藝術魅力的存在往往是和風格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適合自己個性特征、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經過艱苦的反復實踐而形成的教育特色。它是教師認識、情感、意志和個性等整個心理活動的傾注。有經驗的老教師總有他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同樣的教材內容,有的可以這樣講授,有的可以那樣講解,形成自己的風格。如激情型的老師,注意以自己的激情誘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反應快的老師習慣于對話式教學和變式教學,將個體思維與群體思維辨證地結合起來,加快學生的思維節(jié)奏,提高思維的靈敏度。也有的老師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課堂上,緊張、活潑、高效率,課堂下,獨立、自由、減負擔,他們教學也形成了獨特而鮮明的個人風格。我區(qū)的幾位優(yōu)秀的政治教師就各具特點:有的課堂充滿了睿智;有的藝術性的教學語言讓你不由自主地徜徉其中;有的旁征博引讓學生聽得如醉如癡,有的年輕、外向,和學生最有共同語言。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蘇聯(lián)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不需要教?學生入門了,上路了,他們能在繁多的事事物物之間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就用不著教了。如山東杜郎口中學的教學理念,它真正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一切適應學生的發(fā)展,一切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學中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整個教學活動中,全是學生“主動”在動:主動討論、主動解答、主動展示、主動檢查、主動加強……教師雖然也在教室里,但教師的活動僅限于課堂的開始布置學習任務,隨時解答學生主動提出的問題,對于學生展示分析說明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不清晰、不透徹之處進行簡單的提示、指導,真正做到了學習是學生的事,老師的作用是引導者、幫助者。教師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者,用民主開放的思想和行動去開啟學生的智慧。學生在自主、開放的環(huán)境中學習,思想上主動、無壓力,學習是自愿的、愉快的。學生學會了學習。
公開課是每一位教師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為了上好一次公開課,教師不知要花費多少心血去精心備課、反復修改,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心理和身體都將經歷嚴峻的考驗,大凡由此經歷的老師,在公開課后回到自己普通的課堂都有一種舉重若輕的感覺,之前的許多難以應付的困難和疑慮都”談笑之間,檣櫓灰飛煙滅”。甚至有人對自己之前的課堂表示難以置信,正如“黃山歸來不看云,五岳歸來不看岳”。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因此教師要主動上公開課,通過個人評課、他人評課、學生評課,收集自己的遺憾,然后歸納分析,找出“病理”進行分析,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