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達克,賈超,張靜,張秋玲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捶擊法配合拉伸訓練治療足跖筋膜炎30例臨床觀察
賀達克,賈超,張靜,張秋玲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目的:觀察錘擊法配合牽拉訓練治療足跖筋膜炎臨床療效。方法:60例足跖筋膜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30例,觀察組采用捶擊法配合拉伸訓練,對照組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療儀治療。治療6次。治療后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2組患者足跟疼痛及痛點壓痛程度,并比較總有效率。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96.7%,對照組83.3%,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足跟疼痛和痛點壓痛VA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減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足跟疼痛VAS評分、壓痛VAS評分降低均較對照組更顯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捶擊法結合拉伸訓練治療足跖筋膜炎療效顯著,操作簡便易于掌握,治療工具簡單,是治療足跖筋膜炎所致足跟痛值得推廣的方法。
足跖筋膜炎;錘擊法;拉伸療法
足跖筋膜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肥胖、喜愛運動、長期長時間站立者發(fā)病率較高。該病通常發(fā)病緩慢,癥狀多表現(xiàn)為晨起后初立和初走時疼痛較重,進一步活動后疼痛可部分緩解,但長時間活動后又可加重癥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活動。筆者采用捶擊法配合拉伸訓練治療足跖筋膜炎,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觀察病例來自本院推拿科門診,共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齡(53.18±10.28)歲;病程2~15月。對照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齡(53.11±11.11)歲;病程2~24月。2組患者性別、年齡、治療前足跟疼痛與痛點壓痛VAS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骨傷科辨病專方手冊》相關診斷標準擬訂,需符合以下條件:①慢性起病,可有數(shù)月至數(shù)年病史;②晨起踏地行走時足跟跖面刺痛,行走片刻后疼痛緩解,行走過多時疼痛又加重;病程日久則呈持續(xù)性疼痛,尤其行走在不平路面疼痛更甚;③查體見足跟著力處軟組織堅韌,壓痛以足跟跖面偏內側最為明顯;④X線攝片初期無異常改變,后期可有骨質增生現(xiàn)象。
1.3納入標準①確定診斷為足跖筋膜炎者;②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對拉伸訓練充分理解并能積極配合完成全部治療;③足跟疼痛及視覺模擬評分(VAS)均大于3分。
1.4排除標準①跟骨骨折、腫瘤、結核以及嚴重跟骨骨質疏松等;②跟骨骨髓炎、跖管綜合征、跟骨囊腫以及患處皮膚有化膿性炎癥者;③患有糖尿病且近期血糖控制不佳,最后一次空腹血糖測量值在7.0 mmol/L以上者。
2.1觀察組采用錘擊法配合拉伸訓練治療。捶擊法:捶擊工具采用美國埃米頓(EMMET)牌木柄鉗工錘(產(chǎn)品型號:12130163,產(chǎn)品規(guī)格:300G)?;颊呷「┡P位,患肢屈膝90度,足心向上,施術者一手持握患足,另一手在跟骨結節(jié)附近觸診,找尋壓痛點。操作時施術者持錘,先在痛點及周邊以輕柔的力度捶打約50次,以患者感受到微微脹痛為度;而后對準壓痛點,持錘以較重的力度連續(xù)敲擊5~7次,以患者能承受的銳痛為度;最后以揉法、法反復作用于小腿后側與跟腱,約持續(xù)1 min。每次治療間隔1~2天進行,共治療6次。拉伸訓練:在每次錘擊治療之后指導患者進行小腿后側肌群及跖筋膜的拉伸訓練,具體拉伸訓練過程如下:①俯臥位跖筋膜及腓腸肌拉伸:患者取俯臥位,將患足伸直置于治療床外,施術者握住患足足趾,將趾關節(jié)與足踝盡力背屈至最大限度,牽拉至足弓與腓腸肌同時緊張為止。②站立位腓腸肌拉伸:患者面對墻雙腳前后分開站立,患足在后,足趾正對健足足跟?;颊弑3只紓认ド熘蔽?,足跟緊貼地面,同時雙臂前伸,雙手推在墻面上,軀干向墻面傾斜使患側踝背屈,直至感覺到患側腓腸肌緊張為度。拉伸過程中前面的健側下肢呈弓步并可逐漸下壓重心,以保證腓腸肌拉伸效果。
以上2種動作交替進行,每個動作在充分拉伸的情況下堅持30 s,5次拉伸為1組,每次治療行2組訓練,組間間歇2 min。
2.2對照組采用日本產(chǎn)SUPRE LIZER HA-550型超激光疼痛治療儀治療。操作方法:B探頭以手持法于足跟痛點及痛點周圍交替照射,連續(xù)輸出,照射輸出為100%,照射時間為每次10 min;而后B探頭以固定法于患者足跟痛點部位,2s間斷輸出,輸出功率為100%,照射時間為每次10 min。每次治療間隔1~2天進行,共治療6次。
3.1觀察指標分別對2組患者治療前和6次治療后落地行走時的足跟疼痛以及痛點壓痛程度采用VAS評價。VAS評分方法:0~10分別表示疼痛的不同程度。0表示沒有疼痛,1~4表示輕度疼痛,5~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
3.2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
4.1療效標準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及VAS評分擬定?;颊叱嘧悖谒嗥降厣习雌綍r行走3 min后,對比治療前后的疼痛感覺變化,并結合VAS。痊愈:足跟痛消失,無壓痛,可自由行走,VAS評分等于0;顯效:足跟痛基本消失,無明顯壓痛,行走無困難,療程結束后VAS評分下降大于等于2/3;有效:足跟痛輕度,壓痛不明顯,部分恢復工作,療程結束后VAS評分下降大于等于1/3;無效:足跟痛無好轉,行走困難,療程結束后VAS評分下降小于等于1/3。
4.2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傆行视^察組96.7%,對照組83.3%,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2組治療前后足跟疼痛和痛點壓痛VAS評分比較見表2。治療后2組患者足跟疼痛和痛點壓痛VAS評分均較治療前減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足跟疼痛VAS評分、壓痛VAS評分降低均較對照組更顯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足跟疼痛VAS評分和痛點壓痛VAS評分比較(±s) 分
表2 2組治療前后足跟疼痛VAS評分和痛點壓痛VAS評分比較(±s) 分
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疼痛V A S評分 壓痛V A S評分治療前7.07±0.29 6.83±0.26 6th治療后1.77±0.28①②2.77±0.30治療前7.83±0.31 7.33±0.31 6th治療后1.37±0.27①②2.47±0.28
足跖筋膜炎又稱“跟痛癥”,屬于中醫(yī)學傷筋、筋痹的范疇?!吨T病源候論》中稱之為“腳根頹”,其癥狀為“腳跟忽痛,不能著地”,它還指出“勞傷之人,腎氣虛損”是其病機。本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肝腎精氣虧耗,筋骨失養(yǎng),骨萎筋縮,寒濕之邪從下侵襲,氣血阻滯脈絡,“不通則痛”,從而致足跟疼痛。
錘擊法屬于中醫(yī)骨傷科的治療方法。我國中醫(yī)骨科名家葛長海在其發(fā)表的捶擊法治療跟骨骨刺足跟疼痛102例報告[1]中指出:捶擊法簡單易行,療效佳,其療效的機理主要為通過刺激局部的軟組織,使其對疼痛逐漸適應,并促使局部增生的滑膜囊和粘連的結節(jié)散開。該法治療方式類似于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沖擊波”治療,皆為利用物理學機制,通過介質傳導,在治療部位產(chǎn)生壓強波的治療方法[2]。這種方法能誘導跖筋膜炎侵襲的組織發(fā)生微創(chuàng)傷,產(chǎn)生愈合反應,增加局部血供,刺激組織修復,最終緩解癥狀。
現(xiàn)代研究認為,足跖筋膜由于長期的炎性刺激發(fā)生變性,容易在摩擦或疲勞期間撕裂,導致跖筋膜退變,脂肪墊萎縮,造成局部組織滲出、水腫、變形及纖維化,甚至導致骨質增生形成。而拉伸訓練能加強跖筋膜的彈性及韌性,延緩跖筋膜及足部脂肪墊進展性的退變,同時也能預防跖筋膜炎的發(fā)生[3]。本臨床觀察采用的非負重下的拉伸法,有助于增加纖維組織的韌性,提高跖筋膜的痛閾。有研究顯示,跖筋膜拉伸治療對于慢性反復發(fā)作的頑固性跖筋膜炎常是首選治療[4]。
本觀察中有一例無效患者,考慮原因可能與肥胖、扁平足、過度的訓練,各種原因引起的足踝背伸功能受限以及不合腳的鞋具等[5]有關。中醫(yī)學也認為,長期飲食起居失調,肝腎虧虛,痰濕內盛之人,可致氣血虧虛,痰瘀內阻,“氣不能行血,血不能化氣”,久之氣滯血瘀,產(chǎn)生疼痛。此類患者的治療不可拘泥于外治法,應當配合中醫(yī)藥內外綜合治療。
非手術療法為治療本病的首選方法,常用的療法包括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熱療按摩等物理治療,應用矯形裝置,皮質激素注射治療[6]等。但皮質類固醇注射不可長時間應用,離子導入不具有長期療效,夜間夾板等矯形裝置療效不確定[7]。本文所應用的捶擊法結合拉伸訓練治療足跖筋膜炎療效顯著,操作簡便易于掌握,治療工具簡單,是治療足跖筋膜炎所致足跟痛值得推廣的方法。
[1]黃全華,周鎮(zhèn)蘇.杏林霜華——北京鐵路總醫(yī)院名老中醫(yī)經(jīng)驗集[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257-260.
[2]陳葵好,李文杰,張力,等.沖擊波治療慢性足底筋膜炎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7):852.
[3]蘇麗繁.藥物配合功能練習治療跖筋膜炎[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34(12):140.
[4]潘張翼,尹峰.跖筋膜炎病理力學概念及治療:富含血小板血漿治療的前景[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42):6845-6846.
[5]Glazer JL.An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lantar fasciitis[J].Phys Sportsmed,2009,37:74-79.
[6]張立寧,丁珮.足底筋膜炎的基礎及臨床研究進展[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19(3):430.
[7]Charles Cole,Craig Seto,John Gazewood.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J].Chinese Practical Journal of Rural Doctor,2005,72(11):2237-2242.
(責任編輯:馬力)
R686.3
A
0256-7415(2015)09-0093-03
10.13457/j.cnki.jncm.2015.09.046
2015-05-12
賀達克(1985-),男,醫(yī)師,主要從事針灸推拿臨床工作。
賈超,E-mail:194883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