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龍 楊益梅
摘 要:針對薄壁零件的車削加工工藝特點,借助G71指令的切削功能特點,簡化零件加工工藝,避免零件重復裝夾誤差和裝夾調(diào)整,從而達到提高零件加工質(zhì)量和效率。
關鍵詞:薄壁;調(diào)頭;軸向受力;變形
1 G71加工走刀軌跡示意圖及程序格式
2 減少薄壁零件加工變形的工藝措施
一般減少薄壁零件加工變形的措施有:分階段加工;采用軸向切削加工;采用軸向夾緊夾具;增大裝夾面積等方式來實現(xiàn)。
本文以上圖為例,講解巧用G71軸向走刀特點,工件受軸向切削力,達到減少工件變形目的。針對該零件在教學中,學生一般工藝分析是加工左端Φ40、Φ55處,先內(nèi)后外,調(diào)頭再加工右端,裝夾在Φ40處,為保證總長需平端面,這是由于Φ40處壁厚只有5mm,零件調(diào)頭后切右端面時,受到徑向力且夾緊處與受力點距離較遠,致使Φ40處變形,若本零件是單件小批量生產(chǎn),不適宜采用增大裝夾面積和采用專用夾具等方式來減少加工變形,故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只能通過改變工藝。教師一般采用先加工右端,但螺紋不加工到位,調(diào)頭加工左端時裝夾在M40處,加工左端,切左端斷面,保證總長及切削螺紋退刀槽,再調(diào)頭裝夾左端Φ40處,加工右端螺紋,使其在零件剛性良好時,把需要徑向切削部位先加工完成。這種方法,需要重復裝夾,在加工過程中必須采用打表檢測,才能保證零件形位公差,致使對操作者的技術水平要求提高、加工效率降低。本文利用G71指令的軸向切削特點,只需在程序中作小小改變,就能避免上述問題。
3 編程實踐
本文闡述的加工工藝和學生想的一樣,先加工左端Φ40、Φ55處,采用先內(nèi)后外、先粗后精,再調(diào)頭加工右端,利用G71加工外輪廓時,將G71加工的外輪廓作一定調(diào)整,如圖所示走刀軌跡及將平端面的工序并入車外圓的工序內(nèi),巧利用G71軸向走刀功能,簡化加工工序,完成零件加工,提高加工效率,保證加工質(zhì)量。調(diào)頭后編程原點設在左端,此時左端已加工完成,假設剩下工件長度65mm,
4 結束語
實踐證明,采取本工藝措施可以有效的解決薄薄壁零件加工變形及加工精度不高、裝夾復雜等問題。利用數(shù)控機床G71指令特性,可以很好解決加工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提高產(chǎn)品加工效率、質(zhì)量。圖中由于退刀槽距離裝夾位置較近,故在切槽時,不會引起零件的變形。
參考文獻
[1] 連蘇寧.機械制造技術[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 王先逵.機械制造工藝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
[3] 謝騏. 數(shù)控車削加工工藝問題的探討[J].機床與液壓,2007,35(3):223-224
[4] 許景芳.薄壁零件的車削工藝[J].機械,2007(S1):3-4.
[5] 張偉.車工操作技能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