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銳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0-0022-01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F(xiàn)將我的一些觀點、經(jīng)驗說來與大家共享。
一、尊重贊賞學生,激發(fā)、呵護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上信息技術課時,一定要以平和的語氣,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學習,而不是高高在上,做學生學習的指揮者、譏諷者。教師還要學會贊賞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贊賞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專長,不斷激發(fā)、呵護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教學自然事倍功半。
二、任務驅動、先學后教
1.設置任務,明確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應遵循實踐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創(chuàng)造性原則,任務明確學而有趣。
2.任務驅動,達成訓練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就是給學生布置相應難度的任務,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并組織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都是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師生共同收集的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處理內容,由教師巧妙設置任務,把教學內容融于實際任務中去,讓學生在實際上機操作中學習新知識,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地引導學生查閱、學習和思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探索和實踐,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適時地向學生介紹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方法。
3.先學后教,逐步提高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任務驅動訓練,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這種教學模式,一段時間后,教師上課不再提出教學任務,而是由學生先快速閱讀教材,理清教材脈絡,自己找出本節(jié)課的任務,教師適當?shù)丶右匝a充,然后讓學生自己帶著找到的任務去完成學習,疑難點教師隨時加以指導,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高,為未來的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首先要將教材研究透徹,要將學生了解清楚。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要注意精講多練,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探究學習;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聽講邊操作,實行手把手教學。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要多給他們自主練習的時間。再次,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樣,所以布置操作任務時不要“一刀切”,對基礎好的學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務外,可布置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他們去完成,這樣既節(jié)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根據(jù)學生能力的不同,對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和幫助方式。
四、及時評價反饋,再激學習高潮
現(xiàn)代教學論和評價論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其實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隱、或大或小的評價活動基礎上展開的?!痹u價活動的宗旨在于學生在討論中獲取的知識記憶得更長久。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應及時評價,教師在上課前可以設定各班共享文件夾或者制作開放式遞交作業(yè)網(wǎng)站,課中讓學生把完成的作品保存其中,學生可以互相瀏覽作品,互相評價,教師也能及時在課堂上進行評點。課后還可組織學生進行打字比賽、電腦繪畫展覽、賀卡制作等,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和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應該及時地給予反饋。這樣,通過對作品的及時評價與反饋,再次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進一步有效學習,掀起學習高潮。
五、反思、合作、學習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反思,使教學成為自覺的實踐,使教學高質高效的進行,并且使教學經(jīng)驗理論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面對學生外,還要與周圍其他教師發(fā)生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學會合作,不僅要和本學科教師加強合作,共同探討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還要和其他教師加強合作,以期達到深入了解學生的效果。未來的教學,新內容層出不窮,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更是這樣。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充電,不斷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跟上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步伐。
責任編輯 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