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孫成媛
淺談引渡制度
新疆大學孫成媛
摘要:引渡制度內容中,由于各國的引渡制度的規(guī)定不同,在各國引渡實踐中對得不到恰當處理,最終影響引渡制度在各國間順利進行。本文通過對引渡中其中影響最大的死刑不引渡和政治犯引渡原則進行分析,對引渡制度的未來發(fā)展提些建議,從而期盼引渡制度能順利在各國間進行。
關鍵詞:引渡制度;友好備忘錄;;死刑不引渡;政治犯不引渡
中圖分類號:D9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094-01
引渡是指主權國家之間根據前置的條約或者根據其他正當?shù)脑虮徽埱髧x為犯罪的人或被判定為有罪的人,基于請求引渡的主權國家的請求將該人移交給請求國的司法機關進行處罰或對其審判的一種國家間相互合作的司法協(xié)助行為。
人權,目前在全世界的學術界沒有一個準確定義對這一詞下定義,在不同的國家,地域,文化環(huán)境下人們對人權的理解標準不同,目前從全世界現(xiàn)存的條.提出拒絕引渡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圍繞著人權,包括在國際社會現(xiàn)存的引渡公約來看,關于人權保障的理論被各個國家重點寫在條約的重要之處。
總體上說主權是一個國際法意義上的國家存在的最基礎的權利,正如國際法之父格勞秀斯對主權的看法∶“所謂主權就是說它的行為不受另一個權力的限制,所以它的行為不是其他任何人類意志可以視為無效的?!币芍?,請求國和被請求國之間必須尊重雙方國家的主權,主權是引渡的前提,主權意味著平等,引渡則是在平等的主體國家間進行。對于引渡中主權的表現(xiàn)是在對主權的理解之后,它對自己國內的最高管轄權,對請求國來說它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處理自己內部事務的最高的權利,任何權利都不得越權于這個國家產生就有的主權。
由于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不同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對引渡制度的內容,程序有很多的差別是有自己不同的理解。當雙方國家在引渡的本質的理解不能達到統(tǒng)一時,有些國家因為過度的強調對主權的保護,拒絕引渡,造成了主權和人權的沖突,有一部分原因是各國的國內對引渡的規(guī)定不同,自然而然引渡不能成功,犯罪分子不能成功引渡回請求國接受法律懲罰。下面對引渡中人權與主權沖突表現(xiàn)的兩個典型例外進行分析。
(一)死刑不引渡
人權保障制中最重要的是生命權,我國的死刑規(guī)定在國際社會中還是比較嚴厲的。很多的西方國家已經廢除了死刑,正因為引渡中死刑的適用對象和我國死刑的適用對象是相同的,當請求國向被請求國請求引渡在請求國會被處以死刑的罪犯,對于那些倡導保護人權的被請求國就一定會拒絕請求國的請求對屬于自己管轄的罪犯行使自己的屬人管轄權,但是被請求國以保護人權拒絕,這對請求國的主權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所以死刑不引渡是在引渡制度中主權與人權沖突的最典型的。人權保護固然是重要,但是不能因為保護人權就縱容罪犯逍遙法外。犯了同樣的罪行不能因為經過了引渡就要減輕對罪犯的懲罰,這樣犯了罪的人都會想著逃跑去國外,都產生這個心理因素,這樣就可以減輕處罰,我國刑罰中提倡罪刑相適應,如果僅僅因為引渡就要接受被請求國的請求,就對其減輕處罰同時也違反了我國罪行法定的原則。
(二)政治犯不引渡
政治犯的定義在學術界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按通說是由于每個國家社會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導致每個國家對同一個政治行為的性質在認識上有較大的差異。在各國的引渡法和國家公約中沒有對政治犯規(guī)一明確的定義范圍。因為“這樣一個概念在與同時存在著個人權利與國家權利的關系、國家利益與國際公共秩序的關系以及個人與國際公共秩序的關系的引渡問題聯(lián)系起來后,更容易因某種動機或需要的原因而變得捉摸不定?!闭尾灰稍瓌t中主權國家對其他國家的政治沖突保持第三者中立的態(tài)度。筆者認為對政治犯不引渡原則要理解他設立的本質,最初的設立初衷是為了保護人權,尊重主權,是為了讓政治犯免受不人道,不公平的待遇。
(一)促進區(qū)域性條約和雙邊條約的簽訂
引渡是以條約為前置條件進行的,很多的犯罪分子逃向一些發(fā)達國家,我國和一些發(fā)達國家未簽訂引渡的雙邊條約和區(qū)域性條約,這種現(xiàn)象在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生的比較多,對哪些是政治犯的定義范圍劃分出準確的概念范圍,可以采取概括類的方法列出大類的目錄,成為條約的主要部分。我國的引渡法中沒有對政治犯的概念寫準確的定義,導致了對政治犯概念的模糊掌握,在條約的談判過程中不能因為捍衛(wèi)自己國家的主權而拒絕接受一些附加刑的條件最終導致不能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筆者認為這樣就失去了引渡制度存在的目的,所以在條約談判時應當去把握孰重孰輕,掌握引渡制度自身的本質,把握好國家利益。
(二)代替性懲罰措施
很多的發(fā)達國家已經廢除了死刑制度,我國的引渡法中沒有規(guī)定死刑不引渡原則,這導致了很多的國家以死刑不引渡的借口最后拒絕引渡。筆者認為對典型死刑不引渡原則可以采取靈活的引渡策略,不一定直接的去運用死刑去處罰犯罪分子,可以使用代替性懲罰措施去處罰,對于請求國應當著力慎重死刑的適用,自我國刑法修正案在非暴力人身的經濟類型的犯罪取消死刑是很大的進步。最終引渡失敗,引渡人逃避懲罰,比起去承諾相應的其他懲罰,對于真正的實現(xiàn)引渡目的來說,采取相應的代替性懲罰會好的更多。
(三)改善或起訴或引渡原則適用環(huán)境
這個原則的適用條件并不是很優(yōu)越,同時當被請求國對被引渡罪犯提起訴訟的時候,對于審判過程,是需要和請求國進行合作的,例如證據問題,在訴訟過程中雙方要進行合作。因為被請求國前面已經拒絕了被請求國的引渡請求,所以會造成請求國不愿意合作的局面,就算是愿意合作,可能在過程中有些合作會受到阻礙。要對或引渡或起訴原則的使用條件進行改善,雙方國家在應當在這方面達成一致的協(xié)議。為了更好的使相應的犯罪分子受到處罰,雙方國家應進行無縫隙的友好合作,在證據方面,請求國可能對犯罪事實掌握的更清楚,雙方的司法機關進行交流才能更好的查清犯罪事實,而被請求國對在合作方面應當與請求國建立細致的合作條約,為之后的合作改善或起訴或引渡原則的適用環(huán)境。
(四)簽訂引渡合作備忘錄
我國的引渡制度的發(fā)展是體現(xiàn)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關系,我們可以對一些與自己國家國情,社會意識形態(tài)相似的國家簽訂引渡合作備忘錄。筆者認為引渡合作備忘錄可以作為在正是簽訂合作條約之前的過渡性文件存在,可以是先前適用發(fā)現(xiàn)在適用過程中不得當?shù)牡胤郊皶r修改,當具備成熟條件是正是簽訂條約。具有相似國情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這樣的情形會是引渡合作方面阻礙更少,在日后將其變?yōu)闂l約時更為順利。當雙方之間未簽訂引渡時,簽訂引渡合作備忘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雙方都有合作的意向,但是在簽訂條約條件不成熟的時候,是一個在引渡合作方面的空白區(qū)域。對于有一個引渡合作備忘錄的存在能很好的填補這個空白區(qū)域,本著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原則,實現(xiàn)共贏。
參考文獻:
[1]李德英∶論引渡及我國引渡實踐中的法律障礙[J],前沿,2007,(6)
[2]格勞秀斯《戰(zhàn)爭與和平》[M].何勤華譯.上海:上海出版社,2013
[3]朱美云.影響國際引渡的人權因素探析[J]2013(3)
[4]劉曉燕.論引渡中國家主權與人權的關系[J]2010(10)
作者簡介:孫成媛、女、新疆塔城市、1991年7月、國際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