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先秦的詩用精神與中國的政治關(guān)懷傳統(tǒng)

        2015-09-29 04:50:21謝炳軍
        文藝評論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關(guān)懷孔子政治

        謝炳軍

        先秦的詩用精神與中國的政治關(guān)懷傳統(tǒng)

        謝炳軍

        一、先秦詩用精神

        中國的經(jīng)學文化,是實用型的文化,其始終以積極的人文情懷關(guān)注“國計民生”和“世道人心”兩大亙古不變的時代主題。就《詩》而言,則為詩用。詩用,是通過創(chuàng)作詩或詮釋詩的意義或引詩,而達到用詩者表述情志的功能。詩用由來已久。據(jù)劉勰認定為黃帝時的《彈歌》①“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害”②就是詩用的很好體現(xiàn),它至少蘊含兩層基本意思:一是向人們講述制作彈器的情況;二是運用彈器,伴隨著歌唱驅(qū)逐鳥獸,表達孝子保護父母尸骸的心志。詩用與現(xiàn)實需要直接地聯(lián)系在一起。

        詩用與政教相聯(lián)系。對王官詩學最早的正史記載是《尚書·舜典》,其說:“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③此明指詩是樂的組成部分,即是樂的“樂語”,歌、樂器演奏、舞蹈等藝術(shù)形式是為“陶心暢志”而設(shè),以最好地展露詩所承載的教育意義,以達到“以樂洗心”的教化效果;是為“防欲”而作④,其“不役耳目,百度惟貞”⑤以防玩物喪志。正如《樂記》所言“樂者,非謂黃鐘、大呂、弦、歌干、揚也,樂之末節(jié)也”⑥,歌、樂器演奏、舞蹈等是表現(xiàn)詩的形式。詩的意義是藝術(shù)形式的根本,藝術(shù)形式是詩的枝葉。輔廣說:“教之本末,猶舜之意,本在德性,末謂聲音?!雹呒绰暯獭⑽杞痰冉虅?wù)皆為“象德”的德教服務(wù),王官的話語權(quán)即通過編造詩篇、改制禮儀、約定歌曲舞蹈等事件表現(xiàn)出來。有無德行成為衡量一個政權(quán)興衰的標尺,成為估算君王壽命長短的原則。詩歌之旨趣與教化、德行綁定,展現(xiàn)施行教化的政治功效、德行的優(yōu)劣的靜態(tài)圖景,本身提出了對君王的道德期待,并由此形成對君權(quán)的制約,完成了上古帝王自我完善到中古君王“因王官約定的道德期待”之制約的過渡。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勸諫周穆王廢棄周行天下的決心,其詩說:“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雹嗍羌拦扇∫酝藶檫M的進諫方式,贊述明王言行有德度,利用民力珍惜如貴玉如重金,而不貪游戀逸的懷抱;同時,暗示昏君則反其道而行之。作詩諫王是王官深具政治才能的體現(xiàn),它比其他文體更具感召力。

        兩周王朝的詩用,是王官之詩教,是教官、禮官組成的教化系統(tǒ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春秋私學的興起,打破了王官之學獨尊的詩教格局,《詩》學的湖面吹起清新的漣漪。詩用除了被普遍用于升歌、吟詠、斷章等聘問禮儀程序,成為“讀者之意”的表述形式,還成為了私學之教本?!犊鬃釉娬摗肥恰对姟方虒W的一種記錄,是孔門詩教的接受與傳播的展示,其未必是孔子詩教的歷史圖景的實錄,或經(jīng)孔子后學的損益,但無傷且無礙于我們對詩用精神的研究。詩用,直接表現(xiàn)之一是闡明《詩》之詩的“讀者之意”。

        清儒姜炳璋說稱《詩》之詩“有詩人之意,有編詩之意”⑨,從廣義而言,“編詩之意”是“讀者之意”。詩教是為激發(fā)“讀者之意”而造設(shè)?!霸娧灾尽?,可指詩人的情志,如《魏風·葛屨》說“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維是褊心,是以為刺,⑩”詩人之意是指出“好人(富家)”的吝嗇,薄待女工,她寒天也未能添置暖鞋,由此諷刺富家“體雖富,心不貴”;“詩言志”,也可指讀者之情志,《葛屨序》說“刺褊也。魏地狹隘,其民機巧趨利,其君儉嗇褊急,而無德以將之”?,此以小見大,以富家薄待女工之小事,而升華至魏國貴族階層的品性,從而刷新了詩的歸趣,詩也因此有了明切的諷刺對象,即魏君為代表的貴族集團。提升詩歌的旨趣,是編《詩》的王官因材施教的需要。因詩教的對象是太子、國子等貴族繼承者,故詩的旨意括而大之才更具現(xiàn)實意義。站在“得志澤加于民,……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高度,王官對太子、世子等貴族繼承人提出了道德期待,此與將有殺父放弟嫌疑的舜塑造成孝悌模范的《書》教歸旨統(tǒng)一,此種王官的“詩用”精神,在中國《詩經(jīng)》學史與經(jīng)學文化史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漢代詩用承擔著建設(shè)漢代政治倫理的重要角色,王式以《詩經(jīng)》為諫書?是此之顯證,由此可追溯中國“詩導志”與詩教的政治審美觀的淵藪。

        二、“詩導志”與詩教的政治審美觀

        有學者稱“與身為古之圣君而被后人崇仰的英雄虞舜相比,作為一個難以逾越的孝梯標桿而被后人效法的孝子虞舜,在中國文化史上發(fā)揮著更為深遠的影響”?,同理,較之作為個體層面的“詩人之意”,融入國家政治層面的政治倫理因子的“編者之意”,使《詩》的精審面貌煥然一新。簡言之,“詩言志”的“詩人之意”過渡至王官“詩導志”的“編(讀)者之意”,使《詩》文本的哲學意味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装矅f:“詩言志以導之”,孔穎達說:“作詩者自言己志,則《詩》是言志之書。習之,可以生長志意,故教其詩言志,以導胄子之志,使開悟也?!?詩如啟迪引導讀者的明燈,使讀者情志綻放,可以藉之起興,“詩可以興”正言及此,太師教國子“興詩”的創(chuàng)作之法,樂師教國子“興”詩之道,皆是疏導國子心智,傳授其表述情志之辦法,以讓其在政治情景中作詩言志,如周公“為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鸮》,王亦未敢誚公”?,錢鐘書先生說“‘觸物起情’為‘興’之旨歟”?,清華簡《耆夜》載周公旦睹蟋蟀而作詩?為此一證;或恰如其分地引詩述志,如《左傳》《國語》使臣、諸侯等的賦詩明志,例證甚多。詩用與貴族階層的文化修養(yǎng)乃至前程命運聯(lián)結(jié),“正德、利用”是詩用的約束力量,“厚生”是詩用的終極目標。禮義文化關(guān)懷下的詩用飽含著中國文化“正德、利用、厚生”?的情懷,孔安國說:“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財,厚生以養(yǎng)民,三者和,所謂善政”?,于詩用而言,吸納《詩》的養(yǎng)分,修正德行;又可用《詩》而利于教化,展示政治才華,完成國家使命;詩以抒發(fā)人們情志的藝術(shù)形式,與歌、舞、樂器等匯成表露各國人們生活的流動場景,再現(xiàn)天下蒼生的心靈地圖與時代的縮影,警示王族居安思危、敬天保民,以達長治久安?!对姟酚纫浴堆拧贰吨茼灐氛蔑@詩用精神,其所具政治倫理用意和實用意義更為突出。趙輝先生以獨創(chuàng)的“限定時空言說”理論闡述先秦文學的發(fā)生機制及本質(zhì)?,此理論對王官的詩用實踐言行也有啟發(fā)作用,因主體“言說場合、言說主體與言說對象身份及其構(gòu)成言說關(guān)系存在差異性”?,在特定歷史時期和地域內(nèi),詩用因時空而異。王官詩用實質(zhì)地繪勒出理想的帝王將相的圖示,構(gòu)成了對帝王將相的道德約束,“順美,刺過,譏失”?成為王官言說詩義的政治審美觀。

        王官的詩用精神在春秋私學勃興的場域中易軌,孔子樹起“《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的讀《詩》新風,以禮義為旗幟的詩教,崇尚學《詩》以明禮,推重引《詩》以述志,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思想端正地體悟《詩》之詩之意義”。在禮義的限定條件下,詩的意旨是大集合中的子集,而子集因人而異。因此,“詩導志”走向了“和而不同”的廣闊園地,思想的火花各顯本色。清儒陸奎勛稱“孔門言詩則維零章雙句而有無窮之義焉”?,此言不誣,恰道出孔門詩用常態(tài),與孔子引導弟子習《詩》的初心相切合。蘇軾說:“孔子之敘《書》也舉其所為作《書》之故,其贊《易》也發(fā)其可以推《易》之端,未嘗詳言之也。非不能詳,以為詳之則隘,是以常舉其略,以待學者自推之……《詩》之敘未嘗詳也?!?蘇氏之言可謂精審,恰好與上博簡《孔子詩論》孔子論詩歸趣相印證。融入了孔子“讀《詩》之意”的《詩論》,將“情、愛”,“忠、義”表而出之,并將個體對《詩》的體悟置于理想的禮義語境之中,力圖打破禮義一去不返的現(xiàn)實生活,引導出知禮識義的心靈力量,重塑時代的文化麗質(zhì)。

        戰(zhàn)國之際的王官詩用,伴隨著古樂的僵化與活力的每況愈下,新樂的勃發(fā)與流行,《詩》教本的義教系統(tǒng)的重要性愈顯突出?!敖虈恿姟钡慕虒W內(nèi)容也隨之調(diào)整,被時代賦予新的使命。如何作詩言志與如何斷章取義,成為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教導國子作詩,《周禮·大師》說:“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编嵭⒄f:“教,教瞽矇也?!?實際上,大師除了教瞽矇現(xiàn)成的詩,更為重要的是教會國子作詩之法。為了規(guī)范和簡化作詩的方法,詩歌用語的齊整化、成語成分的約定俗成及可代入化,是王官編制教本的重要原則。李輝先生說:“‘套語’或‘比興’在詩樂中運用,是樂官出于‘歌唱’之便利而做的巧妙適應。”?此同適用于教官、禮官組成的教育體系培育國子與造就士人的情況。隨著《詩》《書》等成為典型的教本,它們便是取之不盡的文化資源,常常被視作兩個整體加以稱引,《左傳》中“《詩》曰”“《書》曰”是其顯證。學《詩》者從《詩》與“六詩”之法的教學中,領(lǐng)悟如何在特定的政治場景中,從“先王之法,志德義之府”?的《詩》《書》中抽離恰如其分的因子,學會在各種情景中以“賦比興”的作詩之法去作詩,用以展示才能,用以傳導心志,舒展懷抱,完成各種使命,這是詩用精神的一種典型表現(xiàn)。另一種表現(xiàn)則是私門的詩用實踐?!犊鬃釉娬摗肥撬綄W詩用的實踐案例。

        陳桐生先生說:“以《孔子詩論》為標志,中國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詩經(jīng)》研究?!?此為精審之論?!犊鬃釉娬摗芬馕吨娪脧耐豕龠^渡到了私學,王官一家獨尊的詩用局面被瓦解,百家爭鳴的詩用實踐升起其實用的旗幟,以兼容并包的文化情懷共同指向中國文化“正德、利用、厚生”的人文關(guān)懷和道德期待,這種人文之光穿越時空,成為人類文明溫暖的歸宿。方銘先生說:“人類的一切活動,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人的生存和幸福的,這是人類一切活動的目的,當然也是文學的目的?!?《詩》的闡釋活動,本身也是為了人類更好地生活與獲得人們互相的關(guān)懷。換言之,由《詩》的闡釋活動而生成了《詩》解說文體,是為了引導讀者更好地觀察與理解人心,以在公共場景、私人生活中得到心靈的指引,而作出恰當?shù)难孕小_@種文章以解說為特征,最先是由王官所制撰,如解說三兆、三易、三夢的“贊”體文?,此種文體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也走向了私學的場域,其內(nèi)容有所損益,韓高年先生認為“春秋時代的解兆說卦之文的模式已經(jīng)完全改變了此前因事命龜、據(jù)頌釋象的僵化的禮儀寫作模式,促使新解說文的生成”?,又說“發(fā)為言辭與撰制文章是春秋時期人的能動性得以發(fā)揮的重要手段,所以重視言辭、語、說、命、論等篇章的功能、并進而探討其言說與撰制的規(guī)律,成為一種時代的風氣”?,沿襲此種風氣,戰(zhàn)國的說《詩》走向“碎片化”。所謂《詩》論的“碎片化”,是指諸子百家及秦漢后的說《詩》家站在自己的人生閱歷與文化立場上,以各自的方式闡釋《詩》的意趣,使《詩》說呈現(xiàn)出見仁見智的多樣化局面。尤值得表而出之者是《孔子詩論》,其沿波孔門學脈,彰顯孔門《詩》學光芒,將普遍的人性之情形置入論詩之中,使詩論閃爍著人文之光,展現(xiàn)著人性之美。

        《孔子詩論》載“孔子曰”計6次(分別系第一、第三、第七、第十六、第二十一、第二十七簡),所表述的內(nèi)容是《詩論》的核心,它承繼了孔子“以詩導志”的說詩風格。孔子的“以詩導志”理念即是他以《詩》之詩引導弟子的思想觀念,使其樹起正確的健康的人生價值觀。這種詩教理念種在啟蒙與引導,而不是生硬地、簡單地提供“標準答案”,它不是一步到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而是循循善誘、順階而上的教育圖式。如《論語·學而》載: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八佾》載: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此兩處皆說“始可與言《詩》”意味著弟子可從誦詩階段進入討論《詩》之義理的階段??鬃舆@種詩教理念與他自身學習經(jīng)歷一脈相連,《孔子世家》載:

        孔子學鼔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鹨蚜暺淝?,未得其數(shù)也?!庇虚g,曰:“已習其數(shù),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庇虚g,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闷錇槿艘??!庇虚g,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

        是孔子學秦重視循序漸進、各個擊破,從熟悉琴曲到體會彈奏的技巧,再至體悟琴曲表達的情志,最后認識升華到對琴曲所傳遞的人性之美善的高度。而《詩》之詩歸趣也是千姿百態(tài)的世風民情、復雜多樣的政情人性,“志、情、言”是孔門詩教闡釋詩意的主題,《孔子詩論》說:“詩亡離志,樂亡離情,文無離言(意)?!?對這句話的解讀,我們不宜將三者獨立看待,割舍彼此關(guān)系,志、情、言是統(tǒng)一共存于志、樂、文當中,只不過表現(xiàn)的方式各異而已。孫少華先生說:“‘情’與古人常說的‘志’有某種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這個‘志’,就與‘意’有關(guān)?!?此為確論?!犊鬃釉娬摗ぴ娦颉贩从吵鰬?zhàn)國時代人們崇尚坦蕩、真誠的胸懷,無論是作詩或闡釋《詩》,無論是制樂或闡釋《樂》,無論是撰文或闡釋文,不無流露出推重真實的心志、真誠的性情、飽實的意義。此種情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由”“誠信”精神實質(zhì)一致,表示在不破壞社會公德、社會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遵紀守法的大前提下,國民有抒發(fā)內(nèi)心真實情志的自由?!犊鬃釉娬摗返谄吆喺f:“‘懷爾明德’曷?誠謂之也?!忻蕴欤宋耐酢?,誠命之也。信矣!孔子曰:此命也夫!文王唯裕也,得乎?此命也?!?人性之美,首先是表里如一的真誠,其被《詩論》升華至王者風范的必備素質(zhì),真誠是形成王者政治公信力堅固的生命線。

        總而言之,《詩》學從來就是洋溢著政治關(guān)懷的學術(shù),具有雙重性,既有學識的成分,又具治世之策略的因子。詩之意旨的政治關(guān)懷是關(guān)乎國計民生的大情懷,是詩意的情懷,是沉淀成中國政治文明的詩意文化。如果《詩經(jīng)》學無有此種美、刺政情的人文光芒,《詩》學的魅力將大為黯淡。《詩》學以詩意的情懷和詩意的目光引導讀者詩意地認識世道、人心,這個“詩意”與“溫柔敦厚”相連,使歸結(jié)到政治關(guān)懷的詩旨顯得溫情脈脈。有人說文學是人學,筆者則認為經(jīng)學也是人學,《詩》學的人學色彩尤為顯著,它與《易》學一起成為描繪中國人詩性心靈的動態(tài)軌跡和地圖。傅道彬先生稱《周易》體現(xiàn)出中國文化詩思同源的詩性哲學品格?,六經(jīng)皆有詩性思維的舞動,詩性參與了先秦哲學的書寫,所以“‘六經(jīng)皆文’與‘六經(jīng)皆詩’是解讀周代經(jīng)典文獻詩學精神的理論支撐”?。而詩學精神落腳點終歸是詩用精神,它關(guān)注現(xiàn)實人生,它始終與“正德、利用、厚生”的教育和文化理想血脈相連,不同的時代詩用精神各添新的內(nèi)容,但這種文化基因從未消失或弱化,體現(xiàn)著經(jīng)學“因變而通”、“因通而變”的學用一體的實踐性品格。

        三、先秦詩用高揚中國的政治關(guān)懷傳統(tǒng)

        政治是人類發(fā)現(xiàn)、表達意義和價值的重要方式?,是政教得失的總和,它關(guān)乎國計民生,關(guān)乎世道人心。政治關(guān)懷即是政治對“國計民生”和“世道人心”兩大社會主題的關(guān)注、批評和道德實踐。先秦的《詩》《書》等書籍是歷時性與共時性通融的經(jīng)典教本,其對政教關(guān)懷提出了道德期待,即政治的基本原則。就《詩》而言,“采詩觀政”與“聽音知政”被理想地設(shè)置在一起,《詩大序》說:“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音樂與政治的關(guān)系在此所揭示,而作為音樂的思想文本的詩所承載的政教功能便甚為明了,《詩大序》說:“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詩與教化、祭祀的關(guān)系,是代言與被代言的關(guān)系,而教化、祭祀本身就是檢驗先秦政治良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对姟罚鳛楣诺鋵W的其中一個重鎮(zhèn),作為導引讀者心志的正典,其旨在使讀者“廣顯德以耀明其志”?,《詩》從王官的詩用精神到私學的詩用精神,展示出《詩》作為文化寶典的生命張力,而詮釋《詩》作為詩用的一個實踐活動,是承載《詩》生命力的堅船利器,宣揚著中國文化中永不褪色的德義本性。無疑,詩用精神是與時俱進的經(jīng)學品質(zhì)的表現(xiàn),在經(jīng)學的天空下,高揚著每個時代和而不同的旗幟。如《孔子詩論》作為戰(zhàn)國中期的《詩》學著作,以厚積薄發(fā)的姿態(tài),重審中國政治情性,重讀人的性情,為今人敞開一扇觀察戰(zhàn)國楚地學人教學《詩》的心靈地圖,它具備“揚棄舊義,創(chuàng)立新知”?的學術(shù)品性,與經(jīng)學“求變、求新”的經(jīng)術(shù)要求相呼應,使《詩》煥發(fā)出時代的新義,對現(xiàn)代《詩經(jīng)》學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裘錫圭先生說:“很多有識之士指出,我國人民(包括廣大知識分子)缺乏人文素養(yǎng),甚至對作為本民族文明源頭的先秦典籍中最重要的那些書,也茫然無知,或知之過少,這是關(guān)系到國家、民族命運的嚴重問題。發(fā)展古典學已經(jīng)成為時代的要求。”?中國的經(jīng)學是經(jīng)世致用的學術(shù),其以深遠闊廣的人文情懷撐開學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懷抱,其與唯利是圖的美國商業(yè)精神的實用主義?有著顯著的區(qū)別。經(jīng)學以厚重的姿態(tài)積累起中國文化英華的力量,體現(xiàn)著中國政教關(guān)懷傳統(tǒng)。

        趙劍英先生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是橫空出世的‘異質(zhì)文化’,而是源于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以如何搭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優(yōu)秀的古典文化精神的橋梁,成為我們的時代使命。經(jīng)學推尚的“正德、利用、厚生”的政治的、人文的情懷,應當被我們的文化建設(shè)、政治建設(shè)、社會建設(shè)等社會主義的建設(shè)所關(guān)注。就詩用文化而言,它側(cè)重引導人們情志的宣泄,“詩可以興”,既是作詩技巧,以《詩》為取材的素材;也是疏導表述心志的渠道,是撰文、說話取材共享的智慧,“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生活、政治場合的賦詩言志、斷章取義是其明證。詩用注重觀察人的內(nèi)心世界,“《詩》可以觀”,是從“鄉(xiāng)樂唯欲”?中觀察人心的美、丑,《孔子詩論》第三簡說:“邦風其納物也,溥觀人俗焉,大斂材焉。其言文,其聲善?!薄拔铩敝溉?,具體即指人情,《國風》容納人情,可用以觀察各國人情世態(tài),可以作為詩歌素材,其用語有文采,其聲音和善。進而言之,《詩》作為言說政治生態(tài)的思想資源,其詩用實踐是對政治審美的注腳。政治與審美在這里密不可分地結(jié)合,共同地指向政治關(guān)懷的維度。而如果喪失此意義,中華文化的“光明與厚重”將流失,是對我們由來已久的政治關(guān)懷傳統(tǒng)無原則的拋棄。伊格爾頓先生說:“如果美學繁榮,那也只能是通過政治轉(zhuǎn)變;政治支撐著一種與美學的元語言學的關(guān)系。”指出政治與審美并無內(nèi)在的矛盾關(guān)系,而就中國文化而言,撇開《詩》學與政教的緊密關(guān)系,而尋求一種純文學的審美,是不符合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行為,因為作為中國文學理論之祖的“詩言志”就與政教血肉不分,所以“詩言志”具有“政教與審美的二重性能”。

        伊格爾頓先生說:“那種‘純’文學理論不過是學術(shù)上的神話……對于文學理論,不應因其具有政治性而橫加責備?!贝瞬粺o道理,可以說,從文化建設(shè)與政治文明史的角度而言,《詩經(jīng)》作為經(jīng)表現(xiàn)出的政治關(guān)懷的品格超越了其作為純文學的審美的高度,所以劉毓慶先生說:“在二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乃至東方歷史上,她的經(jīng)學意義要遠大于她的文學意義?!薄对姟返慕?jīng)學實踐賦予了它政治關(guān)懷的學術(shù)活力,此種活力恰不應被剝奪,而隨著經(jīng)學地位的淪陷,經(jīng)學的大旗的下落,經(jīng)學身上流動的政治關(guān)懷的血液也日漸凝結(jié),有學者甚至認為其政治說教充滿功利,已是明日黃花。這是對經(jīng)學精神的誤讀。在我看來,政治說教恰是《詩》學政治關(guān)懷的直接表現(xiàn),彰顯出其闡釋的德義的光輝。當然,并不是說《詩》學所表的內(nèi)容皆是精華,但其主流精神應被重視,“如果對傳統(tǒng)《詩》學予以徹底否定,那么否定掉的不只是一種診釋觀點,而是一種文化傳統(tǒng)與儒者道濟天下的擔當精神?!贝朔N文化傳統(tǒng)主要表現(xiàn)為政治關(guān)懷,對當下我們的政治文明建設(shè)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shè)而言,依然意義重大,其詩意情懷尤值得關(guān)注。

        四、中國的政治關(guān)懷傳統(tǒng)的詩意特質(zhì)

        中國的政治關(guān)懷傳統(tǒng)流動著審美與詩意的清泉,其光明而甜美,至當下也未為枯竭,也不當干涸,而應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關(guān)懷一道建設(shè)起中國政治人文的靚麗風景線。政治關(guān)懷作為王官、諸子對君臣提出的執(zhí)政的道德期待。這種道德期待蕩漾著詩意的漣漪,由來甚為久遠。《尚書·堯典》蘊含著豐富而重要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而其中所涉中國詩意的政治關(guān)懷之義尤值得表而出之,其說:“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稽古”表明溯源兩周的政治關(guān)懷的文化源頭,從而樹立“內(nèi)圣外王”的明君施政模范?!秷虻洹纷鳛樯捎谖髦苤衅诘奈墨I,是我國傳統(tǒng)美政教育思想的淵藪,是王官階層制定的“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的教育體制下的產(chǎn)物,其給國子、士等受教育者灌輸“立政者當有政治關(guān)懷的德行”的思想觀念,以形成“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理想的政治關(guān)懷的場景。這種政教合一的教育與進諫體系,闡明了王官階層、平民輿論參政議政的合法性與權(quán)利,“以德為法”成為圣君賢臣必具的素質(zhì),以彰顯施政者人性之美??鬃诱f:“《帝典》可以觀美。”宋咸注:“謂君圣臣賢,稱讓、禮樂之美?!边@幾種“美”皆出自執(zhí)政者的人性之美,而此又必然與治政相聯(lián)系,并通過治政表現(xiàn)出來,如《大禹謨》載: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水、火、金、木、土、榖,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鄭玄注:“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財;厚生以養(yǎng)民。三者和則所善政……六府三事之功有次敘,皆可歌樂,乃德政之致……善政之道,美以戒之,威以督之,歌以勸之,使政勿壞?!?/p>

        可見,詩用情懷與政教思想共融,詩歌以表演的形式抒寫著王官們設(shè)定的古帝的政治關(guān)懷圖景:一切的真、善、美皆與善政養(yǎng)民相連,美政是人性之美的終極體現(xiàn);而歌樂是人性之美流動的畫面,是人性之美跳動的鮮活的心靈軌跡。政治的興衰,君臣的德行的美丑,可察見于世風民情,故采詩制度應運而生,《詩經(jīng)·國風》是典型,趙逵夫先生認為采詩、獻詩制度的形成與貴族階層音樂需求緊密相聯(lián),是從詩樂娛樂功能闡述采詩制度的發(fā)生。而王官制定的政教制度,詩樂是與政治聯(lián)結(jié)?!抖Y記·王制》載:“天子五年一巡守,歲二月東巡守,柴而望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見之,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巡守作為帝王祭祀山川神靈,博覽各地風土人情,流播帝王惠澤,宣揚帝王權(quán)威的出行制度,其起源甚早?!端吹洹份d舜時“五載一巡守”,鄭玄說:“五年者,虞夏之制也,周則十二歲一巡守?!睋?jù)此,舜之時已有一套成熟的巡守制度。趙世超先生稱堯時巡守制度已經(jīng)生成,此言甚確。而采詩是巡守制度的文化產(chǎn)物,詩歌被當成考察地方政績的標尺??追f達說:“王巡守見諸侯畢,乃命其方諸侯。大師是掌樂之官,各陳其國風之詩以觀其政令之善惡?!币栽娪^政使帝王政治具有了詩意的審美意義。詩歌表現(xiàn)著人們的心志和感情,承載著人們的喜怒哀樂,寄托著人們的愿望與理想。而三代星羅棋布的國家面積小是常態(tài),人們“以國為家”的觀念甚強烈,施政者治政的得失直接強烈地關(guān)系到平民的利益,甚至生命的安危。從這個角度而言,詩歌本然地與政治生活牽連并非不根之論。進而言之,政治關(guān)懷的詩意性正表現(xiàn)在它流露出的真誠的人文大情懷之中。此為王官制作教本時特地用心所書寫和刻畫,呈現(xiàn)出教本德義的理想化特征,如《大禹謨》載舜“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于此《大禹謨》所載未必為信史,但并不害于其作為教義的意義,其是作為詩意性的政治情懷而被書寫,展現(xiàn)著和諧的政治倫理觀念。鄭玄《詩譜序》說:

        詩之興也,諒不于上皇之世。大庭軒轅逮于高辛,其時有亡,載籍亦蔑云焉?!队輹吩唬骸霸娧灾?,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于此乎。有夏承之……邇及商王……

        “詩之道”即是歌頌世道人心之美,諷刺傷害國計民生之丑。此正是中國政治關(guān)懷傳統(tǒng)的應有之義。詩歌因為具有這種政治美刺的功能,而成為王官制禮作樂的內(nèi)容,而闡釋《詩經(jīng)》成為后世文人關(guān)注政治和世道人心的重要方式。戴璉璋先生稱“《詩經(jīng)》中表達基本關(guān)懷與終極關(guān)懷的代表性作品,勾勒出先民生計與情愛方面的意趣與憾恨”,《詩經(jīng)》作為經(jīng)典教本,宣揚著它不同于其他經(jīng)典的政治情懷。無論是作為文學范本的《詩》,還是作為闡述政治教本的《詩經(jīng)》,皆意欲抹去或許看起來復雜的殘酷的政治斗爭的暗影,以光明的形象展示詩人或讀者內(nèi)心的燦爛?!渡袝そ鹂g》載:“周公居東兩年,則罪人斯得。于后,公乃為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鸮》。王亦未敢誚公?!敝芄芄?、蔡等流言所傷,避居于東,特地作詩表露其政治處境,言明其內(nèi)心之凄苦,以展示其心路之光明,從而化解了成王和周公之間的政治危機。周公這種寓政與詩的方式,本身是先秦詩用精神的體現(xiàn),也反映出作為一個賢者應有的政治情懷及政治才能??傊?,這種詩意的政治關(guān)懷傳統(tǒng)成為經(jīng)學的一種生命活力,在中國文化中留下了厚重的遺產(chǎn)。

        綜上所述,先秦的詩用精神以詩意的方式延續(xù)并書寫著中國的政治關(guān)懷。這種政治關(guān)懷,流動著“正德、利用、厚生”的血液,昭示執(zhí)政者要“善政養(yǎng)民”。此等詩意的政治情懷,在建設(shè)我們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今天依然不過時。在關(guān)注國計民生與世道人心的主題中,多一份詩意的政治情懷,或許可以讓我們棲息的大地多一份明媚的詩意。

        【作者單位:暨南大學文學院(510632)】

        ①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519頁。

        ②趙曄《吳越春秋》,四部叢刊初編史部,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9年版,第66頁。

        ④?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1462、2320頁。

        ⑥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抖Y記集解》,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011頁。

        ⑦輔廣《詩童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版,卷首。

        ⑧杜預注、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注疏》,阮元??獭妒?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064頁。

        ⑨姜炳璋《詩序補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版,第6頁。

        ?趙岐注、孫奭疏、焦循正義《孟子正義》、《十三經(jīng)清人注疏》,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891頁。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610頁。

        ?尚永亮《英雄·孝子·準棄子——虞舜被害故事的文化解讀》,《文學遺產(chǎn)》2014年第3期。

        ?錢鐘書《管錐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127頁。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年版,第150頁。

        ?趙輝《先秦文學發(fā)生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鄭杰文《言說先秦文學——評〈先秦文學研究發(fā)生〉》,《光明日報》2013年8月18日。

        ?陸奎勛《陸堂詩學》,續(xù)修四庫全書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83頁。

        ?蘇轍《蘇氏詩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版,第315頁。

        ??鄭玄注,孔穎達疏《周禮注疏》,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796、803頁。

        ?李輝《論〈詩經(jīng)〉“比興”的興起及其詩樂功能》,《文藝評論》2015年第1期。

        ?陳桐生《〈孔子詩論〉的論詩特色》,《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5期。

        ?方銘《〈孔子詩論〉與孔子文學目的論的再認識》,《文藝評論》2002年第2期。

        ?韓高年《春秋卜、筮制度與解說文的生成》,《文學遺產(chǎn)》2013年第6期。

        ?韓高年《春秋時代的文章本體觀念及其奠基意義》,《文學評論》2012第4期。

        ??劉寶難撰、高流水點?!墩撜Z正義》,十三經(jīng)清人注疏,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32-33、89-90頁。

        ?孫少華《出土文獻與傳世文本研究的探索——〈楚簡與先秦詩學研究〉的研究》,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年第4期。

        ?傅道彬《〈周易〉的詩體結(jié)構(gòu)形式與詩性智慧》,《文學評論》2010年第2期。

        ?傅道彬《“六經(jīng)皆文”與周代經(jīng)典文本的詩學解讀》,《文學遺產(chǎn)》2010第5期。

        ?劉學坤、戴銳《政治、政治教育與公民的意義生活》,《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

        ?裘錫圭《揚棄舊義,創(chuàng)立新知》,《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2月27日。

        ?裘錫圭《出土文獻與古典學重建》,《光明日報》2013年11月14日。

        ?趙敦華《實用主義與中國文化精神》,《哲學研究》2014年1期。

        ?趙劍英《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的形成過程和基本內(nèi)涵》,《哲學研究》2014年第1期。

        ?鄭玄注、賈公彥疏《儀禮注疏》,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990頁。

        猜你喜歡
        關(guān)懷孔子政治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現(xiàn)代就是細枝末節(jié)的關(guān)懷
        中國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情傾贛鄱 殷殷關(guān)懷
        孔子在哪兒
        珍惜信任 傳遞關(guān)懷
        聲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 15:17:28
        人妻无码中文人妻有码| 日本人妻精品有码字幕|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私人毛片免费高清影视院| 精品国产亚洲AⅤ麻豆|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 成年女人A级毛片免| 国内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4| 日韩av最新在线地址| 青青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无码久久流水呻吟|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久久|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天涯成人国产亚洲精品一区av| 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av网站免费在线浏览| 一进一出一爽又粗又大| 无遮挡网站| 一级二级三一片内射视频|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色成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综合在线不卡|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vⅰdeoxxxx国产| 国产精品搭讪系列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西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热久久久久久久| 看大陆男女真人草逼视频| 奇米影视色777四色在线首页| 国产成人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