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鋒+張代富
語文活動課是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的側翼支持,因其貼近生活,形式多樣,深受學生喜愛。但由于教師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或缺乏實踐等原因,指導工作做的并不盡如人意。如有的把活動課上成了自修課,“這里有草,隨便吃”;還有的把活動課上成了講座課,搞“一言堂”,生怕學生找不到“草”吃或誤服“毒草”。這些做法從本質上說都偏離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那么,怎么在語文課上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呢?我們認為,教師應在對學生的活動指導上動腦筋,下工夫,做到“導之有法”。“導之有法”,指教師在適度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使活動產生語文效益。具體說,就是要加強程序指導、重視學法指導和進行心理疏導。
一、要加強程序指導
不像課堂教學那樣模式固定、課時集中,活動課形式的多樣性一方面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另一方面又使他們感到難以把握。若沒有總體規(guī)劃與細節(jié)打磨,隨著活動時間的延長,活動就難以為繼,積極性也會逐漸消解。因此,老師要進行活動程序指導。
首先,活動之初的整體規(guī)劃十分重要,它決定了一個活動的成敗。比如組織一次“背誦比賽”,要涉及到人員、背誦范圍、題庫建設、賽程、賽制等諸多方面和環(huán)節(jié),十分繁雜。想搞好這個活動,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理清要素的關系,合理配置人員完成各自的任務。如為使一次“背誦比賽”活動更加有序,我們做了指導:利用思維導圖、“頭腦風暴”、“工程計劃進度量表”等方法厘清比賽人員、內容、環(huán)節(jié),確定比賽形式,進行人員分工,完成“比賽進度計劃表”的編制。通過這一科學理性的指導,為活動的良性開展打下了基礎。
其次,指導教師應隨時發(fā)現活動本身的問題,及時指導。一個活動不可能總按照規(guī)劃的軌跡發(fā)展,若活動中出現了“漲落”,指導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對活動進程加以調控。
有些人可能認為,強調程序性知識偏離了“語文性”,其實不然。任何語文知能的習得總離不開一定的程序引導。課堂教學中常見的指令性語言,即一種程序引導,只不過相對固定、簡單罷了,可不加指導。而活動課則不同?;顒诱n形式多樣,學生對其缺乏直觀感知,為維系活動開展,必然要讓學生了解掌握一些程序性知識,不然學生更容易糾纏于活動的組織形式等細枝末節(jié),忘記了活動課為語文服務的根本。換句話說,如果不進行程序指導,才真正偏離了活動課的“語文性”!
二、要同樣重視學法的指導
如上文言,活動課從根本上說不是讓學生獲取程序性知識,而是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目標服務。因此,活動課不應偏離學法指導這一中心,只不過,指導會更加靈活和有針對性,并對課堂教學不易觸及的學法指導性更強。
首先,活動課更易暴露學法的問題。這里仍以“背誦比賽”為例。一場對抗,強弱立判,方法問題會立刻引起學生重視。此時進行背誦方法指導十分關鍵。方法很多,比如可采用背誦經驗交流會等形式,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背誦方法,學習其他同學的經驗。當然,指導教師的經驗也應與學生交流。如我們認為詩歌用意象“說話”,畫面感強,所以用“畫畫兒”的方式引導背誦效果會更好。交流的結果是提高了背誦的效率,獲得了學生的認同。
其次,一些經常在活動課中應用的學法和技能,比如筆記法、資料檢索法與朗誦、問答、應用寫作等技巧,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影響重大,可卻不常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所以,通過指導加強學生對這些學法和技能的認識,就起到了補充作用。
三、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學生在活動課上暴露出來的心理問題也遠比常規(guī)課上多。如在比賽中,對抗易激化學生自滿的情緒與失落的心態(tài);在社會調查中,編造數據或對結論作主觀臆斷等,多來源于部分學生過分追求完美或應付公事的心態(tài)。當然這些負面的心理也普遍存在于其他的語文活動中。這遠離了語文活動的本質,對學生心理健康亦有不利,要及時發(fā)現,強力疏導,使學生的心智發(fā)展達到同步。如在一次小組對抗后,某組面臨淘汰,全組情緒低落,充滿挫敗感。這時指導老師讓這組同學玩了一個“畫貓鼻子”的游戲。游戲結束后,這組同學的心得是:重要的不是不犯錯誤,而是怎樣糾正錯誤——通過不停地糾正錯誤,才能獲得最后的勝利。從這里可以看出,教師有效疏導學生的負面情緒真的有好多方法可用。
“導之有法”亦可稱為“導之以法”?!坝蟹ā睆娬{的是語文活動課有方法可依循,“以法”注重的是活動過程。師生雙向交流,共同拓展思路,探尋對策,完善自我,成就人生,豈不快哉!所以,只有這樣的活動課才是有效,高效的活動課。
項目名稱:山東省教學研究重點課題:《系統方法在古代詩歌教學中的應用嘗試》 課題編號:2014ZD0125
郭華鋒,張代富,教師,現居山東巨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