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樸 英
彼岸
—— 澳大利亞訪學日記
文/樸 英
2005年8月10日,我獨自一人拖著兩個旅行箱,經過兩次轉機,耗時近20小時,終于到達了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機場。這次是我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澳訪學,也是我第一次以非旅游者的身份走出國門,既感到不安又充滿好奇,不知道接下來會遇到什么情況,不過當我走出機場看到一位紳士舉著我的姓名接機牌站在一個很顯眼的位置,我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到機場接我的是我的導師,也是阿德萊德大學Elder音樂學院的院長Charles Bodman Rea教授,我沒想到他能親自來接我,頓時心里一陣感動,來自英國的他也第一次讓我體會到英國紳士的禮貌與風度。在出國之前我曾經問過有相同經歷的朋友:獨自一人在一個陌生地方生活是怎樣的感受?那人一臉神秘地微笑著對我說:出去了,你自然就知道了。這是多么令人充滿遐想的回答,但顯然這個回答對于習慣做計劃的我來說實在是意味著太多不可預知的事情,我應該怎樣應對才好呢?而此時此刻,坐在Charles教授的車上,我多少有一些“找到組織”的感覺了。Charles教授一邊開車朝著我住處的方向行駛,一邊介紹這個城市的情況,快到達目的地的時候,他特意開車在我住處的附近兜了一大圈,使我確定了公交車站、超市等主要設施的位置之后,才將我送到住處,而且特別叮囑房東對我進行關照,雖然此時我還處在與家人分別的情緒中沒有恢復過來,卻又立刻跌入突然空降在一個陌生國度的那種迷蒙狀態(tài)中,但我還是強迫自己記住每一個人與每一個細節(jié),因為一切都將從頭開始。
澳大利亞是全球國土面積第六大的國家,相當于五分之四個中國。它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
Australia一詞來自于拉丁文,其原意是“南方的土地”,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繁衍生息于這塊土地上,據(jù)2013年統(tǒng)計,澳大利亞居民約為2400萬,土著居民總數(shù)約為41萬人。據(jù)有關史料記載,1606年就有西班牙航海家的船只駛過位于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之間的海峽。在 1770年,英國航海家?guī)炜舜L發(fā)現(xiàn)了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并宣布這片土地歸英國管轄。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載有736名囚犯的船隊抵達澳大利亞的“園林灣”(Botany Bay)。8天后的1788 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杰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qū),這就是澳大利亞現(xiàn)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而每年的1月26日就成為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居住在澳大利亞的土著人(也稱原住民),仍然保持著自己的風俗習慣。他們以狩獵為生,“飛去來器”(boomerang)是他們獨特的狩獵武器。他們很多仍居住在用樹枝和泥土搭成的窩棚里,圍一塊布或用袋鼠皮蔽體,并喜歡紋身或在身上涂抹各種顏色。平時僅在頰、肩和胸部涂上一些黃白顏色,節(jié)慶儀式或節(jié)日歌舞時會彩繪全身。他們的紋身多為粗線條,有的像雨點,有的似波紋,對經過成年禮的土著人來說紋身不僅是裝飾,而且還用以吸引異性的愛慕。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土著居民漸漸離開部落,搬遷到城市居住。澳大利亞有優(yōu)惠土著居民的各種政策,包括在房屋、就業(yè)、福利各方面為他們提供投入現(xiàn)代生活的各種必要協(xié)助。在旅游區(qū),土著居民的藝術品和手工藝品是世界各地游客搜羅購買的對象之一,這也是土著居民重要的收入來源。
澳大利亞也是動物的天堂,尤其是生存著大量有袋類動物。有袋類動物是哺乳類動物中一個古老的類群,從白堊紀開始,隨著高等哺乳動物——真獸類的興起,有袋類動物在生存競爭中逐漸處于劣勢,特別是成為了食肉類動物的捕食對象,因此在亞洲、歐洲和非洲等大陸相繼絕跡。而在此之前,大洋洲就已經與其他大陸分離開來,形成一個“世外桃源”,孤立于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不僅食肉類等高等哺乳動物未能侵入,而且氣候環(huán)境等也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使得有袋類動物能夠幸運地生存至今,并且發(fā)展出類似于高等哺乳動物的各種生態(tài)類群,如生活方式類似于狼、鼬等食肉類動物的袋狼、袋鼬;生活方式類似于鹿、羊和羚羊等食草類動物的袋鼠;生活方式類似于旱獺、松鼠、野兔等嚙齒類或兔類的袋熊、袋貂和袋兔等等,因此澳大利亞也成為了“活化石的博物館”。
在澳大利亞不得不提到的另一種動物便是“羊駝”了,它性情溫馴、伶俐而通人性,深受當?shù)鼐用竦南矏?,?jù)說它最強烈的反抗方式就是朝騷擾它的人吐口水了。羊駝的毛比普通羊毛長,而且光亮富有彈性,可制成高級的毛織物,所以畜牧業(yè)發(fā)達的澳大利亞,羊駝被大量養(yǎng)殖,不過在我眼中,它更像是一只呆萌寵物。
在澳大利亞,從政府到市民,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出對大自然以及一切生命的尊重。在一些高速公路上,經常會看見許多提醒標志,比如“前方路段經常有袋鼠出沒,請注意讓行”,或者“每天傍晚時分,會有小企鵝列隊從此路穿過”等等,也正因為如此,經常會有人特意行駛到這里觀看動物。在城市中,尤其是居民區(qū),經??梢砸姷揭恍┝镞_的貓咪,它們未必是流浪貓,因為當?shù)厝丝谙∩?,很難見到高層住宅,大部分是一層的“house”,而且?guī)в歇毩⒒▓@,而這些貓咪們很可能是散養(yǎng)的,它們通常白天外出,晚上回家住在院子里,由于澳大利亞的自然地理情況使然,這些動物們從不會受到惡劣天氣的困擾。有一次,我在住處附近看到一只白色長毛大肥貓,它正躺在小路中央曬著太陽,由于當時車輛不多,它已經曬得昏昏欲睡了。這時一輛白色轎車駛了過來,當司機看見這只大貓時便停在它旁邊,然后打開車窗對大貓喊道:“查爾斯,別躺在這里,快回家吧”。我聽了覺得好奇,便問那位司機,他說這是他鄰居家的貓,經常自己出來曬太陽的??吹竭@一幕,我不禁感嘆,如果我們周圍的動物也能擁有如此幸福生活該有多好??!
(責任編輯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