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供稿:江蘇蘇北人民醫(yī)院營養(yǎng)科 趙綺華
肥胖低齡化一定要警惕
◎策劃:本刊編輯部
◎供稿:江蘇蘇北人民醫(yī)院營養(yǎng)科趙綺華
日前,《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發(fā)布,引起全國人民廣泛關注,此報告由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組織專家,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國家癌癥中心近年來監(jiān)測、調查的最新數據,結合國家統(tǒng)計局等部門的人口基礎數據,綜合采用多中心、多來源數據系統(tǒng)評估、復雜加權和薈萃分析等研究辦法編寫而成,直觀反映了十年間我國居民營養(yǎng)和慢性病狀況的變化,對國民膳食與營養(yǎng)方向,具有權威方向指引作用。
詳細研讀報告后,筆者注意到一個指標,雖然不起眼,但非常值得警惕,6~17歲兒童肥胖率,2002年是2.1%,2012年是6.4%,翻了一番多,是所有指標里變化度最大的。更關鍵的是,這個年齡段,說小了關乎每個家庭幸福滿意度,說大了關乎祖國的未來,肥胖低齡化,遠遠不止小胖子看上去喜感那么無傷大雅,而是實實在在的疾病前期狀態(tài),影響深遠,后果嚴重。
某課題組研究發(fā)現,北京市7~17歲兒童重度肥胖的比率分別從2004年1.86%上升至2013年的4.17%,年增長率為0.26%;肥胖人群中重度肥胖的比例從2004年的18.92%上升至2013年的25.15%。
也有數據顯示,廣州每5個學齡兒童中就有一個是超重或肥胖兒童。據英國伯明翰大學公共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博士后李白介紹,中國7~18歲青少年中,超重或肥胖者有3000萬人。上海學齡男童的超重、肥胖率達49%,女童也有30%。但是在大多數國人眼中,肥胖只關乎形象問題,大多數家長甚至連部分醫(yī)務人員都沒有認識到肥胖其實是一種病態(tài)。
那么,用什么標準判斷兒童是否肥胖?推薦身體質量指數(BMI),BMI的計算方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目前基于BMI 判定兒童超體質量、肥胖的標準主要有美國CDC 標準、WGOC 標準、WHO/NCHS 標準等。
WGOC 標準是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working group on obesity of China ,WGOC)根據中國兒童青少年自身的遺傳特點及生活背景所制定的“中國學齡兒童超體質量、肥胖BMI 篩查分類參考標準”,能夠客觀評價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現狀及長期變化。
對照這個標準,各位家長可以算一下,自己的孩子體重是正常、超重還是肥胖了呢?如果已經躋身肥胖界,那么必須警惕了。
中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BMI)分類標準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kg/m2
中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BMI)分類標準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kg/m2
目前的研究認為,兒童青少年肥胖最可怕的后果應該是導致成年疾病先期,具體可表現為:
一、糖尿病。
在過去十年中,兒童2型糖尿病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增長,建議所有超重的或至少有兩項高風險因素的兒童應當在10歲或青春期開始2型糖尿病相關檢查,其后每2年進行一次。高風險因素包括一級或二級親屬的2型糖尿病家庭史、屬于一定種族人群或具有胰島素抵抗征兆(高血壓、血脂異常、黑棘皮病或多囊卵巢綜合癥)。
二、 代謝綜合癥(MS)。
肥胖成年人的代謝變化被總結為MS。甘油三酯在110 mg/dl或1.2 mmol/l及以上為異常,HDL40以上即為異常,腰圍在90%及以上為異常,血壓也同樣在90%及以上為異常。嚴重肥胖兒童的MS風險接近50%,風險隨BMI增加而增長。
三、雄性激素過多癥。
青少年女孩,中心性或腹部脂肪過量與雄性激素過多有關。肥胖的女性青少年胰島素抵抗與腹部脂肪高度相關。肥胖和過度肥胖會使青少年女孩處于月經紊亂和早期多囊卵巢綜合癥的高風險之中。
四、 心血管疾病。
肥胖引起各種心臟結構變化和血液動力的改變。過多的脂肪堆積導致血量和心臟輸出量增加。睡眠呼吸暫停和與肥胖有關的肺通氣不足可能產生肺動脈高血壓。在病態(tài)肥胖癥中,這些異常可能導致心臟病。兒童肥胖是兒科高血壓的首要病因。
五、呼吸問題。
哮喘與超重和肥胖之間的關系存在爭論。哮喘與肥胖之間的表面關系可表述為二者發(fā)生率的增長成正比。肥胖兒童出現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可能性為正常體重者的4~6倍。
六、內臟疾病。
肥胖個體可能有右上部位疼痛、腹部不適、虛弱、疲勞。有時可能出現肝腫大和肝臟疾病的皮膚特征,例如手掌紅疹、血管蜘蛛痣、肌肉消瘦、黃疸、肝性腦病。肥胖、MS和高胰島素血癥或迅速的過多減體重,是出現膽結石的重要風險因素,在腹部持久性疼痛的肥胖青少年的鑒別診斷中,應當考慮到膽囊疾病。
七、整形外科問題。
超重兒童易于出現骨畸形。過大的體重可能引起生長板的損傷,導致股骨骺滑脫、膝外翻、脛骨內翻、髕骨疼痛、扁平足、脊椎前移、脊柱側凸和骨性關節(jié)炎。
八、皮膚病問題。
年幼肥胖兒童常見黑棘皮病,表現為頸后表面、腋下、體褶和關節(jié)部位出現色素沉淀過度、過度角化和柔軟斑塊。其他的皮膚問題包括皮贅和毛發(fā)角化病。
九、神經學問題。
肥胖與特發(fā)性顱內高血壓或假腦瘤有關,表現為頭疼、視力異常、耳鳴和第六神經局部麻痹。隨BMI的增加顱內高血壓發(fā)生率可增長到15倍。
十、性早熟。
有些營養(yǎng)學、內分泌學專家認為兒童肥胖與性早熟可能存在關聯。我國衛(wèi)生部在2010年頒布的《兒童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中定義了性早熟的標準,即女孩8歲、男孩9歲以前呈現第二性征稱為性早熟。我國內地女童在8歲時乳房發(fā)育到第二期的比例,從十年前的0.5%到現今的5%,也呈現著快速增長趨勢。
作為性成熟中樞的下丘腦發(fā)育早晚與遺傳、營養(yǎng)、生長、應激、物理活動及疾病等因素有關,其中,營養(yǎng)狀況被公認為是一個重要因素,性早熟兒童大多同時存在營養(yǎng)過剩。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胖,營養(yǎng)失調是產生肥胖的主要原因,而營養(yǎng)失調的突出表現是熱量的積累過多。
導致熱量積累過多的因素主要有:過食糖類飲食,如糖類制品、含糖量較高的汽水、飲料;飲食進量較多、消耗較少,如夜間加餐等。
研究表明,相當數量的兒童肥胖是因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其中最突出的表現為:(1)喜食甜食、油膩食物。(2)喜喝稀湯、飲料,不愿食纖維素多的食物。(3)暴飲暴食,經常吃零食。(4)飯后靜臥,缺乏運動。(5)夜間進食或食夜餐。(6)過早飲酒。
家庭環(huán)境因素對兒童的肥胖發(fā)生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從一出生開始,兒童所處的環(huán)境基本上是父母一手營造,一旦父母有不良的飲食習慣或者是生活方式,很有可能導致兒童飲食習慣不正常。
運動?,F代化的生活方式使得很多兒童已經沒有了可供活動的空間,活動次數以及活動量一直在降低。
近年來,環(huán)境內分泌干擾物(EEDs是指可通過干擾生物或人體內保持自身平衡和調節(jié)發(fā)育過程的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運輸、結合、反應和代謝等過程,從而對生物或人體的生殖、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tǒng)等的功能產生影響的外源性化學物質,生活活動中排放到環(huán)境中的有機污染物。)導致兒童肥胖的研究逐漸深入,普遍認為EEDs是促進兒童肥胖發(fā)生和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被世界各國列為EEDs的化學物質有六十多種。
以下幾種是代表:
1.大氣可吸入顆粒物(PM),PM中含有大量的有機成分如多環(huán)芳烴,這些有機成分就是EEDs。PM的直徑越小,進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2.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PAEs),是國內塑料工業(yè)最主要的增塑劑之一,其中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鄰苯二甲酸二異辛酯(DEHP)作為主要物質被廣泛用于食品包裝、玩具、兒童用品、建筑材料、醫(yī)用材料以及服裝等。PAEs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從塑料中釋放而污染環(huán)境,被人體吸收進而影響健康。
3.多氯聯苯(PCBs)。PCBs二次污染和永久性污染問題相當突出,對我國PCBs的蓄積水平進行調查研究表明,在廣東省汕頭市貴嶼鎮(zhèn)電子垃圾拆解地區(qū),表層土壤中的PCBs水平高得嚇人。
4.農藥殘留。農藥殘留直接通過植物或水、大氣到達人畜體內,或通過環(huán)境、食物鏈最終傳遞給人,給人體帶來損害。
5.烷基酚類化合物(APs)和雙酚A(BPA)。 APs和BPA具有和天然雌激素相似的結構,具有類雌激素活性,干擾體內正常內分泌物質的合成、釋放、運輸、結合、代謝等過程,激活或抑制內分泌系統(tǒng)的功能。BPA主要被用于制造塑料(奶)瓶、幼兒用的吸口杯、食品和飲料(奶粉)罐內側涂層。APs廣泛存在于造紙、紡織,特別是洗滌劑等工業(yè)生產污水處理后的水體中。
對兒童青少年肥胖的預防必須從生命最早期開始,即從媽媽懷孕時做起,貫穿嬰幼兒、兒童、青少年,并且一直延續(xù)到成年、中年、老年。
孕婦就要注意保持妊娠期BMI的正常,大型綜合性醫(yī)院如我院營養(yǎng)科聯合產科開設有妊娠營養(yǎng)評定,通過對整個妊娠過程的體重情況監(jiān)測,了解并控制孕期營養(yǎng)狀況,防止營養(yǎng)過剩,減少巨大兒發(fā)生率。
同時建議孕婦不吸煙,保證能夠耐受的中等強度的運動,加強妊娠期血糖監(jiān)測與觀察,預防妊娠糖尿病。
產后和嬰兒期,至少要堅持三個月的母乳喂養(yǎng),在兒科醫(yī)生和營養(yǎng)師的指導下,嚴格遵循輔食添加原則,可適當推遲固體食物和甜液體的喂養(yǎng)。
孩子的飲食習慣應該從小開始重視,建立良好的家庭用餐習慣,如和家人在固定地點和固定時間進餐,不遺漏進餐,特別是早餐,在年輕的小家庭,忽略早餐現象時有發(fā)生,應該注意糾正。進餐時不看電視,父母帶頭,讓孩子也遵守。可使用小器皿作食器,盛食物的大器皿最好遠離餐桌。避免不必要的甜食和高脂肪食物及軟飲料,中國傳統(tǒng)的湯湯水水有營養(yǎng)理念需要糾正,尤其老百姓認同的筒骨湯、老雞湯等,脂肪和熱量都很高,肥胖兒童應該遠離。
成長環(huán)境中的健康飲食氛圍也很重要,學校最好取消糖果和甜點供應,有關部門檢查自動售貨機銷售的食品,保證健康食品。有條件的學校最好安裝飲水器,鼓勵學生多攝入白開水。對教師,特別是體育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基本營養(yǎng)和身體活動益處的教育,要求學生每周至少2~3次20~45分鐘劇烈運動。建議效仿國外經驗,在學校配備營養(yǎng)師,對中小學生進行適當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教育。就近入學的地區(qū),可鼓勵學生步行到學校。
讓我們行動起來,剎住肥胖的車。
責任編輯/鄒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