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堅 曾慶源
“志愿服務活動進社區(qū)”是廣州市海珠區(qū)基立道小學堅持了3年多的特色德育實踐教育,在省、市、區(qū)等不同平臺中參加過展示,是廣州市首批志愿活動進校園的學校。學校積極開展校內外德育活動,讓德育回歸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實踐中體驗道德與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由外而內”,轉變?yōu)橐浴皟取睘橹?,“內”、“外”結合的教育方式,讓學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內涵,自覺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
一、愛心“播種”,為志愿服務活動提供“沃土”,埋下“善”的種子
基立道小學志愿活動始于2010年創(chuàng)文明城市、迎接亞運會時期。在這幾年間,學校通過不斷摸索和實踐,為學生設計了《基立道小學少先隊志愿活動記錄手冊》,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志愿活動目標。
其中,“志愿講堂”系列活動請來了全國優(yōu)秀志愿者趙廣軍叔叔、省五星志愿者卜為民老爺爺、市殘聯(lián)秘書長謝文慧姐姐等優(yōu)秀志愿者分享志愿經歷和活動感受,傳播正能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志愿活動中去。到目前為止,學校已有9個志愿小隊或志愿小社團,分別從事物資準備、聯(lián)系志愿活動、組織志愿活動,都有固定的中隊輔導員、校外輔導員作指導。其中1個志愿活動小社團(大篷車志愿社團),3個志愿小隊(基立陽光小隊、趙廣軍小隊、關愛小隊)均獲得海珠區(qū)“特色小社團”和“特色小隊”稱號,一名紅領巾志愿者代表更被選為“海珠區(qū)身邊好人”,志愿之花開遍整個校園。
二、細心“栽培”,為志愿活動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讓志愿之樹茁壯成長
基立道小學設計志愿服務活動內容是分層遞進的。讓隊員們先從學校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yǎng)“善”的良好行為習慣;隨后,學校提倡隊員們利用節(jié)假日,以中隊和紅領巾小社團形式,開展少先隊志愿實踐生活;最后,讓志愿活動成為隊員們的常態(tài)化活動。在大隊部的引領,小志愿者們參加了“廣東紅領巾,幸福傳萬家”、“清遠樂助志愿行”、“社區(qū)關愛大行動”等活動,讓孩子們經歷了從最初的被動地參與,到主動參加,再到自發(fā)組織這一鮮明的成長的過程,更讓隊員們從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服務的意識,慢慢地感受到了愛的含義,也懂得如何把愛心傳遞出去。
三、用心“修剪”,通過學校良好的管理和組織,讓志愿之樹開花、結果
基立道小學志愿服務活動由學校、社區(qū)社工組織、家委會統(tǒng)一管理。市、區(qū)、街道以及志愿者機構、社工機構、手拉手學校、紅領巾志愿服務點等設立固定志愿服務站點和內容?;顒佑尚韧廨o導員帶隊進行隊員根據(jù)《基立道小學少先隊志愿活動記錄手冊》進行記錄和反饋。學?,F(xiàn)有注冊志愿者700多人,每學年都會對志愿者進行評估和表彰,讓志愿活動在校園里生根,發(fā)芽,向更健康的方向繼續(xù)成長。
四、悉心“呵護”,讓每一個參與活動的隊員都嘗到志愿活動成果的甜美
家庭——學?!鐓^(qū)三結合是志愿活動的保障。學校組織中隊志愿生活匯報活動,編寫志愿活動見聞,制作小隊志愿活動相冊,匯報活動感想,讓每一個隊員都感受到志愿活動帶來的歡樂。同時,達到提高親子關系,豐富課余生活的效果。
學校以志愿活動作為重點宣傳,并堅持每學年開展一次大型團隊手拉手活動,如小手拉大手,團隊共成長”、“團隊手拉手,共創(chuàng)新輝煌”、“團隊手拉手,友愛童夢志愿行”、“團隊手拉手,核心價值我代言”等都邀請了市、區(qū)相關青少年事業(yè)的專家蒞臨指導,獲得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學校更以“團隊手拉手”活動為契機,向區(qū)內其他學校宣傳基立道小學志愿成果。學校把常規(guī)志愿服務基地升級打造成“志愿者大篷車”,成為學校開展志愿活動的一個象征。
五、精心“提煉”,令志愿活動走上專業(yè)化科研道路,讓志愿之樹獨具魅力
近年間,以學校志愿活動為切入點的市級學校重點課題《少先隊員社區(qū)志愿服務的內容和形式研究》和區(qū)級課題《利用志愿服務活動培養(yǎng)少先隊員服務意識的研究》順利立項,學校的志愿活動走上更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道路。學校還邀請各類資深志愿者和行業(yè)精英作為課題專家,由學校骨干教師成立相關課題小組,編寫志愿活動案例集,開啟校內設計志愿時統(tǒng)計系統(tǒng),把志愿活動教育推進課堂,定期開展大中隊志愿活動,成立、完善家長志愿輔導員隊伍,開設家長學校等,都是讓志愿活動走得更好,更遠的保證。
學校通過??⒕W站、微博、微信等多媒體平臺宣傳豐富多彩的志愿活動,也借助電視、報刊等公眾平臺作良性的宣傳,吸引更多的隊員、家長加入小志愿者的行列中來,體驗志愿活動的魅力和樂趣,讓全校刮起一股積極、樂于參與志愿活動的小旋風。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