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殿飛
摘要:對《化學教學》2014年第12期“由一道化學競賽題引發(fā)的質疑和思考”提出質疑,認為原文作者對于“在理想氣體條件下,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只有當各反應物的投料比等于其化學計量比時,平衡狀態(tài)中產物的含量(體積分數(shù))才最大”這一結論的否定是錯誤的。并用定量計算的方法對該結論給出嚴格的證明。
關鍵詞:化學競賽題;化學平衡;試題解析
文章編號:1005–6629(2015)6–0094–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兩位作者的證偽過程是嚴謹?shù)膯??很顯然不是,因為作者主觀的假定K=4,并不具有實際意義。由此否定上述結論是武斷的、不可信的。
此圖中y(NH3)最大值時氫氣與氮氣物質的量之比在3.0之前。而“質疑與思考”一文的圖1中,y(NH3)的最大值時氫氣與氮氣物質的量之比在3.0之后。那么通過以上兩個圖是否都可以說明上述結論是錯的呢?很顯然不能。本文的證明中是考慮了氣體不是理想氣體,氣體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才使得y(NH3)最大值時氫氣與氮氣物質的量之比在3.0之前?!百|疑與思考”一文中兩位作者完全沒有考慮氣體并非理想氣體的事實,只是通過了軟件或在線解一元四次方程獲得原結果。因此原文的結論是不夠嚴謹?shù)摹?/p>
由于實際氣體的行為復雜,因此在平時的命題中都是以理想氣體為研究對象,這在大學的物理化學習題中是很普遍的。考慮到原題是高中化學競賽試題,因此只能按理想氣體對待。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原題選項D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
參考文獻:
[1][2]葉書林,洪賽君.由一道化學競賽題引發(fā)的質疑和思考[J].化學教學,2014,(12):85,86.
[3]朱寶軒,霍琪.化工工藝基礎[M].北京:化工出版社,200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