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道/鄭飛
【記者走基層】
傳承“紅色精神”的“綠色電網人”
攝影報道/鄭飛
藍天與紅色的工作服形成對比,成為最美的色彩
照金—紅色旅游名鎮(zhèn),1933年,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西北第一個山區(qū)革命根據地。2015年的今天,這里有一支共產黨員服務隊,他們翻溝壑,爬高桿……為老區(qū)人民的安全用電做著強有力的保障,他們就是國網銅川供電局照金共產黨員服務隊,堅持以“紅色照金精神”為魂,“綠色電網服務”為擎,建立了“紅加綠”工作模式,傳承紅色照金精神,開辟綠色電力服務通道,扎根老區(qū)服務老區(qū)。共產黨員服務隊伴隨紅色景區(qū)成立,現(xiàn)有隊員10名,平均年齡36歲,主要擔負著照金紅色旅游名鎮(zhèn)2個10千伏開閉所,9個共用配電所,3臺箱變以及周邊13個行政村41臺配電變壓器約2800戶的供電任務。
在銅川照金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身著橘紅色工裝,頭戴安全帽,山梁溝壑間,留下了他們堅實的足跡;老紅軍、孤寡老人的家里,傳來他們溫情的話語;暴雨狂風中,他們奮戰(zhàn)搶修第一線。只要老百姓需要,他們的身影無處不在。
2015年9月30日夜里照金刮起50年不遇的大風,到10月1日天蒙蒙亮時已有15處線路故障報警,他們分2組出發(fā),汽車能到的開汽車,汽車不能到達的就用摩托,摩托不能到的就徒步……他們顧不上吃中午飯,堅持到晚上8點全部搶通供上電?!笆弧蹦翘?,隊員王鵬7歲的女兒沒人照看,只好把女兒帶到搶修一線。百姓家的燈亮了,但后續(xù)的搶修任務還很繁重,不少電線桿被風刮倒的大樹砸歪了,所以必須消除供電隱患?!笆弧眹鴳c節(jié)假日里,10名隊員都奮戰(zhàn)在搶修一線,直到10月9日,隊員們還在孫趟村校正桿基,合力將被大樹砸傾斜的電線桿復位。每逢遇到這樣的大風除了排除故障點的故障,他們還必須把轄區(qū)內的所有線路巡查一遍。
“喂,我是照金村的張小將,我的水井抽不上水,水泵壞了,我找共產黨員服務隊。”10月10日中午12 時20分,照金供電所接到一村民的報修電話,共產黨員服務隊的2名隊員帶上工具騎著摩托車10分鐘內趕到了現(xiàn)場,查線路、查空開、維修,12時52分合上水泵的電閘時,水泵運轉了,當清亮的水從水管里噴涌而出時,張小將笑得是那么燦爛,“這下好了,不會耽誤事了,那邊高速公路建設工地急著要水呢?!闭f著將水管拉到農用三輪車上的鐵皮水箱里,注滿水后,立即運往了工地,2名服務隊隊員卻騎上摩托車向著下一個點出發(fā)。照金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每天忙碌的都是平常人看來很小的事情,但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緊緊牽系著老區(qū)百姓的心,他們急老區(qū)百姓所急,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紅色照金的電力守護神。
在服務隊長劉博的筆記本上,詳細記錄著一些特殊服務客戶的基本資料和聯(lián)系方式。高爾塬村90歲高齡的老紅軍余治林是照金紅色革命根據地及早期紅軍隊伍發(fā)展壯大的直接見證者和參與者,解放后老人選擇回鄉(xiāng)務農,多年來一直獨居。隨著年齡的增加,老人雙耳失聰,行動不便,生活較為艱辛。隊員了解情況后,利用每月抄表的機會上老人家里看看,查查線路有沒有問題,看老人需要添置什么?逢年過節(jié),還送去米、面、油等,這已經成為服務隊的慣例。服務隊自成立以來,堅持為轄區(qū)內“五保戶”、軍烈屬、孤寡老人等開展定期用電巡檢和送溫暖活動,這也是照金共產黨員服務隊踐行“暖心親情服務”的具體形式。只要老百姓需要,照金電力共產黨員服務隊橘紅色的身影就會出現(xiàn)在那里。
隊長劉博在觀察被風刮倒的大樹是否影響正常供電
給村民普及安全用電知識
摩托出行保證及時到達
山梁溝壑間處處留下他們巡線的身影
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前莊嚴宣誓
“干一行愛一行,對這份工作就是熱愛,在潛意識里就覺得讓用戶用上電,讓電燈亮起來是最希望的事情?!边@就是照金共產黨員服務隊,這就是質樸的電網人堅持的“紅色精神”!
編輯/鄭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