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迪
新課標對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的要求明顯增大,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辛苦。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的特點,在識字教學中,可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識字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使他們在輕松的氣氛中樂于識字、學會識字。如何開展低年級識字教學呢?現(xiàn)談一談我的做法。
一、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讓學生樂學
興趣是引導學生進入知識大門的前提,是引起探究的第一步。今年我教一年級,對于剛入學的孩子,怎樣才能引起他們識字的興趣?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我首先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們樂于識字。
對于上第一節(jié)識字課,我精心備課,設想一個個能夠吸引孩子興趣的問題,讓他們主動學習。比如:上第一課《一去二三里》時,我先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中反復出現(xiàn)本課的生字“一、二、三、十和土”,然后,讓孩子伸出一個手指表示一,伸出兩個手指表示二,伸出三個手指表示三,孩子們很感興趣。這樣做了一遍又一遍,接著,我又讓孩子們把兩只小手互相交叉來表示“十”,他們更感興趣了,緊接著我又讓兩個孩子互相合作,想出辦法做出“土”的動作來,學生躍躍欲試,大大調(diào)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接下來的幾節(jié)課,我都是讓孩子們想辦法來識記生字的,因為生字的識記是孩子們自己想出來的方法,所以孩子們很感興趣,學起生字來也沒那么枯燥了。
二、用直觀聯(lián)想法激發(fā)興趣,開展識字教學
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實物、圖畫等相關的直觀景象導入,把學生帶入情景。這樣,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為后面生字詞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我在教第二課時,課文中出現(xiàn)了一些獨體象形字,如:
在進行教學時,對這些描繪事物形狀的字,首先出示了這些字的圖片,讓孩子們想象它像什么字,然后,再展示出這個字現(xiàn)在的寫法,使孩子們對這些字感興趣。接著,我又讓孩子們課下搜集一些象形字,對識字產(chǎn)生更大的興趣。
在教其他生字時,我要求孩子們最大限度應用學過的獨體字組合進行聯(lián)想記憶,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帶有這些字組合的漢字,學生學會的就不只是這一個字了。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中的“巴”字時,讓學生聯(lián)想之前學過的“爸、把、爬”字,學生溫習了前面學過的知識,還能拓展到文中常見的“吧、笆”上,這樣學生自然對識字產(chǎn)生了興趣,并能更高效地完成識字過程。利用形聲字進行教學,能更有效地擴大識字量。
三、同學之間相互認識名字,開展識字教學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剛進入一個班里,對于同學的名字,只是互相喊叫,真正通過字認識別人姓名的學生很少。因此,我讓班里的每個學生把自己的姓名制作成卡片,利用每節(jié)語文課前的5分鐘時間,拿著自己名字的卡片,站到講臺上,向大家介紹自己并讓大家認識自己的名字,過后,再把寫有姓名的卡片貼到自己桌子的右上角。下課后,同桌或幾個坐得近的孩子,再相互認識這些字,以達到識字效果。這樣識字既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產(chǎn)生主動了解這些名字的意愿,也能達到識字的效果。
四、拓展課外閱讀,開展識字教學
一年級的孩子識字少,為了讓學生多識字,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讓他們閱讀課外讀物。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今年開展了“閱讀七色花”讀書活動,我讓他們選擇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帶有拼音的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兒歌、童謠、古詩等,讓他們在閱讀中認識生字,要求每個孩子把自己感興趣的生字制作成卡片,每天都要制作3~5個生字卡片,隨時拿出來讀一讀、認一認,并和家人開展比賽活動,孩子當小老師等游戲,加強對這些字的認識,不斷鞏固認識生字。
五、利用和家人逛街的時間,開展識字比賽
漢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于是,我要求孩子們利用雙休日和家人逛街的機會,養(yǎng)成留意周圍事物的習慣,這對生字認識有很大幫助。比如,在路上,讓學生看標語讀店牌;在商店里讓學生看包裝,這些隨處都可進行的閱讀活動,會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識字的好處。到學校,開展“我又認識了這些字”的活動,讓孩子把在大街上看到的字寫下來,在上課時,利用5分鐘的時間,相互展示。以這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認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他們在愉快的心情中認識了生字。
總之,識字是一個反復的、長期的過程,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種方法和途徑,增加學生接觸漢字的機會。在具體教學中,有層次、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與認識事物相結合。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生字,帶著感情去記憶生字,這樣的方法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溫愛連.淺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方法[J].時代教育,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