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華
摘 要: 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中小學中一門歷史短、發(fā)展快的課程,其地位、性質(zhì)、目的和內(nèi)容被逐步明確,并已成為一門集知識性、應用性、綜合性于一體的基礎性學科,尤其在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信息技術更被提高到一個嶄新高度。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
信息技術課程在具體實施中還有一些不令人滿意的地方,比如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問題。許多地區(qū)、學校在具體操作中,由于受傳統(tǒng)學科教學評價的影響,還大多采用試卷測試的方式或在學期末隨意讓學生制作一個作品,以此作為學生一個學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成績。這樣的評價方式不符合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關于課程目標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考慮的要求。
一、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應關注過程
邊動手邊動腦是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方式,因此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來說十分重要。有時,看似簡單,做似多余,但為師者的修養(yǎng)、為師者的教學理念在短短的幾分鐘內(nèi)表露無遺。
如一節(jié)公開課上,坐在我邊上的一位學生在畫她的作品時,遇到一個小麻煩:她忘記怎樣才能畫好一個正圓。怎么辦呢?這時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走過來很親切地摸摸她的頭,對她說:“忘記怎么畫正圓了?”“那就到‘幫助’中尋找答案吧!”很快,小女孩就畫畫了漂亮的正圓。整個過程中,這位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她如何畫正圓,而是讓她克服困難、獲取成功,其意義不僅僅是讓她掌握畫正圓的方法,更是教給她學習操作電腦應用軟件的方法,那就是通過自己查看應用軟件的幫助以支持自己的操作。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信心大有好處。
正當我為這位老師暗自喝彩時,遺憾的事發(fā)生了,下課鈴聲響起,這位老師說:“請各位同學將word軟件關閉,選擇不保存,然后關機?!笨粗∨⑹谋砬椋跄懿蛔屓硕笸笸锵?。如果這個小女孩將這節(jié)課上的作業(yè)設計存進這位老師預先給每個學生設置的成長記錄文件夾,老師和同學能適時地給她的作品批上一個“優(yōu)”、打上一個“五角星”、寫上一段評語,那么該多好。
作業(yè)設計完成后,需要反饋、需要師生間的互動溝通。當學生在課后利用電子閱覽時間或其他時間檢查自己作業(yè)設計的批閱情況時,看到老師的評語、同學們的建議,不僅對其信息技術課程學習有幫助,還將對其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各方面產(chǎn)生深遠影響。
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應“靈活多樣”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最具優(yōu)勢的學科。它的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本著對發(fā)展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重視過程式考核,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一般可采用的評價方式有:過程式考核、上機考查學生實際操作和知識掌握、評價學生作品等。
我重點提一下過程式考核的參考做法:(1)將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分解為一個個“任務”,并制作每課任務考核單,當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就檢查是否符合要求,并做相應記錄。但記錄有一個原則:“只記成功,不記失敗?!庇涗浲瓿珊?,將其歸入每個學生的成長記錄袋。(2)隨時了解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對共性的問題集中解答,對好的做法和技巧及時表揚,對困難的學生熱情幫助。(3)鼓勵進取、創(chuàng)新表揚,采取有意義和活潑的形式。如對中學生可采用“你是最棒的”等激勵方式,并在每課任務考核單上記錄(這一點我們需要向其他學科學習)。(4)定期組織學生整理自己的成長記錄袋,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有進步,哪些方面有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時反思、總結(jié)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三、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應“細化標準”
建立信息技術課程科學的評價學生發(fā)展的“細化標準”對教學工作具有積極的反饋調(diào)節(jié)作用,而且一定程度上的“細化”有助于各年級段所有學生在相應等級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得到底線的保證,即其他學科一直提倡的“上不封頂,下要保底”。
教研部門、學校教務處必須花大力氣研究和抓好這個工作。只有這樣,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zhì)量才能真正意義上全面提高;只有這樣,學校才不會再出現(xiàn)這類尷尬:小學畢業(yè)——學生的手指還不知怎么按鍵;進了初中——會的學生會了,不會的學生更不會;升到高中——教師感嘆:貧富懸殊,從哪教起。
面對新形勢,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各年級學生相應的信息素養(yǎng)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必備的實施條件之一。只有扎扎實實、一個一個年級落實“細化標準”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钡木癫拍苷嬲玫铰鋵?。
四、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應“多方綜合”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知識性、應用性、綜合性很強的基礎性學科,其教學越來越注重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與其他課程的聯(lián)系。因此,它的教學評價應“多方綜合”。
具體講,評價內(nèi)容的確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融入其他課程。要讓學生從教學評價中體會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是有幫助的,信息技術是必不可少的,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高一學生在學習瀏覽網(wǎng)頁、下載信息和在BBS中發(fā)表自己言論的知識點后,可進行作品評價。結(jié)合他們社會課上學習的《蘇州園林》一文和即將赴蘇州春游的契機,讓學生搜集有關“蘇州園林”的介紹及評論,將各種自己認為有用的信息通過整理、加工,加上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話在學校BBS上發(fā)表一篇圖文并茂的“蘇州園林大寫意”,要求有自己的特色,避免雷同。在完成作品后,每人至少還要對三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評價是信息技術課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本著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根本目標,追求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鮮明的特色,大膽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教育定將迎來百花爛漫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