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珍
筆者在近二十年的英語教學中發(fā)現:初中生學習英語不久便會產生畏難和厭煩情緒,出現兩極分化,由此引發(fā)幾點思考如下:
一、出現這一苗頭的根源
剛升入初中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對這一門學科的好奇,加上初學時難度不大,要求掌握的內容比較簡單,因此興趣較濃,學習效果普遍較好。然而,當進入初中二年級進一步學習時,相當一部分學生產生畏難和厭煩情緒,最終導致兩極分化。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
(二)本族語對初學外語者的干擾。英語和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英語的文字是用26個字母拼寫的拼音文字,而漢語的文字是用點、橫、豎、撇、捺等筆畫書寫的方塊字。中學生學英語之前掌握的唯一語言是本族語。他們用本族語思維,用本族語交際,本族語習慣根深蒂固,無時無刻不對英語學習和使用產生影響。
(三)教師的教學脫離現實,面對存在的問題,缺少科學的方式方法??菰餆o味的語法、句法、詞法講解,更使多數學生摸不著邊際,興趣全無,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隨之消失殆盡。
二、教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和各項要求未能很好執(zhí)行
義務教材相比原教材,無論從哪方面講都較先進、科學,較切合實際。它的特點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內容,且使用循環(huán)式編排方法,系統(tǒng)地安排教學內容,不斷復習,多次循環(huán),逐步擴展,積極地運用語言,而不是單純地學習語言;教學內容力圖密切結合學生的需要,符合學生的興趣,以便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做到學以致用。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盡管義務教材有諸多優(yōu)點,對學生和教師來講,仍然有如下幾點需要探討:(一)要求較高,難度較大,學生特別是農村中學學生一時難以適應。(二)每課時一課的計劃相當一部分教師未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三)部分教學要求難以實施,特別是聽、說教學對農村中學來講有一定的難度。
三、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帶來的負面影響
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僅憑苦抓、苦教和苦學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F行招生體制促使多數學校抓一部分尖子生,搞題海戰(zhàn)術,加上各種統(tǒng)考、競賽及名目繁多的激勵措施,更把師生推向一個極端。教師只能從影視方面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能在考試中見成效的方法指導學生。年級與年級之間嚴重脫節(jié),導致大部分學生無法接受老師,教師無法按大綱要求面對多數學生。
鑒于上述情況,近年來,筆者對這些問題在控制發(fā)生兩極分化方面采取了一些相應的對策,主要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前些年,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響,認為讀書無用,不讀書照樣賺錢,學英語是瞎子點燈白費蠟。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及時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利用課余或家訪時間,給他們甚至他們的家長談談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近年來,筆者將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作為搞好英語教學工作的關鍵。筆者努力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深入學生、了解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彼此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形成平等關系。教學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既把握好自身的主導作用,又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改進教法。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1.改變課堂教學方法,側重聽、說、讀、寫。注重運用教具、表情動作、實物圖片等直觀手段進行教學。2.改進課外輔導方法,成立英語學習興趣小組,經常開展各興趣小組之間的學習比賽。這樣一來,無形中就會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3.引導學生掌握學好英語的基本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①首先在那些后進生中開展“我能學好英語嗎?”這樣的討論,讓他們懂得根據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語言學專家的統(tǒng)計分析,只要不是生理上有缺陷的人,就一定能夠學會語言,除了掌握他們的母語外,有的人還能掌握一門、幾門甚至十幾門外語。②提醒學生在入門階段要注意聽說領會、注重語音,提高記憶單詞的效率,具體要求是初一年級要過好語音關。在這一階段,筆者狠抓聽說訓練,強調學生注意聽老師的發(fā)音、多聽錄音磁帶,力求在初學階段掌握較好的語音語調。實踐證明:相當多的同學正是因為沒有過好這一關,張不開口,沒有養(yǎng)成起碼的聽說習慣,拼讀能力極差,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使英語學習無法進行下去,這種情況務必盡量避免。③基礎階段“四會”并兼顧語法,防止兩極分化,這一階段系指初二、三而言。此階段的學生已掌握一定的詞匯和句型,并接觸過較長的課文。在句型學習中,通過一定數量的替換理解它們的結構并掌握語法規(guī)則。此外,反復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英漢表達法的異同,尤其在對兩者不同的特殊表達法上必須多花時間,反復對比,按英語的語言規(guī)律思考,牢牢記住。④要求學生把英語當做交際工具來學習。我們生活在非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靠有限的課堂時間來學習,很難把所學內容記牢,也容易遺忘。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要求他們多接觸一些英語,如看到自己周圍的事物,就說出它們的英語名稱,可能的話貼上英文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