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第1節(jié) 我們周圍的空氣
重點難點熱點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1)原理:在密閉裝置中,利用足量的磷燃燒消耗氧氣,生成固體,使裝置內壓強減小,通過進水或活塞移動,得出氧氣的體積.
(2)裝置及現象:同學們要會結合圖1所示裝置描述實驗現象.
(4)實驗反思:不能用碳(生成氣體)、硫(生成氣體)、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鎂(能與氮氣、二氧化碳反應)代替紅磷.
該實驗藥品應滿足的要求: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小與空氣中的其他氣體反應,不生成氣體或生成的氣體能被溶液吸收(例如,若集氣瓶中先放入氫氧化鈉溶液,則可用硫進行實驗).
2.氧氣的性質
許多物質在氧氣中可以燃燒,但氧氣本身沒有可燃性,它具有的是助燃性.
3.二氧化碳的性質與用途
同學們要理解驗證二氧化碳性質的幾個重要實驗:(l)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階梯蠟燭實驗;(3)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4)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另外,應注意二氧化碳與“溫室效應”、“低碳生活”等社會熱點的聯系,并正確認識到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影響,但并不能算作污染物.
4.氧氣、二氧化碳的制取
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制取常綜合考查,建議同學們在復習時將兩種氣體的制取方法進行整理、對比.明確實驗原理和選擇裝置的原則,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典型中考新題
例1 (2014.武漢)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完成如圖2所示的兩個實驗,已知所用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
關于實驗,有如下說法:①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才能打開彈簧夾;②點燃酒精燈加熱銅絲,可觀察到銅絲由紅色變成黑色;③停止加熱后即可讀出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約為24 mL;④實驗取用銅絲質量的多少不會影響實驗結果;⑤兩個實驗均能證明空氣是混合物;⑥兩個實驗均能證明空氣中約含1/5體積的氧氣,其中正確說法有().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研析與解答:紅磷燃燒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可避免集氣瓶內剩余氣體體積膨脹而進水少,故說法①正確;加熱銅絲,2Cu+02 ≌ 2Cu0(黑色),所以銅絲表面由紅色變成黑色,故說法②正確:應該在停止加熱并冷卻至室溫后才能讀數,故說法③錯誤;實驗過程中為了將空氣中的氧氣完全耗盡,加入的銅絲應是過量的,故說法④錯誤;兩個實驗均能證明空氣中含有氧氣和其他成分,故說法⑤正確;兩個實驗均能證明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故說法⑥正確,答案:C
例2 (2014.永州)如圖3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C02與NaOH溶液反應的探究實驗裝置.
【查閱資料】水的沸點與氣體壓強有關,氣體壓強小,沸點低;氣體壓強大,沸點高.
【實驗探究】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①:如圖3所示,錐形瓶A盛滿C02氣體,錐形瓶B盛有96℃以上但未沸騰的熱水,燒杯中加入同樣溫度的熱水(起保持錐形瓶B中水溫恒定的作用).
步驟②:取2支注射器,一支抽取20 mL,水,另一支抽取20 mL濃NaOH溶液.
步驟③:將注射器中20 mL水注入錐形瓶A中,振蕩后發(fā)現,錐形瓶B中的熱水沒有沸騰.
步驟④:取下盛水的注射器,再將盛20 mL濃NaOH溶液的注射器迅速連接到錐形瓶A上,注入該溶液并振蕩,觀察到明顯的現象.
(1)實驗開始前,依圖3連接好裝置(錐形瓶A、B和燒杯均未盛裝物質),將一支空注射器連接到錐形瓶A上,并將其活塞緩慢向上拉,幾秒鐘后松手,觀察活塞是否復位,這個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
(2)錐形瓶A中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3)步驟④錐形瓶B中產生的明顯現象是______ ,產生明顯現象的原因是______.
研析與解答:(1)連接好裝置,將空注射器連接到錐形瓶A上,上拉活塞使氣體進入注射器,裝置內的壓強減小,若不漏氣,外界大氣壓會將活塞壓回原來的位置.(2)考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C02與NaOH的反應屬于非金屬氧化物+堿一鹽+水,注意總結反應特點.(3)步驟③、④對比說明C02與NaOH發(fā)生了反應,裝置內的氣體減少,壓強變小,故水會在低于100 cc的溫度下沸騰.答案:(1)檢查裝置氣密性 (2)2NaOH+C02=Na2C03+H20 (3)水沸騰B中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降低
2015年中考小預測
1.下列物質的用途與性質不對應的是().
A.食品包裝中充氮氣以防腐——常溫下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B.一氧化碳用于冶煉金屬——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稀有氣體能制成多種用途的電光源——稀有氣體在通電時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D.干冰可用作制冷劑——干冰升華吸熱
2.打撈韓國“歲月號”沉船是在水下作業(yè),潛水員需要呼吸富氧空氣.富氧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高于普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那么在富氧空氣中氧氣與其他氣體的體積比可以是().
A. 1:2
B.1:5
C.1:4
D.21:79
3.下列有關物質燃燒的現象中,正確的是().
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紅色固體
B.硫粉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生成一種t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D.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煙霧
4.兩個軟塑料瓶中分別充滿CO和C02兩種無色氣體,下列試劑不能將二者鑒別出來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水
C.紫色石蕊溶液
D.氯化鈉固體
5.某學習小組利用如圖4所示的儀器或裝置進行氣體制備,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儀器a的名稱:____,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
(2)若要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其發(fā)生裝置可選用圖中的______(填序號)進行組裝,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膠皮管內.
(3)要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在收集裝置前增加盛有______的洗氣瓶.
(4)實驗室收集氧氣和二氧化碳都可用到的裝置是____(填序號).
(5)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6.多角度認識物質,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物質世界.以氧氣和二氧化碳為例,回答下列問題.
(1)認識物質的組成和構成
①從宏觀上看,氧氣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組成.
②從微觀上看,氧氣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__ 構成.
(2)認識物質的制法
①某同學用軟塑料瓶自制氣體發(fā)生裝置,通過捏放瓶身可隨時控制反應發(fā)生和停止(如圖5).若利用該裝置制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若利用該裝置制二氧化碳,無紡布包內的藥品應為____________.
②工業(yè)上常用液化空氣制氧氣,該過程屬于(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3)辯證地認識物質
①量變引起質變,例如:碳在充足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燃燒生成____(寫化學式).
②功過相對論.從“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的事實分析.“過”:使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舉1例).
第2節(jié)
與常見的溶液
重點難點熱點
1.水
(1)水的組成:通過電解水實驗得出,其現象可簡單概括為“正氧負氫、氫二氧一”.
(2)水的凈化:凈水的一般方法,按照凈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沉淀、過濾、吸附、蒸餾,這些都是物理變化;理解硬水與軟水的區(qū)別及硬水軟化的方法.
(3)保護水資源的措施:一方面應節(jié)約用水,一方面要防治水污染.
2.溶解時的吸熱、放熱現象
物質溶解時的熱量變化常與壓強、溶解度等綜合考查.溶解時放熱的物質有NaOH、H2SO4等,吸熱的有NH4NO2、NH4C1等.
3.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隨著溶劑質量、溶質質量或溫度的變化,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所以在說明“飽和”、“不飽和”時,必須指明“一定的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二者相互轉化的方法如下:
注意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濃溶液不一定就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就是不飽和溶液,但在一定溫度下,同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4.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線
(1)同體物質的溶解度只受溫度這一個外因的影響,大多數同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03),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如NaCI),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 Ca(OH)2].氣體的溶解度受溫度和壓強兩個外因的影響.
(2)學會分析和應用溶解度曲線.
典型中考新題
例1 (2014.上海)河水凈化的主要步驟如圖1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步驟I可除去難溶性雜質
B.X試劑可以是活性炭
C.步驟Ⅲ呵殺菌、消毒
D.凈化后的水是純凈物
研析與解答:沉降、過濾去除的是水中的不溶性雜質: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異味和色素;液氯是處理自來水時常用的消毒劑,起殺菌、消毒的作用;凈化后的水還含有可溶性的雜質,不是純凈物,答案:D
例2(2014.德陽)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將甲的溶液從t2℃降到tl℃,其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減小
B.t2℃時,甲、乙的飽和溶液各100 g,其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
C.當溫度高于O℃而低于t1℃時,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
D.t2℃時,蒸發(fā)溶劑可使乙的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后變?yōu)椴伙柡腿芤?/p>
研析與解答:A選項,t2℃時的甲溶液不知是否飽和,若為不飽和溶液,降溫后溶質的質量分數可能不變:B選項,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t2℃時甲、乙的溶解度不相等,故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相等,因此等質量飽和溶液中的溶質質量不相等;C選項,由溶解度曲線可判斷該溫度范圍內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D選項,飽和溶液蒸發(fā)溶劑析出晶體后,得到的仍是飽和溶液,答案:C
2015年中考小預測
1.下列含有“水”的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硬水
B.蒸餾水
C.礦泉水
D.雨水
2.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海水、湖水是混合物,自來水是純凈物
B.用紫色石蕊溶液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C.淡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D.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3.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溶劑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C.溶液的各部分性質均相同
D.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
4.同學們做完實驗后的玻璃試管中常附著難清洗的物質,下列清洗方法錯誤的是().
A.內壁有CaC03的試管用稀鹽酸清洗
B.內壁有碘的試管用酒精清洗
C.內壁有銅粉的試管用稀硫酸清洗
D.內壁有植物油的試管用洗潔精清洗
5.圖3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曲線,圖4是盛水的燒杯中放著t2℃下甲、乙兩種物質飽和溶液的試管(不考慮溶劑的蒸發(fā)),根據有關信息判斷,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t2℃時,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甲>乙
B.將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都從£:℃降至t1℃時,兩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C.向燒杯的水中加NaOH固體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小
D.向燒杯的水中加NH4N03固體后,只有盛放Ifi溶液的試管中有晶體析出
6.0℃時,分別向盛有10 g水的A、B兩支試管中加入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充分溶解后,觀察到如圖5所示的現象.圖6表示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1)0℃時,(填“A”或“B”)試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2)圖6中,______(填“M”或“N”)表示乙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3)要使B試管中剩余的固體繼續(xù)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答1種方法即可).
(4)將10℃時M的飽和溶液升溫到20℃(假設水不蒸發(fā)),其溶質質量分數 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第3節(jié) 金屬和金屬礦物
重點難點熱點
1.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1)判斷置換反應能否發(fā)生,有關反應的規(guī)律可簡單記作“金酸氫之前、金鹽前置后”.
(2)設計實驗驗證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時,常利用的驗證依據是:能否與酸反應:能否發(fā)生“前置后”的反應,常見的類型是驗證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最簡方案是將三種金屬按活動性強弱排好順序,然后選“金、鹽、金”或“鹽、金、鹽”的試劑組合.
(3)判斷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后的濾液、濾渣的成分.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遵循兩個原則:前置后原則——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前面的金屬能把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距離越遠的越先發(fā)生原則——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距離越遠的,越先發(fā)生反應,且一個置換反應進行充分后,另一個置換反應才會進行,例如,在硝酸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鐵會先和硝酸銀反應,反應充分后鐵才和硝酸銅反應.
2.鐵的冶煉
掌握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原理、現象及裝置等.要注意比較冶鐵(用還原劑CO將鐵從氧化物中還原出來)與煉鋼(用氧化劑02將生鐵中多余的碳氧化)的區(qū)別.
3.金屬的防銹和金屬資源的保護
鐵的生銹原理和防銹方法是命題的熱點,有時會延伸到銅的生銹和防銹.此外,勿將保護金屬資源的措施錯誤地等同于防止鐵生銹的措施,金屬的防銹只是保護金屬資源的途徑之一,
典型中考新題
例1 (2014.威海)下列現象或事實,可用金屬活動性作出合理解釋的是().
①黃銅(銅鋅合金)的外觀與黃金相似,但可將兩者放人稀鹽酸中加以區(qū)別;②金屬鋁比金屬鋅更耐腐蝕,說明鋅比鋁活動性強;③用硫酸銅、石灰水配制農藥波爾多液時,不能用鐵制容器;④銅的導電性比鐵強.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研析與解答:①黃銅(銅鋅合金)中的鋅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可利用該性質鑒別;②金屬鋁更耐腐蝕是由于其化學性質活潑,在常溫下就可以和氧氣反應而形成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進一步氧化;③鐵的活動性比銅強,能將硫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④導電性是金屬的物理性質,與金屬活動性無關.答案:R
例2 (2014.瀘州)某化學興趣小組用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來探究煉鐵的原理,裝置如圖l所示.
(1)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A裝置中玻璃管內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
(2)B裝置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
(3)為避免將CO排放到空氣中,并回收利用CO,方框中連接的是C和D裝置,導管接口的連接順序為a→_______.
研析與解答:第(1)題考查實驗現象,該反應的原理為3CO+Fe203()2Fe+3C02,其中Fe203為紅色粉末,生成的鐵粉為黑色粉末;第(2)題應結合完整的實驗來理解NaOH溶液的作用,A裝置產生的尾氣主要成分是CO和CO2,為了回收利用CO,應除去C02,而NaOH溶液正是除去C02常用的試劑;第(3)題氣體進入C中,聚集在集氣瓶上部,需將水從下部長導管排出,故氣體應從d端導入.答案:(1)紅色固體變成黑色 (2)吸收二氧化碳 2NaOH+C02=N a2C 03+H20 (3)d→b→e
2015年中考小預測
1.中國南車株洲時代集團生產的油電雙動力公交車因省油、環(huán)保而在全國推廣,雙動力公交車制造時需要大量使用金屬材料.下列有關金屬材料的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材料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屬元素
B.多數合金的抗腐蝕性能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更好
C.雙動力公交車所有部件都是由金屬材料制造的
D.地球上的金屬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2.“對比法”是實驗探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某同學設計鐵釘生銹的實驗如圖2所示,則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A.對比①②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氧氣參加
B.對比②③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水參加
C.對比①③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水參加
D.對比①②③可以說明鐵生銹必須水和氧氣同時參加
3.僅用下列各組試劑無法驗證Zn、Cu、Ag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是().
A.Zn、Ag、CuS04溶液
B.Cu、ZrlS04溶液、AgN03溶液
C.Zn、Ag、稀硫酸、CuS04溶液
D.Zn、Cu、稀硫酸、AgN03溶液
4.等質量的X、Y兩種金屬分別和足量的同體積、同濃度的鹽酸反應,產生氣體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t1時,產生氣體的質量:X>Y
B.t2時,消耗金屬的質量:X>Y
C.t3時,消耗金屬的質量:X=Y
D.t3時,消耗鹽酸的質量:X=Y
5.“低碳生活,綠色出行”,圖4為濰坊公共自行車,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4中所標示的各部件中,屬于金屬材料的是____(填寫序號,下同),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2)公共自行車的閘線為鋼絲,說明金屬具有______ 性.
(3)車架表面噴漆不僅美觀,而且可有效防止與
接觸而生銹.防止公共自行車鏈條生銹的有效措施是______.
(4)公共自行車有些零件選用了鋁合金材料,其優(yōu)點是質量輕、硬度大和______ .廢舊自行車回收利用的意義是減少環(huán)境污染及______.
6.鐵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產中有重要的應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點燃細鐵絲發(fā)生劇烈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為防止集氣瓶破裂,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
(2)已知鐵能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將生銹的鐵釘(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03)放人鹽酸中,充分反應后有鐵剩余,寫出發(fā)生置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溶液中的金屬陽離子是______(用符號表示).
(3)把鐵粉和銅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銀溶液中,反應結束后有固體剩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寫字母序號).
A.剩余固體肯定含有銀
B.剩余固體肯定是銀和銅
C.反應后溶液中一定有Fe2+和Cu2+
D.反應后溶液中可能含有Ag+和Cu2+
第4節(jié) 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
重點難點熱點
這部分最為重要的是關于酸、堿、鹽的知識.涉及的內容與工農業(yè)生產、生活聯系密切,靈活性、綜合性較強,注重讓同學們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下面請看兩個有關探究,體會一下知識的綜合應用.
1.探究中和反應是否發(fā)生
酸溶液和堿溶液反應一般沒有明顯的現象,要證明反應發(fā)生可利用多種方法,例如,測溶液的酸堿性、測溶液的pH、測溫度的變化、證明有新物質生成等,在探究過程中注意酸和堿恰好完全反應時的實驗現象.
2.探究NaOH的變質情況
(I)變質原因:2NaOH+C02=Na2C03+H20.
(2)檢驗NaOH是否變質,即檢驗有無Na2C03.可利用CO;-的性質,取樣后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或含鈣、鋇離子的溶液.
(3)檢驗是否全部變質,即檢驗有無NaOH.要注意的是Na2CO,溶液也呈堿性,它的存在對檢驗NaOH造成了干擾,故需要先除去溶液中的Na2C03,才能檢驗NaOH.具體做法:取樣,加過量的CaCl2溶液,再在上層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變紅,說明有NaOH存存.即NaOH部分蠻質.
典型中考新題
例1 (2014.杭州)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后,下列實驗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滴入適量FeCl3溶液,溶液變黃,但無沉淀生成
B.滴入幾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
C.測得反應后溶液中Na+與Cl-的個數比為1:1
D.滴入適量AgN03溶液和稀硝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研析與解答:當鹽酸過量或適量時,溶液中都不含氫氧化鈉,滴入FeCl3溶液不會有沉淀生成,加入酚酞溶液也不會變色,故A、B錯誤;當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的溶質只有NaCl,即Na+與Cl-的個數比為1:1,故C正確;只要滴入稀鹽酸,溶液中就含有Cl,再滴入AgN03溶液和稀硝酸,就會生成AgCl沉淀,故D錯誤.答案:C
例2(2014.雅安)鑭(IJa)是一種活動性比鋅更強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La203,La(OH)3是不溶于水的堿,而LaCl3、La(N03)3都可溶于水.由此判斷下列幾組物質,不能直接反應制取LaCl3的是().
A.La(OH)3和HCl
B.La203和HC1
C.La和HCl
D.NaCl和La(OH)3
研析與解答:堿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故La(OH),和HC1能直接反應生成LaCl3和水;金屬氧化物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故La203和HC1能直接反應生成LaCl3和水;La比Zn活潑,故和HC1能直接反應生成LaCl3和氫氣;堿和鹽反應要求反應物均可溶,而La(OH)3是不溶于水的物質,故不能與NaCl反應.答案:D
2015年中考小預測
1.檸檬酸( C6H807)是一種較強的有機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離出來H+,從而呈現酸性,可作為飲料的酸化劑.下列物質不能與檸檬酸反應的是().
A. Mg
B.Fe203
C.C0,
D.NaOH
2.下列實驗中無明顯現象的是().
A.向H2S0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向Mg(N03)2溶液中滴加Na2S04溶液
C.將濃硫酸加入蒸餾水中并不斷攪拌
D.將(NH4)2S0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3.現有鹽酸和Ca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過量某物質X,溶液的pH隨滴入X的量的變化關系如圖1所示.則X是().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純堿溶液
D.稀鹽酸
4.在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分別加入下列物質,最終只存在無色液體的是().
A.Na2C03溶液、KC1溶液
B.BaCl2溶液、KOH溶液
C.FeS04溶液、NaN03溶液
D.Cu0、Na2S04溶液
5.表1中各組物質間通過一步反應不能實現圖2轉化的是().
6.下列物質在空氣中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請將物質的質量變化填在物質后的橫線上:①濃鹽酸____ ;②濃硫酸______ ;③氫氧化鈉同體____;④生石灰____;⑤氯化鈉固體______ ,以上物質在空氣中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有______(填序號).
7.NaOH是化學實驗中常用的試劑.
(1)將NaOH溶液逐滴滴人一定量的鹽酸中,圖3中合理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2)向長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鹽酸時,意外發(fā)現有氣泡產生,請解釋其原因.
(3)向足量NaOH溶液中通入C02,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可能只有Na2C 03,也可能還有NaOH,請設計實驗檢驗溶質的成分,簡要寫出實驗步驟、現象和結論.(提示:Na2C03溶液呈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