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興
摘 要: 在我國,每天有少數(shù)學生死于交通事故、溺水、觸電,受到中毒、他殺等意外傷害或非正常死亡,而這些事故的發(fā)生有相當一部分與學校有關系。保護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也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做好校園的安全教育工作,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對校園中常見的校園安全隱患、安全事故及原因進行了綜合分析,在調研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提出了防范安全事故的對策。
關鍵詞: 校園 隱患調研 防范對策
校園安全是一件不容忽視的大事,安全無小事,要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必須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預防為主,提高學生自我防護能力,掌握避險、逃生、自救的方法。只有群防群治、加強科學管理,才能營造充滿生機的校園環(huán)境,爭取做到零傷亡。那么校園安全隱患到底有哪些呢?我們又該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呢?
一、校園中常見的安全事故及原因
一是活動事故。學生在課間時間到操場自由活動,相互追逐、戲耍、打鬧時不掌握分寸,使用石子、樹枝、雪團、玩具、小刀等器械造成傷害。
二是體育活動事故。學生在體育活動或體育課上不遵守紀律或注意力不集中,行為渙散,因體育器械使用不當造成傷害。
三是校園暴力事故。學校安全保衛(wèi)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學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因為學生之間有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費導致偷盜;受不良朋友引誘;極少數(shù)教師有體罰或變相體罰行為;群毆,學生自身心理疾病傷人或自傷。
四是學校設施造成事故。極少部分學校有樓道、門口黑暗和狹窄等不安全因素,學生放學和下課時由于互相爭先而造成擠壓、踐踏等事故。極少部分學校樓房走廊欄桿的高度不符合要求,發(fā)生碰撞事故;極少部分校園窗戶有未拆除的壞玻璃,造成劃傷事故;極少部分教學器械設備配備不達標、課桌椅不達標、黑板不達標、不合乎標準的照明與采光,還有由于文具與教材印刷裝訂粗劣給學生帶來的傷害。
五是勞動或實踐事故。在勞動或實踐中安全意識差,操作不熟練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傷害。如:在掃雪、除草、擦玻璃或做實驗時發(fā)生事故。
六是消防事故。學校的疏散通道不暢通。某些學校為防盜,把一樓甚至到頂層的窗戶全部用鐵欄桿封死,還有的學校在每層中安裝上鐵柵欄,只留一個出口,一旦發(fā)生火災,學生無法逃身自救,極易造成群死群傷事故。同時,某些建筑物內配備的消防設施、器材不少因檢修、保養(yǎng)不及時,難以發(fā)揮其有效作用。再有某些學校對學生的消防知識宣傳僅僅停留在廣播、黑板報等方面,并存在宣傳不規(guī)范、不科學、不具體等因素,追求表面文章,缺乏行動落實,沒有真正把消防安全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
七是衛(wèi)生事故。即對衛(wèi)生管理重視不夠,工作機制不健全,某些學校食堂或飲用水基礎設施條件落后,未經檢驗合格擅自使用,造成師生中毒、拉肚。
八是交通事故。上學路途中存在安全隱患,城市交通越來越擁擠,學生或早或晚或單身一人在路途中就有可能發(fā)生安全問題。校門前是否設交通緩沖地帶、道路設計是否有人行道、校門前車輛管理是否得力,等等,都可能對學生權利有所侵犯,構成隱性傷害。
二、增強師生防范意識營造校園安全環(huán)境
(一)加強管理,健全制度,完善措施。
健全門衛(wèi)制度,嚴禁非教學用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管制器具進入校園,嚴禁機動車輛和閑雜人員進入校園。進出校園要嚴格把關,嚴格登記、驗證,把好進出校門第一關。加強寢管人員的職責,值班室夜間要有人值班。一旦有事故發(fā)生,要保障安全出口、通道的暢通,組織施救、疏散學生。建立學生安全信息通報制。學生在校、放假、返校時間有非正常缺席或擅自離校情況,要及時通知其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電話要做到及時更正,保證信息暢通。對住宿生的管理要實行夜間巡查、值班制度,特別要加強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注意交通安全和接送學生的校車管理。建立安全工作檔案,記錄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責任落實,安全檢查、安全隱患消除等情況。大型集體活動,防擁擠踩踏。上課的老師一定要維持秩序,合理安排疏散時間,分時段、分樓層有序下樓。
(二)加強檢查,消除隱患,防患于未然。
注重易發(fā)事故的時間:體育課、勞動課、自習課、夜間休息;區(qū)域:樓道、走廊、宿舍、廁所;類型:打架斗毆、翻院墻、交通、用水、用電、火災、自然災害等。校園的路燈,樓道的電燈,樓梯的扶手,走道的欄桿,用水、用電、用氣等相關設施設備經常檢查、維修。危險化學物品、放射性物質要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能讓學生接觸或帶出實驗室。學校要在春秋季開學前,普遍開展一次校園安全大檢查,如電路、門窗、消火栓等,消除校園各類安全隱患的發(fā)生。
(三)加強教育,提高意識。
安全知識要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多利用讀報、放假前、開學初、升旗時開展安全教育。圍繞“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主題,深入組織學生開展“學生安全教育日”、“平安行動在校園”等安全教育活動。學校要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知識競賽、組織觀看錄像、發(fā)放安全手冊、制作宣傳板、編寫校本教材等多種形式,生動形象地對學生進行預防火災、擁擠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面向全體學生組織開展緊急疏散、報警、滅火、逃生自救演練,提升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四)加強實踐,提高素質。
安全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意識,使其逐漸養(yǎng)成習慣。在預防校園傷害的教育中,不能忽視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這不僅包括應激心理訓練,如冷靜心態(tài)、勇敢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包括安全能力訓練,防災避險、自救互救、被害預防。這種訓練強調實踐和體驗,力求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生活經驗。校園內發(fā)生安全事故及自然災害時,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全員參與救援、疏散、報警和上報家長及上級部門。
三、加強校內外合作,齊抓共管,綜合治理
學校要與公安、社區(qū)聯(lián)系,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及時溝通情況,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深入開展學校及周邊環(huán)境集中整治,巡警大隊巡邏民警重點加強了校園門口及周邊地區(qū)巡邏,主要集中在上下學高峰期,派專人在校門口執(zhí)勤,引導學生安全出行。同時,對校園周邊情況及師生、家長信息進行摸底,向廣大師生發(fā)放法律安全宣傳單,提高師生法制意識和自我防范意識。落實一校一警或責任區(qū)民警制度,在學校周邊治安復雜地區(qū)設立治安崗亭,有針對性地開展治安巡邏,嚴厲打擊侵害校園和傷害學生的違法犯罪活動,營造保障生健康成長的氛圍。深入開展交警護學崗活動,完善學校門前交通警示標志,維護校門口交通秩序。學校還要協(xié)同衛(wèi)生防疫部門做好傳染病防控與食品衛(wèi)生安全工作,學生有先天性疾病、特異體質的情況要報告老師,建立和妥善保管學生健康檔案,給予特別的關照和留心,并依法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食堂物質定點采購、索證和登記,做好飯菜的留驗和記錄工作,預防食品事故發(fā)生。
總之,只要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工高度重視、齊抓共管,共同關注校園安全問題,做好警之于先,察之于后的各項工作,就可避免或杜絕大型惡性事件的發(fā)生,為創(chuàng)建平安校園盡自己的一份努力,讓學生能健康、活潑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青少年學生安全自我防范解讀.河北閱讀傳媒集團出版,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