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文
摘 要: 初中物理是學生接觸物理學科的入門階段,農村地區(qū)因教學設施和教學條件的限制,在物理學習中存在諸多困難,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倡導人人參與,擴大學生物理課堂參與面是有效物理課堂的保證。
關鍵詞: 農村初中 物理課堂教學 參與面
初中物理是初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學生基本上在初二階段接觸物理學科。從重要性看,物理學科作為自然科學領域涉及內容最為豐富的一門學科,對學生未來成長和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隨著新高考方案的出臺,很多實驗地區(qū)大學在考試內容中幾乎涉及物理學科的考查,意味著學好初中物理,才能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相對于城市地區(qū),我們國家農村地區(qū)的教學水平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況,農村地區(qū)的教育發(fā)展不僅涉及農村地區(qū)孩子們的未來成長,而且是農村地區(qū)脫貧致富走向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教育脫貧成為農村地區(qū)發(fā)展的一條重要出路。發(fā)展農村地區(qū)教育要從基礎教育做起,初中階段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關鍵時期,是承上啟下的階段,對學生的發(fā)展特別關鍵。對于農村地區(qū)而言,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較城市地區(qū)落后一些,一方面是教育專業(yè)人才相對短缺,另一方面是教學模式缺乏變化。大量農村學生流向城市給農村教育帶來壓力,結合時代要求與社會需求,大力發(fā)展農村初中教育勢在必行。物理學科是農村初中一門相對較弱的學科,目前為止很多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依然堅持傳統(tǒng)教師講授法,不僅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而且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新一輪初中新課程改革正深入發(fā)展,新課改不僅是教材更換,更要求教師轉變教育理念,以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綜合提升為目標,變學生被動聽做為主動參與,切實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和自我學習的主人。對初中物理學科來說,盡可能在物理課堂上使學生參與進來,下面筆者就如何擴大農村初中物理課堂學生參與面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學生參與的必要性
教師教學過程本身應該是雙向的過程(既有教師的教又有學生的學),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流程中學生被動地聽,這一教學更多的是教師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真正體現(xiàn)。而且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機械地記憶知識,而不是在體驗中理解,在理解中消化吸收,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yǎng)。不符合生本教育理念,特別是針對農村學生來說,因為條件限制,他們接觸物理知識的時間比城市學生要晚,底子相對薄弱一些,如果沒有他們的真正參與,他們在初中階段物理學習中就會遇到困難,到了高中階段會成為繼續(xù)學習的一大瓶頸。
二、如何擴大農村初中物理課堂學生參與面
清楚學生參與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那么應該怎樣具體落實呢?總體來說就要結合新課改要求和農村學生實際,結合農村地區(qū)的教學條件開展。
1.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農村地區(qū)很多教師因為收入較低、教學環(huán)境相對較差,再加上學生家長的不重視,在教學方面缺乏動力,因此教學方法缺乏變化。新課改要求教師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更新課堂教學手段,教師作為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要求從臺前走向幕后,把課堂舞臺教給學生,對教師自身素質要求提高,意味著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對于教師來說就是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研讀,把握好新課程要求和努力方向。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技能的同時,提升教學水平,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目標。
2.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師有效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前提條件是學生想學、肯學、樂學。如果能在開始的時候就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興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引入的好壞往往直接影響整堂課學生參與效果的好壞,好的引入可以較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采取有利于學生參與的教學模式,如小組合作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實驗式教學等多種手段,最好能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獨立學習、自主探究,關注學生的參與范圍,盡可能使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3.聯(lián)系生活,增強趣味性。
物理知識很多來源于生活或生活經驗的總結,在人們日常生活、生產及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中有極其廣泛的應用?,F(xiàn)實生活中,物理現(xiàn)象隨處可見。各行各業(yè)生產實踐中包含的物理知識、物理原理極為豐富。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聯(lián)系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展開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專注地投入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而且能擴大學生課堂參與物理學習的有效途徑。
學生生活中,很多生活例子包含豐富的物理知識。若能以學生經歷過的“趣題”、“趣事”導入新課,則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情緒高漲地進入新知學習準備狀態(tài),并喚起潛在的有意注意。因此,備課時充分挖掘課題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有聯(lián)系且理解的趣題、趣事、生活實例作引例導入,能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講摩擦起電時,引導學生回憶“冬天,天氣干燥,長頭發(fā)的女同學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時,頭發(fā)經常粘住梳子”。并引導學生探討這些現(xiàn)象產生于何種物理知識。既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又能擴大學生的參與面。
4.重視實驗教學。
實驗是物理學科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物理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加深對分析問題的理解,對抽象原理的理解更深刻,而不是簡單的機械記憶;同時實驗是保證學生全員參與物理學習的最有效手段,老師講得再好,不一定每個學生都能聽得進去,而實驗則不同,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成功的體驗也好,失敗的教訓也罷,每個人都能從實驗中獲得學習物理需要的親身體驗,這就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既要結果,更要過程。
總之,整個社會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村教育須跟上時代發(fā)展潮流,才能在教育界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物理教學亦如此,物理教師唯有立足農村教學實際,盡可能調動更多學生參與物理課堂活動,力求從“厚積薄發(fā)”逐步轉向“厚積齊發(fā)”。